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稈篌竹

黑稈篌竹

黑稈篌竹(學名:Phyllostachys nidularia ‘Heigan Houzhu’)是禾本科、剛竹屬喬木或灌木狀散生竹類植物。稈高可達8米,稈幼時為綠色,略被白粉,隨著其不斷成長,自下而上逐漸變黑,待完全成熟時,籜環初時具棕色刺毛;籜鞘背面綠色,籜耳由籜片近基部向兩側擴展而成,鐮形;籜舌稍拱形;籜片直立,舟狀內曲。小枝具葉枚,葉片下傾;葉舌低。‘

分布於中國四川盆周。生長在海拔1100-1400米的山中。

黑稈篌竹’,筍味鮮甜、肉質細膩、脆嫩,屬於2019年新培育的優質大熊貓主食竹新品種,也可作為發展人類優質筍用竹的竹子栽培新品種。由於筍形如矛、優雅挺拔,稈色獨特、株型美觀,還可用於城市園林綠化。

(概述圖參考來源: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中心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育植技術,主要價值,

植物學史

2011年12月初,吳勁旭、魏明等經多次考察,選中中國四川省崇州市雞冠山鎮肖家紙槽的篌竹(白夾竹)林,作為大熊貓主食竹的原料供給基地。該竹林曾作為肖家紙廠原料基地長達上百年,20世紀80年代紙廠關閉後,該篌竹林一直處於無人管理狀態。確定作為大熊貓主食竹基地後,便開始強化管理。2014年,在開展該篌竹林的春季人工撫育時,於林中發現了一種黑稈的篌竹,當地人稱黑稈白夾竹,魏明、吳勁旭等隨後將其分離出來,並引入都江堰市大觀鎮桃園村進行栽培,發筍正常,且黑稈特徵穩定。2019年6月,培育者又邀請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中心(ICRCB)的專家,分別前往崇州市和都江堰市的‘黑稈篌竹’栽培基地進行實地考察,確認該竹為篌竹一新栽培品種。根據《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ICNCP)》的相關規則和要求,將該栽培竹新品種正式定名為黑稈篌竹,學名為Phyllostachys nidularia ‘Heigan Houzhu’。該竹栽培品種已於2019年7月通過了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權威的新品種國際登錄認證。國際登錄號:No.WB-001-2019-041;活體保存地:國際竹類栽培品種(中國·都江堰)登錄園[ICRGB(Dujiangyan)];命名範式保存地: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中心。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狀散生竹類植物。分枝斜上舉而使植株狹窄,呈尖塔形,幼竿被白粉。稈高6-8米,直徑2-4厘米,節間長達25-30厘米;稈幼時為綠色,略被白粉,隨著其不斷成長,自下而上逐漸變黑,待完全成熟時,全稈變成灰黑色。籜環初時具棕色刺毛;稈環同高或稍高於籜環。籜鞘背面綠色,上部具乳白色縱條紋,中下部為紫色縱條紋;籜耳由籜片近基部向兩側擴展而成,鐮形;籜舌稍拱形;籜片直立,舟狀內曲。小枝具葉1-2枚,葉片下傾;葉舌低;葉片長4-12厘米,寬1-2厘米。

近種區別

黑稈篌竹與其近緣分類群篌竹栽培型(Phyllostachys nidularia‘Nidularia’)的關鍵區別在於:前者稈為綠色;後者稈為灰黑色。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盆周。生長在海拔1100-1400米的山中。
黑稈篌竹
黑稈篌竹

育植技術

  1. 基地選擇:海拔1100-1400米;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微酸性(pH值為5.5-6.5),陽坡半陽坡山地,坡度為10-30°,排灌方便。
  2. 繁殖方法:分蔸苗移栽。
  3. 種苗選擇: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1-2年生竹作為種苗。
  4. 造林時間:3-4月份。
  5. 定植密度:定植株行距2米×2米。
  6. 栽培管理:定植時灌足水,注意保水,但避免積水;施肥以農家肥為宜,次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平常養護管理相對粗放。
  7. 適宜氣候:溫涼氣候,年均氣溫15℃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300毫米,7-8月最高平均溫度不超過24℃。

主要價值

黑稈篌竹’,筍味鮮甜、肉質細膩、脆嫩,屬於2019年新培育的優質大熊貓主食竹新品種,也可作為發展人類優質筍用竹的竹子栽培新品種。由於筍形如矛、優雅挺拔,稈色獨特、株型美觀,還可用於城市園林綠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