單簧管(黑管)

單簧管

黑管一般指本詞條

單簧管,又稱黑管或克拉管,在台灣又稱為豎笛(英語稱Clarinet,義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淨,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樂曲家族中套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製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製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由五節可裝拆的管體組成,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並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風笛,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chalumeau)演變而來。

單簧管不同於雙簧管。單簧管為移調樂器,雙簧管不是移調樂器, 而且雙簧管使用兩個簧片夾在一起發聲,單簧管使用一個簧片和笛頭髮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簧管
  • 外文名:Clarinetto
  • 又稱黑管,或克拉管
  • 誕生年代:17世紀末18世紀初
  • 種類:bB調、A調,C調 bE調,F調
  • 本調:bB或A
  • 別號:樂隊演說家;樂器歌唱家
  • 成名曲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622
  • 常見的調:降B調、A調、C調、降E調
  • 套用譜號:高音譜號,移高大二度記譜
  • 記譜音域:e - g⑷
  • 實用音域:小字組D-小字三組F
結構組成,特點,構造,種類,保養,學習,發展概況,演奏方式,多種呼吸法,指法,吐音,其他樂器,選購,主要生產廠家,挑選方法,著名演奏家,代表作品,中國之最,

結構組成

笛頭(附單簧片、哨片),小筒(又稱“二節”),主體管(兩節,即上節管和下節管),喇叭口,和機械音鍵系統。
使用材質:
普通型:硬制橡膠,ABS塑膠酚醛樹脂等。
專業型:經特殊處理的烏木,紫檀,紅木有機玻璃等。

特點

樂器特色: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淨,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族中套用最廣泛的樂器。
* 擁有將近四個八度的遼闊音域,是管樂家族中的冠軍。
* 低音深沉,中音渾厚,高音明亮,適合表現各種音樂性格,無論在樂隊演奏或獨奏中都極富表現力。
* 演奏性能十分靈活,在演奏旋律、音階、琶音、吐音等方面均相當出色。
* 黑管家族有約十種不同音高和調性的管,方便切換。
* 在西洋樂器中相對廉價,對學習者經濟條件要求較低。
* 孩子換門牙後的任何年齡都適合學習單簧管。
* 首先學習黑管可以輕易轉學薩克斯
* 黑管體積較小,便於攜帶,可在公園,湖邊演奏。
* 單簧管音色是木管中最富於表現力的一種,表現力豐富,有“演說家”之稱。
* 單簧管是木管中泛音發音最容易悅耳的一種。

構造

單簧管是全部木管樂器家族中,構造最特殊的樂器,其它木管都是以開管原理髮音(泛音為8度),唯有單簧管似圓柱形,像長笛的情形,但卻以閉管有效音柱原理髮音(泛音為12度)。機械指鍵操作部分(上節管與下節管)呈圓柱形,可是吹口管(笛頭)則是呈圓錐形。至於單簧管一族則是從頭到尾都是用近似圓柱形。
單簧管
樂器的管子全由木材製成,一共分成五節。作成五節的原因完全是為了便於修理與攜帶。因為氣柱系閉管原理,所以管長只等於其他木管的一半。現在普遍施用的單簧管有降B調和A調兩種調性,都是當作移調樂器。目前貝姆式(Boehm system)單簧管已成為除德奧地區以外世界通用的標準型了。
吹口:也稱作笛頭(mouthpiece)上固定著蘆葦片,利用蘆葦片和吹嘴間的縫隙,吹氣使蘆葦片震動發出聲音,而固定蘆葦片的方法又分為法式和德式兩種。法式利用束圈(ligature),材質有金屬、塑膠和橡膠;德式則用繩子(cord)纏繞捆綁。簧片:還稱作哨片(reed)一塊薄的蘆葦造的木片。
二節管:脖管(barrel)是主要起調整音準作用的部分,這部分的製造與吹口的製造關係十分密切。
上節管:上節管(upper joint)是左手操作的部分,在單簧管制造上需要高度技術。左手無名指所按的音孔,有的設有音孔鍵機,有的沒有。如今不設鍵機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了,原因是因為最好事非得已才裝鍵機。
下節管:下節管(lower joint)是用右手操作的部分,在製造上以能發正確的音律為首務。
揚音管:又叫喇叭口(bell)是使管子裡的氣柱向管體以外擴大的部分。這使得低音音域純厚,同時還有保證音準的作用。

種類

常見的單簧管分為bB調、A調和C調,這三種都屬於高音單簧管。但實際上,單簧管家族有約十種不同音高和調性的管(由最低音始):
Octocontrabass 最低低音(BBBb)
Octocontralto 最低中音(EEEb)
Contrabass 倍低音 (BBb/GG)
Contralto 倍中音(EEb)
Bass 低音 (BBb)
Alto 中音 (Eb)
Soprano 高音 (Bb/A)
Sopranino 超高音 (Eb/D/C)
另:Basset Horn 巴塞特管 (F)
1.一般人都會認為單簧管家族中音最高的是降E調單簧管,其實不然。很少有人知道,單簧管家族中音域最高者是降A調單簧管,曾經在歐洲的管樂隊中有重要地位。降A調單簧管體形最小,發音最高,可與短笛同度演奏。但是在今天,降A調單簧管已經極為罕見。巴托克和威爾第等人曾經為這種最高音單簧管寫過樂隊片段。
2.其他高音單簧管:有F、bE、D三種調,比常規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是必備的樂器。
3.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管,改良的巴塞特管為F調,比bE調中音單簧管高一個大二度,是一種外形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4.低音單簧管:比高音降B調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高音譜表。Л.И.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5.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較為少見。
巴塞特單簧管
巴塞特單簧管為單簧管的近親。聲音非常“溫暖”甜美,曾經在一定時間內受到大眾喜愛。通常有C、bB、A三種,以A為主。音域比單簧管還要寬廣。莫扎特有五首嬉遊曲和協奏曲為之創作。但是該樂器音準極難控制,指法極難掌握,當今世界公認最好的巴塞特演奏家是安東尼·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莫扎特的好友。但是施塔德勒過世後,該種樂器由於難度太大,漸漸淡出樂壇。其主要作品有:莫扎特的《共濟會葬禮進行曲》(K.477)、《第十號小夜曲》(K.361)、歌劇《後宮誘逃》(K.384)、《狄托的仁慈》(K.621)、還有最後的《安魂曲》(K.626)。

保養

單簧管的製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膠管,一種為木管。木管分為紅木和烏木製作,一般高檔樂器採用非洲烏木(Dalbergia melanoxylon)即(African Blackwood, Grenadilla, or Mpingo)製作。
●木製的單簧管護理
●新購木製的單簧管樂器時
單簧管的管體是利用天然的木材(GRENADILLA)製造,所以對急劇的溫、濕度變化非常敏感,這也是造成管體損傷破裂的原因。因此,對於新購樂器使用在第一次吹奏時間宜短(約五分鐘),第二次十分鐘,第三次二十分鐘,並切記於內外管塗上護木油(BORE OIL)以防止木質管身破裂。
[注意]:木製的單簧管,新樂器買來一定要在內外管上進行全面塗油——白油和縫紉機油都可以。首次吹的時間不要過長原因是新樂器木頭活性比較強烈,從5分鐘到10分鐘循序漸進,冬天不要在大風天裡使用樂器,最好不要拿到室外,不要把樂器放在暖氣和高溫的地方,夏天不要暴曬,這樣能防止或減少木製的單簧管的裂縫現象。
●安裝
安裝前在接合處(每一節有一圈軟木的部位)塗上軟木膏(CORK GREASE)潤滑,請注意不可在按鍵上用力。
●吹奏後的保養
1.清除管內水分:用通條布(M)穿過管體內將裡面的水分完全清除。接合處(Joint)容易殘留水分,請利用清潔紗布(Polishing gauze)小心地清除水分似避免產生裂痕。[ (M):指中型通條布]
2.吹嘴的清潔:吹奏後請務必將哨片(reed)取下並將水分擦乾妥善保管。吹嘴用完後要清洗乾淨,再用通條布由接合處插入清除水分。
3.清除皮墊的水分:將吸水紙夾在皮墊與音孔間把水分吸乾,注意不要損傷到皮墊。
4.清除表面污垢:用清潔布(POLISHING CLOTH)順著管體輕輕擦拭,不要在按鍵上用力以免傷及皮墊。
注意:清潔完後,通條布與樂器分開放置,以免是樂器受潮。
●每周一次的保養
細部清潔:配合管體的清潔,話用音孔清潔棒在按鍵的下側、間隙等部位作細部清潔。
●每月一次的保養
按鍵的檢查:檢查按鍵狀況是否靈活,可以用一把小毛刷或廢舊毛筆清楚間隙部位的污垢,檢查按鍵是否靈活,螺絲是否鬆動。鍵潤滑油的使用在按鍵螺絲部位滴上少量的鍵潤滑油(KEY OIL),不需要把螺絲鬆開。也不要滴得太多,一兩滴即可,然後活動按鍵若有沾在管體上要擦拭乾淨。音孔的清潔:請用音孔清潔清除按鍵音孔上的污垢。
●每年一次的保養
送至專業樂器店做保養(全面保養):專業人員會幫助你測試皮墊有無漏風,並更換皮墊。同時,進行全面清理。(包括螺絲、軟木、按鍵等)
●電鍍處理的單簧管護理
電鍍處理的單簧管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有表面變色的情形發生,這對吹奏來說沒有影響,只要加以擦拭就會恢復原來的光澤。
●噴漆類:使用LACQUER POLISH噴漆清潔劑
●鍍銀類:使用SILVER POLISH鍍銀清潔劑
●金屬類:使用METAL POLISH金屬清潔劑
還有如果一旦出現了問題不要自己亂弄亂掰,因為各廠家的樂器質量不統一,法國品牌BUFFET的樂器一定要返廠去修,否則會越修越壞。

學習

其實在各類樂器中,單簧管對學習者的先天條件要求是較低的。作為一種管樂器,它不像弦樂類樂器以及鋼琴要求一定的“童子功”,即成年後手指的靈活度下降造成可塑性降低不利於練習,而又不像大多數其它管樂器對肺活量有較高的要求。
單簧管需要的肺活量不但比小號、長號等銅管樂器或巴松(大管)等大型木管小,甚至因為演奏口型等因素,比長笛等木管樂器的用氣量還要少(長笛不是包含整個笛頭,因此氣息利用率較黑管低)。因為這個原因,單簧管適合換牙後兒童開始,往後任意年齡段的人學習,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輕易體會到學習單簧管的樂趣。事實上,只要心肺功能正常,上牙基本整齊(下牙由於在演奏時被下唇包住,影響不大),就適合學習黑管!
開始學習任何樂器,即便作為業餘愛好學習,都應當聘請家教或者參加學習班,黑管學習也不例外。由於各地黑管教學情況的巨大差異,原則上應當聘請黑管教學經驗豐富,並擅長演奏的老師,相對而言會比簡教多種樂器的老師更好,不過在專業院團工作的老師或者演奏員通常除了黑管外還擅長薩克斯教學。

發展概況

單簧管在國內被人們習慣地成為“黑管”,而在香港、台灣等地區則稱其為“豎笛”,英語Clarinet譯音為“克拉林奈”,義大利語Clarinetto,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國際上統稱為“克拉爾奈特”。這種樂器使用一枚簧片使樂器發音,為西洋木管樂器之一,產生在十七世紀末葉,起源於古希臘,於十九世紀末葉傳入中國。
最初的單簧管是歐洲古代的一種叫做蘆笛的樂器,呈圓柱形,沒有按鍵,也沒有喇叭口,只有七個音孔。後來,蘆笛漸漸演變成了單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呂莫管(又翻譯成夏呂莫管)。隨著音樂的發展,這種樂器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據有關資料證實,第一個改革這種樂器的人是德國的一位樂器製造師,名叫約翰·戴內(Johann Denner 1655-1707)。約在1700年左右,他在樂器管上安裝上了兩個鍵子(一個是由左手食指控制的a1音鍵,一個是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鍵,後者和今天作用不同、泛音鍵與a1鍵同時按下後得到b1音)和一個喇叭口,這就是最早由戴內改革發明的兩個鍵子的單簧管。從此,便打開了單簧管發展的道路,後經巴托爾特將樂器管身延長,並增加第三個鍵子(低音e、打開十二度泛音鍵後得到b1音,此時泛音鍵開孔位置也更靠下,與前方a1鍵同時按下後得到降b1音);德國樂派創始人約瑟夫·比爾(Joseph Beer 1744-1811)在樂器上安裝了第四個和第五個鍵子,增加了四個音(低音升f,降a,十二度泛音為升c2,降e2);到1791年由法國單簧管演奏家,巴黎音樂學院第一批器樂教授,格扎維埃·勒費福爾(Jean Xavier Lefèvre 1766-1829)給這一樂器增添到第六個鍵子(升c1,這是歐洲大陸的情況,但在英國為一個由右手食指控制的側鍵,起到a1和b1之間的顫音作用)。至此,對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從戴內到勒費福爾等人歷盡艱辛,使單簧管發展到六個鍵子。這個時期單簧管的演奏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就在這個時期,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年)創作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並且首先將單簧管套用于樂隊。與此幾乎同時,還有德國曼海姆樂派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塔米茨父子(J.Stamitz 1717-1757和C.stamitz 1745-1801)大力發展了單簧管藝術,小施塔米茨更為單簧管創作了二十餘首協奏曲。
1812年,經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繆勒(Iwan Mueller 1786-1854)的潛心研究,成功的研製出能夠演奏各種調式的十三鍵單簧管,這種新結構的單簧管使演奏者在技巧上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深受人們的讚譽。後來又經Oskar Oehler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使之更加精巧,並形成了歐勒體系(Oehler system)。當今,德國、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大多採用歐勒體系的樂器。
1839年,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巴黎音樂學院教授、法國樂派重要人物克洛澤(Hyacinthe Eléonore Klosé 1808-1880)和法國著名的樂器製造商路易·奧古斯特·布費(Louis-August Buffet 1816-1884)兩人一起做了大量改進十三鍵單簧管的工作。他們在引進勃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為長笛創造發明的活動圓鍵體系之後,使單簧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並與1843年在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勃姆式單簧管,後來又結合安迪爾(Andir 1840-1876)精湛的製作理念與工藝,最終形成勃姆體系(Boehm system),尤其單簧管的基本構造很大程度上源於Andir單簧管。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演奏家使用的單簧管都為勃姆體系。雖然這一樂器在近代還有新的改進,但從1843年至今歷經一個半多世紀,克洛澤發明的這種勃姆體系單簧管的基本構造一直保持到現在。
彩色單簧管f彩色單簧管f
19世紀初,貝爾曼先生(Carl Baermann 1810-1885)出版了自己的《單簧管演奏法》(Vollständige Clarinett-Schule),這是全世界最傑出的單簧管教程之一。19世紀末,羅扎諾夫(Sergei Lozanov 1871-1937)和羅賽(Chrysogone Cyrille Rose 1830-1902)等人又分別出版了自己的單簧管教程,尤其是羅扎諾夫,開創了音樂學院的單簧管專業教學,為單簧管學生們開闢了正規的學習之路。而羅賽繼承並發揚廣大了他的老師 - 巴黎音樂學院克洛澤的單簧管教學方法,並為推廣及規範勃姆體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演奏方式

單簧管是氣鳴樂器。廣泛套用於管弦樂隊軍樂隊爵士樂隊和輕音樂隊等。屬於木管樂器。中國俗稱黑管,有17~23鍵的各種勃姆制單簧管。
單簧管(黑管)
⑴記譜與音域:單簧管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記譜音域為e-e⑷。
⑵音色與音量:低音區,常被稱作“表情音區”,其發音低沉、濃郁、有戲劇特色;高音區音色純淨、明亮、富麗而圓潤;中音區的音色無明顯個性,發音較柔弱,能與很多樂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區發音尖刺、狂野,帶有呼嘯聲。除了極高音區不能弱奏外,單簧管其他各音區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變化;中音區也能達到ppp至mf的變化幅度。
⑶演奏技巧:單簧管也是一件很靈敏的樂器,除了在演奏斷音方面不如長笛那樣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階、琶音、跳音則相當出色。它能輕鬆地演奏連、斷音結合的各種光輝華麗的樂句, 這些方面可以與長笛相媲美。
單簧管奏斷音,三種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單吐法,用單吐奏斷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單簧管上的任何音區可輕鬆地演奏顫音震音
⑷配用哨片:單簧管必須配用哨片才能震動發聲,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哨片破損就會使單簧管不能發聲或發出尖嘯的聲音。現代哨片有多種型號:1號(新手或者幼齡者使用)2號(入門者或吸氣不足者)3號(通常的哨片,一般通用)

多種呼吸法

1.呼氣的時候要把腹部撐著
2.吹氣時腹部要往內縮
3.形而上的呼吸法,如說要在吹氣的時候,去想像氣沈丹田,或是含胸拔背。
4.儘量吸滿法
首先建議把吹奏樂器的動作。想成是一種運動方式,同時儘量不去談論感覺方面的問題。
對於吹奏樂器,把它簡化成兩個簡單的動作:吸氣與吐。吸氣與吐氣常犯的毛病就是吸氣太過勉強,以及太在乎下腹部的動作。把氣依序吸到腹部、胸部、背部、腰部等等….所能吸的地方都儘量吸滿,然後再吹氣,可以順利的把它完成,音量也大上許多。
在吹奏樂器的時候,就像我們在射箭的時候,箭射的遠不遠、有沒有力量,決定在於你拉弓的準備,把弓箭拉的越緊,所發射的力量越強大。也就是說吹出來的音樂好不好聽,決定於您吸氣時的準備;準備的越充分,所吹出的音質會越好。而這個方式最基本的觀念就是強調身體的彈性,運用身體的彈性,來儲存吹奏時的能量。所以只要你的身體彈性越好,就能吹出更長的樂句。
其次關於吐氣方面,因為關於這方面,所以說我們在吹奏樂器時要去練習的,是對音質的掌握,音質的好壞代表你對樂器的控制能力的高低,而我們在吹奏樂器的同時,就是要去做出一個健康的樂器共鳴,也就是聲樂常常強調的健康發聲法。而音色就像是鋪在音質上的一層細粉,所以好的聲音一定少不了好的音質。要判斷自己的吹奏是否正確,應該是聽自己的聲音在遠處聽來的感覺,而不是在小房間中所聽到的美妙回音。

指法

單簧管指法表
單簧管(黑管)

吐音

在單簧管的演奏中聲音的純淨度,直接影響著錄音的好壞。也就是演奏效果的好壞,在對外交往中也就是水平的高底。我們中國的單簧管的水平還算比較高的,但是隨著世界管樂演奏水平的提高我們的演奏水平趨於落後的地位。聲音是一個樂器的生命,一定要掌握好正確的方法,發出好的聲音。這裡強調一個問題不要過分依賴樂器的好壞來提高音色,樂器的音準好嘴子好用就行。再這裡並不否認好的樂器的作用,只是好的口型好的方法也能演奏出好的聲音。樂器之間的差異不會有天地之別。
這裡先說音色的標準,單簧管的音色要求飽滿圓潤,高、中、低音區過度圓滑,泛音區的音要準,泛音的2、3、4、5的音色與高音區的音色過度,應沒有明顯的變化,音色要統一。在鼻音區的演奏中不應有副震,如果管沒有問題副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能作到上面的要求單簧管的音色就不會有大的偏差。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再練習中就不會有大的偏差。
演奏的口型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還是單包法只是強調口環肌的作用。以上牙為支點,下唇包住下牙用“我”的發音方式用力。笑肌不要過於上提以自然不動為好,下巴不能過分下拉以定位不動為好。強調一下上牙是被動受力的不能主動向下咬嘴子,把嘴子啃出凹槽是錯誤的,下唇被扼破也是不正確的。上下用力以吹出正常音色時,用手左右推一下嘴子有一定的阻力但可以動為好。下牙與下唇的關係是肌肉與骨骼的關係,它們相互依存,不能強調任何一方,下唇力大聲音沒根暗淡,下牙用多了聲音發薄刺耳。以上牙為支點上唇輔助上牙控制嘴子,但不能墊在上牙下面。這樣加上好的氣息配合就能發出好的聲音。
“氣息是生命,”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是有生命的。管樂呼吸只是加強了人的正常呼吸,它的呼吸是可控制的有節奏的。人的骨骼結構在人的腹部只有後腰部的脊椎,這塊脊椎可以支撐人的大部分身體重量嗎?答案是不可以的,只有橫隔肌下面到小腹這一塊的腹肌和腹腔的平滑肌才是支撐人身體的根本。在這裡做一個比喻,腹肌比喻成車的外胎,腹腔的平滑肌比喻成內胎,這樣才可以承受大的壓力。這樣演奏的力點放在了腹部就不會給胸部造成壓力,不會影響正常的氧氣交換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呼吸注意不要抬肩、不要擴胸,吸氣的時候橫隔肌下移腹部腰部外擴。站立的姿勢身體鞠躬90度角雙手叉腰,這樣背部肌肉拉緊想抬肩也不好抬,用聞花香的感覺吸氣這時腹部和腰部自然外擴,這樣就是吸氣的感覺。呼氣的時候是有控制的有緩、急,氣壓有強、弱的形式。但是所有的著力點都應放在腹部,不能給胸、頸部造成大的壓力。壓力過大腹部可以哆嗖但是不能把壓力轉到胸頸部,如果錯了會造成頭暈,頸部過粗和頸部血管外凸,肋間肌發炎等不好的問題。影響身體健康影響演奏的效果。
吐音是管樂的一種基本技術,在演奏中非常重要。這裡先說以下它的要求,音頭要乾淨清楚,要求能作到和鋼琴發音一樣。
吐音發音時決不允許影響音準,也就是不能影響口型。
吐音的演奏氣息起了80%的作用舌頭起了剩下的一部分。可以試一下摒住呼吸用舌頭做單吐的運動,然後在加上氣流發“突”的聲音,(前提條件,口型不動)前者比後者慢很多。平時觀察一下旗桿上的紅旗,它隨急風飄動時尾部最快,它是藉助風的氣流來運動的。同樣的道理吐音時舌頭也一樣,減少舌根的運動。單吐至少要求每秒8個,在練習中可以借鑑聲樂中義大利語發音中打嘟嚕的方法,體會一下在放鬆狀態下舌尖的運動狀態,這樣有助於吐音的練習。

其他樂器

(1)最高音單簧管:有F、bE、D3種調,比常規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它是必備的樂器。
單簧管(黑管)
(2)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3)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低音譜表。Л.И.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
(4)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選購

主要生產廠家

現在全球最主要的單簧管廠家分別是以生產高端品牌為主的法國塞爾曼Selmer,加拿大巴昆(Backun)以及生產學生管和各種中高端專業管為主的法國布菲Buffet crampon、美國利布朗LEBLANC(已被conn-selmer收購)和日本山葉Yamaha。單簧管配件廠家則以生產笛頭、哨片、卡子等輔助裝備為主的彎德林Vandoren和Rico(D‘addario)最為知名。

挑選方法

在購買黑管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自己學習黑管的目的。如果你只是希望把黑管作為一種業餘愛好,或者抱著嘗試學習黑管的心態開始,那么建議首先購買國產樂器,國產初級黑管的價格通常由¥300到¥800元之間,儘管這類樂器最多只能使用兩年,甚至不少只有一年的使用壽命,但再次期間你可以確定你是否真的喜歡黑管,並願意繼續學習,從而決定是否買更適合進階學習、價格通常在¥2000元以上的樂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你想聘請一位指導老師,那么建議先找老師再買樂器,因為許多專業級別的黑管老師對學生使用何種樂器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在挑選黑管時,需要對樂器的質量作一些基本檢查。建議找一位對黑管比較了解的朋友幫助你選擇,如果需要自己檢查,那么主要看看一下幾個方面:
⑴外觀是否亮麗,有沒有刮傷、鍵子光澤是否勻稱;
⑵組裝後各段是否銜接緊密;
⑶按鍵按下後是否完全閉合,沒有縫隙;
⑷按鍵連動是否柔順,沒有雜音;
⑸按鍵螺絲有沒有鬆動跡象;
⑹樂器盒裡面的物品是否符合說明書上的項目(通常除了樂器本身還有通管布,一到兩塊哨片,哨片卡子,笛頭蓋,部分黑管配送接口軟木膏)。
現在使用的現代單簧管都是勃姆制式即法國制式的單簧管,這裡面包括17鍵、18鍵、19鍵和21鍵等,除了最為常用的降B調單簧管以外,在這個大家族還有A調,降E調(高音單簧管),降B調低音單簧管,降E調中音單簧管等等,這些用途不一的單簧管雖然品種很多,但所用的演奏指法是一樣的,當然演奏口形也是一樣的。
購買一支得心應手的單簧管是非常重要的。剛剛開始學習,可以購買價格較便宜的普及品,這類樂器大多是由特殊的塑膠製成,不易裂(高級單簧管都是用烏木製造,保護不好,容易開裂),進口的價格約四千元左右,如法國的“布菲”(BUFFET)、日本的“山葉”(YAMAHA)台灣“傑普特”(JUPITER),國產的“星海”等也基本能滿足初學者的要求,價格在700-2000元之間。選擇一個的笛頭對初學者很重要。法國產的“萬得林”(VANDOREN)牌高級笛頭是很好的選擇,這大約要500——600元一個。另外,日本的山葉,傑普特等均有零售笛頭,價格約在100多元。哨片是由號碼來區分軟硬的,號碼越小,質地越薄,哨片越軟。因此,剛剛開始學習的孩子套用1號半的哨片,這樣對固定咀型,正確呼吸都有好處,千萬不可用過硬的哨片。
單簧管在樂器這個王國里是較普及和便宜的樂器。相比於上萬美金的巴松和雙簧管,即使是較高級的,最高級的Bb/A調黑管也不過是八九千美金(五六萬人民幣),便宜的只有幾百元人民幣,不管價格如何,挑一個得心應手的樂器最重要的。因此,購買樂器最好是在專業教師,或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購買。因為即使是在同一價位上的樂器也有在不同的質量。例如:音準;鍵子的高低;彈簧的軟硬;是否漏氣;上下節是否音色一致;是否震動良好。這些知識是選購樂器時應了解的。
1888年,美國的C. G. Conn公司不斷研發新型管樂器,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在設計師Gus Buescher手中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支薩克斯管。就在同一年,該公司還研發了一款全金屬單簧管並申請了專利。儘管這個成就沒有薩克斯的出現那樣引人注目,不過這款獨特的單簧管仍然打破了木製單簧管的壟斷,開啟了單簧管發展史中一段特殊的時期。這種新式單簧管被命名為“Wonder”,是雙層管體艾伯特體系單簧管,在1895年上市時僅有2000支,全部為鍍金按鍵銀質管身。這款單簧管出人意料地擁有幾近完美的音色,除了為迎合當時的需求,設計音調高於現代單簧管外,能夠帶給演奏者不凡地吹奏體驗。

著名演奏家

美國
羅伯特·斯普林(Robert·Spring)
賴瑞·康姆(Larry Combs)
艾迪·丹尼爾(Eddie Daniels)
史坦利·杜拉克(Stanley Drucker)
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
查理·奈迪西(Charles Neidich)
理察·史托茲曼(Richard Stoltzman)
亞提·蕭(Artie Shaw)
戴維·席夫林(David Shifrin)
葉強(John Bruce Yeh)
中國
陶旭光(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奏員)
楊洪澤(麻省理工學院教師)
范磊(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趙曾茂(上海音樂學院教師)
董德君(瀋陽音樂學院教師)
席偉瀧(星海音樂學院教師)
遲錚(西安音樂學院教師)
黃遠涪(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教師)
金光日(中央民族大學教師)
李昌雲(延邊藝術學院教師)
白鐵(法國buffet美國rico旗下國際藝術家)
何易(中國音樂學院教師)
解川(天津音樂學院教師)
李昕(西安音樂學院)
奧地利
阿弗列德·普林茲(Alfred Prinz)
俄斯特·歐騰薩梅爾(Ernst Ottensamer)
彼得·施密德(Peter Schmidl)
比利時
華特·畢肯斯(Walter Boeykens)
加拿大
詹姆士·坎貝爾(James Campbell)
英國
傑克·布萊梅爾(Jack Brymer)
埃瑪·嬌生(Emma Johnson)
思雅·金(Thea King)
安東尼·裴(Antony Pay)
葛凡斯·裴耶(Gervase de Peyer)
德國
迪特·克利克(Dieter Kl·cker)
卡爾·萊斯特(Karl Leister)
莎比妮·梅耶(Sabine Meyer)
萊納·維勒
赫伯特·史塔爾(Herbert Stahr)
法國
米歇爾·亞利格農(Michel Arrignon)
路易·卡優札克(Louis Cahuzac)
亞歷山德拉·卡本納(Alessandro Carbonare)
傑克·朗斯洛(Jacques Lancelot)
保羅·梅耶(Paul Meyer)
米歇爾·波特(Michel Portal)
荷蘭
亨利·博克(Henri Bok)——低音單簧管獨奏家
喬治·彼得生(George Pieterson)
瑞典
凱爾·費傑斯(Kjell Fageus)
瑞士
艾德華·布魯納(Eduard Brunner)

代表作品

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K.581、《降B大調單簧管三重奏》K.498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單簧管三重奏》Op.114、《單簧管五重奏》Op.115、《單簧管奏鳴曲》Op.120-1,2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 (Carl Maria von Weber):《單簧管第一協奏曲》Op.73、《單簧管第二協奏曲》Op.74、《單簧管小協奏曲》Op.26、《單簧管變奏曲》Op.33、《單簧管五重奏》Op.34、《單簧管大二重奏》Op.48、《引子主題與變奏》(據史料證明為Joseph Kuffner所作)
史博 (Louis Spohr):四首《單簧管協奏曲》OP26、59、WO19、20;還有很多形式的重奏室內樂等若干首
羅西尼 (Gioachino Rossini):《引子主題與變奏》
威爾第 (Giuseppe Verdi):《茶花女幻想曲》
舒曼 (Robert Schumann):《單簧管與鋼琴幻想曲》Op.73、《單簧管與鋼琴浪漫曲》Op.94、《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童話》Op.132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為單簧管、巴賽特管與鋼琴所作的音樂會小品》Op.113 & 114
庫爾賓斯基 (Karol Kurpinski):《協奏曲》
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為單簧管與低音管的復協奏曲》
李姆斯基-科薩科夫(Rimsky-Korsakov):《單簧管協奏曲》
德彪西 (Claude Debussy):《第一狂想曲》和《競賽小品》
史特拉文斯基 (Igor Stravinsky):《三首無伴奏小品》
普郎克 (Francis Poulenc):《單簧管奏鳴曲》
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單簧管奏鳴曲》OP57
尼爾森 (Carl Nielsen):《單簧管協奏曲》
柯普蘭 (Aron Copland):《單簧管協奏曲》
普羅修斯卡:《單簧管波爾卡》

中國之最

1. 中國已知最早從事單簧管專業的人,是四川音樂學院的單簧管教授穆志清,他於1904年開始學習單簧管。
2. 中國最早出訪國外的單簧管人士是秦鵬章(以後成為著名的民樂指揮家),1951年他以單簧管教授的身份出訪了匈牙利,並與同行進行了演奏交流。
3. 中國最早的單簧管誕生於1952年,這支樂器是當時藝華樂器商行根據客戶提供的賽爾瑪(Selmer)牌單簧管樣品仿製的。
4. 中國最早為單簧管而作的樂曲《蘇北調變奏曲》,是中央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張梧先生(已故)於1952年(25歲時)在安徽北部農村體驗生活後創作的。
5. 中國最早的公派單簧管留學生是張仁富先生(已故;中央樂團演奏家)和劉少立先生(原瀋陽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1955-1961年兩人在德國萊比錫高等音樂學院學習單簧管專業。
6. 中國最早獲得國際獎的單簧管演奏家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陶純孝,她在1959年“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管樂比賽中,以演奏單簧管獲得三等獎。她也是中國已知的最早從事單簧管專業的女性。
7. 中國最早的單簧管專著《單簧管演奏法》,1973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馬熙福先生編著。
8. 中國最早的單簧管協奏曲《帕米爾之音》,誕生於1982年,是由空軍政治部歌舞團的胡璧精先生根據其所創作的舞蹈《冰山雪蓮》的音樂為基礎,發展變化而成的。
9. 中國最早的單簧管行業組織“單簧管北京研究會”(隸屬於中做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成立於1984年11月1日,其成員來自北京各音樂團體、院校的單簧管專業人士,會長由張仁富先生擔任。
10. 中國最早的單簧管比賽始於1985年,其名為“北京青年單簧管比賽”,此次比賽陶旭光獲得第一名。
11. 1988年時年19歲的中國青年何易,在美國里奇蒙舉行的國際單簧管協會青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成為中國青年在西方發達國際參加此類比賽中取得名次最高的人。
12.中國最早的單簧管教材是1992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單簧管演奏實用教程》,由前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首席王展旗先生編著.
13. 中國最早的一本單簧管考級教程是中央音樂學院面向全國的《單簧管(業餘)考級教程》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華樂出版社於1998年正式出版,中央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張梧主編。1992年以內部出版物的形式開始非正式出版試用)。
14. 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單簧管藝術節”於1998年8月8日-12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有16個國家的41位世界級演奏家應邀出席,並登台表演。藝術節氣氛熱烈,節目豐富多彩,規模空前,開歷史之先河。
15. 第一次全國性的單簧管比賽是1994年在西安舉行的“全國青少年單簧管演奏比賽”(第一屆),由西安音樂學院主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