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甘蔗

黑皮甘蔗

黑皮果蔗,禾本科甘蔗屬果蔗俗稱黑蔗,黑皮甘蔗,是可作果品生吃的甘蔗,其皮脆,去皮莖含水分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皮甘蔗
  • 拉丁學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 別稱:黑蔗,黑皮甘蔗
  • :植物界
  • :甘蔗
  • :禾本科甘蔗屬
  • :黑皮甘蔗
  • 分布區域:熱帶、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植期,間作,綠肥,病害,採收,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理,藥性,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宜忌,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高約3m,粗2~5cm,黑色,稈在花序以下有白色絲狀毛。葉鞘長於節間,僅鞘口有毛;葉舌膜質;葉片扁平,兩面無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脈,長40~80cm,寬20~60cm,主軸具白色絲狀毛;穗軸節間長7~12mm,邊緣疏生長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4.5~5mm,基盤有長於小穗2~3倍的絲狀毛;穎的上部膜質,邊緣有小纖毛,第一穎先端稍鈍,具2脊,4脈,第二穎,舟形,具3脈先端銳尖;第一外稃長圓狀披針形,有1脈,先端尖,第二外稃狹窄成線形,第二內稃披針形。有柄小穗和無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長3~4mm。
纖維含量低,其蔗汁含有20多種胺基酸及多種營養成分:每lkg莖肉中含鈣80mg、磷40mg、鐵13mg,還有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每升蔗汁中含有游離胺基酸260mg,其中人體必需又不能在自身體內合成的胺基酸有10種。蔗糖成分較低,還原糖較高,營養豐富,有解渴、充飢、消除疲勞和清涼、解毒之功效。隨著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提高,黑皮果蔗越來越受人們喜愛,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
黑皮甘蔗[1]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黑皮甘蔗生物產量高,收益大。新植黑皮甘蔗採用栽種甘蔗苗繁殖,栽種後不久即生根,長出許多嫩芽,形成叢狀。收割時僅收割黑皮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因此,黑皮甘蔗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穫多的可達7~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後挖去宿根,重新種植。
蔗汁含胺基酸:天冬醯胺,天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即α-氨基己酸,賴氨酸,蘇氨酸,谷氨醯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γ-氨基丁酸及苯丙氨酸。有機酸類: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烏頭酸(aconitic acid),甘醇酸(glycol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和草酸(oxalic acid)。
莖含維生素B1、B2、B6 、C,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生長環境

田間甘蔗種植不由種子開始,一般都直接種植蔗苗。蔗苗來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莖,因為蔗節上會長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莖,分切成一段段雙芽苗,然後平植或斜植。為了節省人工,也有採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時,在將要採收的原料莖的梢頭上,採取二支雙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開工期,只能用於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還有分櫱切離苗及各種側芽苗等。另外還可以採用宿根方法,就是當原料甘蔗採收時,不挖蔗頭,採收後再經過切頭、開根、排土、施肥即可。
黑皮甘蔗黑皮甘蔗

植期

甘蔗生長期主要受氣溫和品種影響,在台灣大約 14 ~ 18 個月,不過宿根的可以縮短,只需要 12 個月。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只產量低,而且糖度也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為種植適期,因為製糖開工期從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夠生長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採收來配合。花、果期8~9月。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的栽培植物。

間作

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這時可以間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長,趕在蔗苖長大之前收穫完畢,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個條件需要遵守,就是間作的作物不能對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響。適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類、玉米、西紅柿、大蒜、馬鈴薯、瓜子西瓜等。
黑皮甘蔗黑皮甘蔗
在輪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著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穫前,把新植甘蔗種植在水稻株間糊狀泥土中,稱為糊仔甘蔗。它的優點是既不影響水稻生長,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種植,還可節省整地築畦等作業費用。和第一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綠肥

預備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穫後的休閒時間播植綠肥,而在種蔗前犁翻入土,以供應土壤中的有機肥。常用的綠肥作物有太陽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病害

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麼病,一律無藥可醫,只能整株拔除,燒掉,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現,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毒來襲。

採收

秋、冬季採收,除去葉、根,鮮用。
黑皮甘蔗黑皮甘蔗

分布範圍

黑皮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黑皮甘蔗區主要分布在廣西博白縣(產量占全國60%)、廣東、台灣、福建、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主要價值

藥理

毒性 食用霉變的甘蔗可引起中毒,主要物質是節菱孢黴菌產生的3-硝基丙酸。大鼠實驗表明,3-硝基丙酸具有經胃腸道吸收快,組織分布廣泛,轉化、消失較快的特點。灌胃後不同腦區內均可檢出3--硝基丙酸,其中紋狀體、海馬的含量高於大腦皮質。霉變甘蔗中毒性腦病後遺症患者神經元固縮,膠質細胞變性、壞死、血管結構破壞,髓鞘損傷突出。神經組織以破壞性變化為主,同時也伴存慢性反應性的病理變化。

藥性

甘,涼。歸肺、脾、胃經。
  1. 《別錄》:“甘,平,無毒。”
  2. 《千金方》:“味甘、平、澀。”
  3. 《日華子》:“冷。”
  4. 《滇南本草》:“味甘、酸。”
  5. 《滇南本草圖說》:“氣味甘、性微寒。”
  6. 《綱目》:“甘、澀、平。”
  7. 《本草經疏》:“入手足太陰、足陽明經。”
  8. 《本草新編》:“入脾、肺、大小腸。”
  9.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生津,潤燥和中,解毒。主治煩熱,消渴,嘔噦反胃,乾咳,大便燥結,癰疽瘡腫。
  1. 《別錄》:“主下氣和中,助脾胃,利大腸。”
  2. 《千金方》:“止渴去煩,解酒毒。”
  3. 《食療本草》:“主補氣,兼下氣。”
  4. 《日華子》:“利大小腸,下氣痢,補脾,消痰止渴,除心煩熱。”
  5. 《日用本草》:“止虛熱煩渴。”
  6. 《滇南本草》:“治一切百毒諸瘡,癰疽發背,搗爛敷之。汁:治心中恍惚,神魂不定,中風失音,頭髮黑暈,沖開水下。又熬餳食,和胃更佳。”
  7. 《滇南本草圖說》:“治嘔吐反胃。同薑汁服之,可解河豚毒。”
  8. 《藥性切用》:“清熱潤燥。生嚼可以發越熱邪,搗汁能止火逆嘔噦。”
  9. 《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痛。治吐瀉、瘧、痢,解瘡火諸毒。”
  10. 《隨息居飲食譜》:“清熱和胃,潤腸,殺蛔,化痰,充液。治瘴瘧、暑痢,治熱咳、虛嘔,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大補脾陰。”
  11. 《萃金裘本草述錄》:“清肺瀉熱除煩。治胃熱噎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或榨汁飲。外用:搗敷。

宜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1. 《食療本草》:“不可共酒食,發痰。”
  2. 《日用本草》:“多食發虛熱,動衄血。”
  3. 《本草元命苞》:“汁多食消肌肉,損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