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篌竹喬木狀竹類。竿高達10米,粗4厘米,勁直,分枝斜上舉而使植株狹窄,呈尖塔形,幼竿被白粉;節間最長可達30厘米;壁厚僅約3毫米;竿環同高或略高於籜環;籜環最初有棕色刺毛。
籜鞘薄革質,背面新鮮時綠色,無斑點,上部有白粉及乳白色縱條紋,中、下部則常為紫色縱條紋,基部密生淡褐色刺毛,愈向上刺毛漸稀疏,邊緣具紫紅色或淡褐色纖毛;籜耳大,系由籜片下部向兩側擴大而成,三角形或末端延伸成鐮形,新鮮時綠紫色,疏生淡紫色繸毛;籜舌寬,微作拱形,紫褐色,邊緣密生白色微纖毛;籜片寬三角形至三角形,直立,舟形,綠紫色。
末級小枝僅有1葉,稀可2葉,葉片下傾;葉耳及鞘口繸毛均微弱或俱缺;
葉舌低,不伸出;葉片呈帶狀披針形,長4-13厘米,寬1-2厘米,無毛或在下表面的基部生有柔毛。
花枝呈緊密的頭狀,長1.5-2厘米,基部托以2-4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小形苞片;
佛焰苞1-6片,在下部者呈卵形,上部者形較狹,紙質,長約16毫米,邊緣生纖毛,其他部分無毛或只在兩側及頂部多少有毛,縮小葉有變化,或極小或近於無或呈葉狀,每片佛焰苞腋內具假小穗2-8枚;假小穗的苞片狹窄,大小多變化,甚至有時可無苞片,膜質,5-7脈,具脊,上部及脊上均生有長柔毛;小穗含2-5朵小花,上部1或2朵小花不孕;小穗軸節間略呈棒狀,上側扁平並生有數條長柔毛,頂端斜截平;穎通常1片,有時多至3片,其形狀、大小及質地與其下的苞片相似,長可達15毫米;
外稃草質,密被長而開展的細刺毛,先端作芒狀漸尖,多脈,第一外稃長10-12毫米,最長可達16毫米;內稃短於外稃,亦被開展的細刺毛,長6-11毫米;花葯長4.5-5.5毫米;柱頭3有時2或1,羽毛狀。筍期4-5月,花期4-8月。
主要變種
實肚竹(變型)(植物分類學報) 竿實心或近於實心。分布於中國廣東連山。幾生於山腳疏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連山。筍供食用;竿宜整材使用。
蝶竹(變型)(植物研究)
籜鞘背部無毛,籜耳大,呈蝶翅狀。分布於中國浙江餘姚縣四明山。模式標本采自四明山。
光籜篌竹(變型)(竹子研究彙刊)
籜鞘無毛,葉鞘脫落性,末級小枝通常具1葉。分布於中國地及用途同原變型。
生長環境
篌竹適生黃壤、紅壤、黃棕壤和河流沖積土。篌竹能耐乾旱和水濕,因而在土壤瘠薄的山坡地、河溪旁及沙灘地上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呈酸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生長較好。
分布範圍
篌竹西緣達雲南昭通永善海拔1000-1300米的滇東北中山山原區。篌竹垂直分布上限在東部浙江天目山可達1200-1500米、西部四川和貴州可達1800米以上,分布區北緣的秦嶺、桐柏山和伏牛山仍可達1000米。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黔中地區也人工引種成功。四川東部和重慶東北部、貴州東北部、浙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山區等地是篌竹的相對集中分布區。
分布於中國陝西、河南、湖北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系野生。模式產地在義大利。
繁殖方法
母竹是篌竹人工造林的主要供苗途徑。母竹林基地宜就近選址,以在海拔高度低於800米、土層厚度>30厘米、坡度<20°及陽面中下坡位,黃壤、紅壤和河流沖積土上生長的篌竹林較理想。適宜的林分結構是提高母竹質量與生產量的重要基礎。篌竹母竹林宜以純林為主,混交林上層喬木鬱閉度<0.3,清理林地雜木和灌草植物,林分保留密度2.0萬-5.0萬株/公頃、平均胸徑1.5-2.5厘米,1年竹:2-3年竹:≥4年竹的株數比例為1:2:1。
母竹年生產量約0.2萬-0.4萬株/公頃。合理的土壤管理是提高母竹質量與生產量的重要措施。全墾、坡地沿等高線帶狀深翻土壤至20厘米左右,清除土層石塊、雜木及老舊鞭根,年度間輪墾。秋→冬季結合鬆土施有機肥2.0萬-3.0萬千克/公頃或複合肥600-1500千克/公頃,冬→春季增施氮磷鉀速效肥,可促進竹鞭萌芽孕筍。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進行清林整地。清除預造林地上的雜灌及喬木,適量保留優良的珍貴樹種。坡度<15°的立地適宜全面整地。坡度15°-25°的立地適宜沿等高線帶狀整地,一般頻寬1-2米、帶間距2-3米。坡度≥25°的立地適宜穴狀整地。整地深度≥30厘米,清除石塊、樹蔸和雜灌,灌草枝葉及枯落物等蓄留地表。
栽植穴:穴的密度依據造林密度設計。穴規格為60厘米×50厘米×40厘米,表土和底土分置於栽植穴的兩側,便於表土回填。在經營能力許可的預造林地可施入基肥,每穴腐熟有機肥施用量10-15千克、或複合肥0.25-0.5千克,並與回填表土充分混合。
幼林培育:幼林撫育一般需要3-4年,到幼林鬱閉為止。新造竹林應有專人管護,對露根、露鞭植株及時培土,防人畜踐踏。對於造林當年成活率<85%、第3年發竹率<80%的造林地應及時補植。
留筍養竹:造林後到幼林鬱閉前的林分結構管理主要是留筍蓄竹。留大筍,疏除退筍、小筍及病蟲筍。及時清除林地非培育目標雜樹,以利竹林生長。
間種作物:以耕代撫,在幼林地間種豆類作物及草本中藥材植物。間種作物和竹苗間距離小於30厘米,中耕少傷竹鞭和鞭芽,間作植物廢棄物蓄留林地,保育土壤。
鬆土施肥:每年7-8月鬆土1次,清除雜灌、藤草等,鬆土深度15-20厘米、壅土扶苗。每年結合鬆土施肥1次,沿竹苗根盤兩側30厘米處施入,施肥深度20厘米左右,肥量為腐熟廄肥15噸/公頃,或堆肥10噸/公頃,或氮磷鉀複合肥0.45噸/公頃。長時間乾旱或積水,需及時澆水或排澇。
病蟲防治
篌竹病害包括苗期
根腐病、黃化病和葉班病等,葉部付赤糰子病和黑痣病等,稈枝部竹稈鏽病、叢枝病、枯梢病和煤污病等。
防治方法:
林地衛生管理。在病蟲為害的篌竹林中可增加冬春季劈山鬆土1 次,改善林地光照和濕度狀況,清除病蟲中間寄主如莎草等,填埋土中或堆疊積肥。清理病蟲危害竹稈及枝葉,集中焚毀。合理調整竹林密度及年齡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抵禦病蟲危害能力。重慶開縣善字森林經營所篌竹林的筍前清除莎草措施,可使竹筍上林率提高29. 3%。
清理病蟲退筍。退筍既是筍期害蟲的載體,也是其營養源,需及時清理。凡是筍體表症乾枯萎縮、籜葉晨無“露水”、有腐臭味及蟲眼的竹筍宜及時挖掘,集中後外運處理。
主要價值
篌竹竹材柔韌、尖削度小,耐腐,細竿可作籬笆、粗竿可劈篾編織成農具。竹材纖維較長、
纖維素含量較高,是上好的紙漿原料。竹筍筍味鮮美,鮮食或加工成保鮮筍和乾筍製品俱佳。植株冠幅窄而挺立、葉下傾、體態優雅,筍籜紋路明晰、色澤各異,是道路綠化和庭園置景的上選竹種。寄生竹葉的竹黃菌能鎮痛消炎、治癌護肝,具有悠久的民間套用歷史與現代臨床套用潛力。竹林鞭系發育、集結於土壤近表層,是營造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林的重要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