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期哥特音樂做為一種傳統搖滾樂中的新流派在英國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Sister of Mercy,The Mission UK,Fields of the Nephilim這三支樂隊成為了其中的矯矯者。融合黑色情趣,浪漫色彩,NEWWAVE和稍許金屬元素的音樂受到廣大樂迷的熱烈追捧,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重新定義了哥特音樂。(如果你聆聽過這三支團的專輯,並將之與Bauhaus的作品相比,差別顯然易見。)如果我們將眼界放寬一些,那么歐洲還有一些被忽視的哥特團體,如Alice, Laura,Temple of Love,Tower of Strenght,For Her Light 和Garden of Delight的作品也都具有相當的水準。隨後出現的一些哥特樂隊隨著這股運動也確立了自己在樂壇的一席之地。And also the Trees,Xmal Deutschland,Love like Blood等等紛紛推出了帶有哥特味道的新唱片。與此同時一些不好的傾向慢慢蔓延在傳統哥特音樂流派當中,許多樂隊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創造力甘心跟在他們的“偶像”後面亦步亦趨,大量相似的作品被不同的樂隊所用濫。以至於當前傳統的哥特音樂,一般我們稱之為“哥特搖滾”(Gothic Rock)在世界範圍內日漸沒落,就像廉價恐怖漫畫書那樣成為了一種腐朽的陳詞濫調。不過在英國本土它們還保持了一定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也許是英國人天性保守的緣故?)至今你都能聽到和看到大量樂隊Rosetta Stone,Midnight Configuration,Inkubus Sukkubus……創作著和它們的前輩相差無二的音樂活躍在地上和地下樂壇。
與上面那些樂隊相對照的是一些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樂隊和它們所創作的音樂。這些團體組建伊始均深受80年代初不列顛新哥特運動的影響但不久後都開創了自己嶄新的音樂道路,例如著名的Dead can Dance,這支來自澳洲的雙人組合的首張專輯是非常純正的哥特作品。但從第二張專輯開始,獨特的詠唱、越來越多的中世紀元素和東方音樂元素融入到了歌曲當中,非常獨特。另外要說的是Cocteau Twins,早期的陰鬱風格逐漸被樂隊成員演繹成了一種縹緲的夢幻之音。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詮釋了哥特音樂本身,這兩支4AD旗下的台柱組合被日後許多新的黑暗音樂流派視為鼻祖。說到這裡我們必須給予英國4AD這個曾經提攜過Bauhaus,DCD,CT的獨立廠牌足夠的尊敬和感激。正是由於它的存在和慧眼,新哥特運動才會對樂壇產生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最後我們還不能忘記來自歐洲中部荷蘭的Clan of Xymox,那近似The cure般俊美妖艷的外形配合憂鬱迷幻帶有電子舞曲色彩的哥特之聲著實吸引了不少流行樂迷投入了哥特音樂的懷抱。
其他風格
Deathrock,EBM,Darkwave,Synth-pop……
上一章我們著重談論了哥特音樂在英國的起源和發展。但“黑暗之血”無處不在,在不列顛新哥特運動如火如荼展開的同時隔海相望的美國地下音樂界也正衍生出一股直接源自根源搖滾的“濁流”, 81年Rozz Williams組建了傳奇樂隊Christian Death,他們用妖艷的外型;啟示錄式的歌詞;咆哮的吉它以及限制級恐怖片和色情電影樣的現場營造了一個現世地獄。其瀆神和黑暗病態程度比一眾英國同好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美國音樂媒體將Christian Death的音樂冠之以“死亡搖滾”的名號。就本質而言死亡搖滾與哥特搖滾同為一物,唯一略有不同的是美國地下音樂界並沒有經歷過如英國樂壇一樣的無政府Punk暴動,因此Deathrock的器樂編曲更多來自於Mifit類的恐怖Punk並且混合了許多根源搖滾成分,基本上不含有Punk色彩。雖然Rozz最後與樂隊不歡而散,並最終在98年前以悲劇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Christian Death以及其所派生出的諸多樂隊如Shadow Project、Faith & the Muse、Gitane DeMone等組成的音樂家族構成了北美黑暗音樂界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此外London After Midnight早期也是這種風格的樂隊。而美國黑暗廠牌Cleopatra始終不遺餘力地推廣著這種音樂。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EBM,全稱Electronic Body Music(電體音樂)。從命名上分析它本身屬於電子音樂的一支。最初評論界把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電子樂隊所創作的冷酷、黑暗而又極簡化的電子音樂稱之為EBM。大多數人認為Front 242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EBM樂隊,他們將電子色彩濃郁的冷酷聲響,單調簡化的節拍和軍國主義突擊隊造型帶進了摩登的舞池,一場真正的音樂暴力革命。隨後而至的一系列團體是The Klinik,Insekt,Dive,Click Click,A Split Second以及Suicide Commando。隨著此類音樂本身向著黑暗和暴力的進化Digitalhardcore(數碼硬核)終告出現,其中的代表樂團Alex empire已被眾多樂迷所熟悉,我們無需贅言。美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雖然它們也有大量的EBM樂團,但這些樂團卻不這么稱呼自己而更願意用Industrial(工業)來形容自己。如Skinny Puppy、Front Line Assembly、Cevin Key、Velvet Acid Christ、My Life With The Thrill Kill Kult等,雖然音樂中都含有大量的EBM氣質但普遍意義上仍被公眾稱之為工業樂隊。
第三我們要解釋一下Synth-pop(合成器流行),這種直接起源於80年代早期新哥特新浪漫運動的一種以合成器為主要器樂表現形式的頹廢派音樂的代表樂隊是Duran Duran和 the Human League。不過玩味此類音樂風格中的一些樂隊要比前兩者更加關注表現陰暗主題如Gary Numans、And One、Depeche mode、Wolfsheim等,媒體也會將它們算作是黑暗音樂中的一員。
同先鋒音樂界所近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民謠音樂界。80年代初Death in June, Current 93, Sol Invictus和 Fire + Ice家族的出現開創了一個新的民謠分支流派。大量實驗音樂元素,神秘學、異教文化和右翼內容被傾注到傳統民謠音樂當中,因而被媒體稱之為黑暗民謠或啟示錄民謠。而這些元老團體有直接影響了90年代諸多新民謠風格樂隊Orplid,Forseti,Belborn等的創作。無論是從音樂技法上還是從意識形態上,新民謠運動都直接繼承了80年代黑暗民謠的衣缽。稍有不同的是後者的大本營是英國的獨立廠牌World Serpent,而前者是德國的Eis & Licht。
Ritual音樂顧名思義,帶有著濃郁的宗教祭祀氣息。不過這裡所談論的儀式與祭祀都帶有厚重的黑暗和神秘色彩。Coil、The Moon 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和 Rosa Crux 是至今為止最為出色的Ritual團體,而Blood Axis和 Der Blutharsch除卻其明顯的右翼傾向外也該算是為數稀少的Ritual樂團中的一員。雖然音樂手法上各個樂隊不盡相同或乾脆說差異明顯,但對於那份祭祀感的追求是相同而相通的。
Medieval音樂顯然也應歸於我們所討論的範疇,因為談到哥特我們必然聯繫到中世紀。藝術家們試圖再現中世紀時期的音樂,並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查找文獻及古譜,仿造或復原古代樂器。這些帶有某種考古色彩的行為實際上起到了連線當代與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Medieval音樂流派中還包括著若干不同的小分支,按照所演繹的對象的不同,分為皇家音樂、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三部分。而按演奏手法區分Estampie, Freiburger Spielleyt, the Sarband,TSBB….這些團體立志於忠實再現中世紀音樂,而Corvus Corax,In Extremo,Stille Volk,Qntal則喜歡將現代音樂與中世紀音樂融合在一起。此外很多涉足此類音樂風格的樂團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古典和民族音樂背景,來自義大利的兩支樂團Ataraxia 和Camerata Mediolanense,以及法國的Rajna就是最好的例子。
Neo classic音樂並不完全涵蓋在黑暗音樂之下。就字面意義而言,帶有濃厚古典音樂氣質的現代音樂都可以稱為新古典音樂。而其中一小部分表達哥特/黑暗主題的樂隊及作品就也被樂迷歸為了它們所喜歡的黑暗音樂流派之中。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樂隊有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後期),Stoa,Soper Aeternus,Ophelia’s Dream,Caprice等等。當年德國天音/新古典廠牌Hyperium曾經推出過一系列以此為命題的音樂合輯,對新古典音樂的推廣起到了很大作用。
要解釋什麼是Dark Ambient音樂,那么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Ambient音樂。氛圍音樂起源於70年代中期一些以合成器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實驗電子音樂人Brian Eno 和Kraftwerk的作品當中那些重複連綿的Techno-trance樂段。而前者首次提出了氛圍這個描述其作品功能性的名詞時含義很簡單,意指這樣的聲響作品是作為環境或所營造環境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它幾乎沒有演唱或歌詞,著重表現聲響本身的質感。隨著時代發展氛圍音樂的含義變得非常廣泛,開始泛指一切以營造場景、渲染氣氛為目的的聲響作品。環境採樣,傳統器樂等做為素材也常常出現在其中。早期的氛圍音樂一直強調和傳遞著溫暖、安逸或怪趣的情緒。完全可以做為治療型音樂而存在。但進入90年代後,一些氛圍音樂家將興趣轉投到用單調沉悶或詭異的聲響表現陰鬱神秘自厭的情緒上來,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還帶有強烈的宗教及儀式傾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Dark Ambient音樂。同樣黑暗氛圍音樂也有它的多義性,在其中你既可以聆聽到Steve Roach,Vidna Obmana,Black rape for a blue girl(早期),Lycia,Soul Whirling Somewhere等憂鬱自省的灰色聲響。也可以聆聽到Lustmord,Raison d etre,Sephiroth,Wolfskin等更晦澀且帶有宗教色彩的黑暗聲響。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提到兩個廠牌為此類音樂做出的重要貢獻:北美Projekt(早期)和北歐Cold Meat Industry,它們在各自領導者Sam和Roger的掌握下,發掘出了眾多灰暗/黑暗氛圍組合。
之所以將Industrial音樂放在這裡介紹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相反其影響比上述很多種音樂流派都要深遠。作為和廣義上的哥特類音樂相併存的音樂風格,工業音樂本身就可以寫一部完整的書籍或文章。但在這裡我們只能做一些簡單描述以伺讀者。眾所周知,工業音樂這個名詞的起源出自70年代中期的傳奇廠牌Industrial Records。這個廠牌的締造者Throbbing Gristle帶著它們的離經叛道的哲學/美學觀念實施著自己的藝術探索,出品了Cabaret Voltaire, ClockDVA, Monte Cazazza, SPK等諸多異端團體的音樂專輯。刺耳的噪音與歇斯底里的聲效揭露著工業社會的現實與黑暗。而Test Department, Whitehouse和Einsturzende Neubauten顯然與這些前輩擁有著相同的志向。接下來還要提到CMI,除卻黑暗氛圍音樂外它還同樣致力於極度暴力的工業噪音/實驗音樂的推廣,Bright Death Now和MZ 412等名號基本上已經成為了現世傳奇。雖然工業音樂和哥特音樂在某種程度上就象一個硬幣的兩面般相互對立,哥特表達的是浪漫的,情緒化的,唯美超自然的,陰性的,戲劇化的感受。而工業音樂與生具來就帶有冷酷的,機械化的,技術化,狂暴好鬥的特徵。但它們對於病態和反烏托邦文化的痴迷又是如此統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音樂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最初單純的工業噪音演變成了種類繁多的工業音樂分支流派。且相當一些工業音樂的分支與哥特/黑暗音樂流派有所瓜葛,其中工業舞曲樂隊中的Skinny Puppy,Das ich;工業搖滾樂隊中的Nine Inch Nails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子。
Coldwave(冷潮)同樣是一個沒有嚴格定義的概念,它也許只是來自某個記者或樂迷的靈機一動。沉靜、幽邃富有冥想色彩的電子元素配合傳統哥特男聲以及迷幻吉他夠成了這個詞所要表達的全部,Diary of Dreams是我接觸過的唯一此類樂隊。但你要是將它的音樂歸為德式Dark wave我也毫不反對。
有很多樂隊融合多種音樂風格於一身,因此我們很難將它們確定為某種流派而需要仔細體會它們的作品本身。如法國的Elend便融合了死亡金屬、強力交響、古典歌劇、宗教唱詩、民族音樂等諸多元素。而瑞典的In Slaughter Natives包含了宗教吟誦,強力古典,工業噪聲和氛圍採樣。德國Goethes Erben打通了德國傳統文學、戲劇表演與Dark wave音樂間的藩籬。瑞士的Lacrimosa則連線著金屬、哥特、歌劇和古典浪漫樂派。而另一些樂隊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樂風,樂迷只能自己去逐一分析它們每張專輯的具體風格。例如義大利的黑暗電子團體Kirlian Camera或是法國情慾電子組合Die Form。還有英國的In the Nursery和前南的NSK巨頭Laibach以及德國的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