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分布,
簡介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43~53 mm,雌蛙體長51~61 mm;頭長大於頭寬; 吻長而扁平; 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 吻棱顯著,眼間距約與上眼瞼等寬; 鼓膜略小於眼徑,近眼后角; 犁骨齒兩團。背部光滑,背側褶顯著而整齊,體側有小圓疣; 後肢背面及股後近肛孔有小疣粒,脛部背面有細的縱膚棱; 腹麵皮膚平滑。指、趾端圓略膨大; 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左右跟部重疊; 脛長為體長的53%左右; 第四趾蹼達近端第一、二關節下瘤之間,蹼緣缺刻深。頭體背部灰綠色,頭前部與背側色較淺,上頜緣至鼓膜後方和背側褶均為淺棕色,兩側褶間有由左斜向右方的褐色線紋4~11條; 吻端至眼前角有一黑線,此線由眼後沿背側褶下方延伸至體後部; 頭側及體側為紫褐色或灰綠色; 鼓膜後方及胯部前方各有一塊大黑斑,其間又有兩塊較小黑斑; 頜腺白色,肱腺黑色; 四肢背面紫灰色或灰棕色,後肢有褐黑色橫紋; 咽喉部及胸部有黑灰色或褐色斑點,腹部及四肢腹面為魚白色。雄蛙第一指上具婚墊; 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 前肢基部有黑色橢圓形臂腺,僅體側有雄性線。剖視雌蛙有待產的卵,卵徑1.2 mm,動物極深棕色,植物極乳黃色。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600 m左右的熱帶或近熱帶地區。1957年4月至6月在雲南省景洪和勐養的水塘四周雜草間或落葉上發現雄、雌蛙多隻。解剖4月的1隻雌蛙腹內卵已成熟待產; 6月15~17日的8隻雌蛙,其中3隻已經產過卵,5隻輸卵管內卵已成熟待產,其繁殖期可能在5~6月。
靜水域內,周圍植被繁茂,以草本植物為主。成蛙常棲於水塘、稻田等靜水環境內,也活動於附近的雜草間和其他植物茂密之處。4~6月雌性有的已經產卵,有的腹部豐滿有待產之卵。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分布區較寬,其種群數量較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分布
雲南 (景洪勐養、勐臘、屏邊、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