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遺址,所謂黑土村指該村三面是黑土地,故名黑土村。遺址發現於黑土村村北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土遺址
- 國家:中國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Hēitǔ Yízhǐ
黑土遺址,所謂黑土村指該村三面是黑土地,故名黑土村。遺址發現於黑土村村北的地名。
黑土遺址,所謂黑土村指該村三面是黑土地,故名黑土村。遺址發現於黑土村村北的地名。地名含義遺址位於黑土村北,故而得名。歷史沿革自遺址被發現,名稱沿用至今。1...
白音長汗新石器文化遺址,為“更新期蒙古式堆積層”(即黑土層)之上的文化遺物,日久天長,每到春秋季節,受到西伯利亞的大風颳動和洪水沖刷,便不斷地暴露出許多黑土圈,面積最小為20至30平方米,最大的為70至80平方米,這些就是新石器時代人們居住過的“半地穴式”房屋建築廢棄後形成的堆積,遺物也暴露在其上。
牛心坨小黑遺址,位於遼寧遼中縣牛心坨鄉小黑村西200米的土崗上,1981年6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50米。相對高度約6米左右。在距離地表1.7米處的黑土層中夾有大量灰陶片、白瓷片、布紋瓦等。出土陶器有黑釉四系壺、鐵鏽花四系壺、黑釉罐及獸面瓦當等。銅鐵器有銅佛、銅鈴鐺、鐵鐒連、...
北溝頭遺址,是一處居址與墓群並存的古代聚落。遺址呈長方形台地,南北長約80米,高7.5米,遺址面積約35萬平方米。通過歷年來地表採集的石器、陶器等遺物可知北溝頭遺址自新石器時代、商代、周代、漢代、唐代均有人類在此生產生活繁衍生息。北溝頭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有灰土層、深灰土層和骨灰、大炭灰相雜的黑...
哈爾濱閻家崗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哈爾濱市西南25公里處。東起道里區新農磚廠,西至閻家崗農場啤酒廠,東西長約600米,北距松花江約8公里,南北寬約70米。地況 其地層由上至下為黑土、黃土、砂質粘土、亞砂土和粉砂5層。由於松花江支流運糧河的切割使階地堆積物中的遺物暴露出來。考古發現 1982年夏,哈爾濱市文管...
西團山遺址曲地層情況是:第一層為表土層。含植物根須,厚約20—30厘米:即現代耕土層。其下為黑土層,厚60—100厘米,含石、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並發現了紅燒土,證明此層是文化層,此層以下為黃色砂粒原生層,石棺墓皆在此層。文物遺存 在西團山遺址中共發掘石棺墓19座,出土的遺物有石斧、石錛、石刀、...
東坡遺址位於常寧鄉西金河口村東山坡地上,地勢較陡。遺址中北部有大量黑土層,斷崖處暴露紅燒土,文化層厚約1.2——2.8米。地面散布遺物甚多,主要有陶器、石器和少量蚌器。生產工具中磨製的石刀、石環、石刀弧刀正鋒,石環磨製精細,中間對鑽穿孔。陶紡輪呈餅圓狀,手制,中間穿孔。陶器以夾砂紅陶、夾砂紅褐...
中文名 平原村遺址 採集的遺物 晚期印紋陶文化亭林類型 文物 灰陶三足盤和弦紋圈足簋 地理位置 城西北約13公里小機山東側山腳下 1979年,小機山附近的天馬公社農機廠在基建挖掘深坑時,在深0.80米的黑土層內,出土崧澤文化型長方形磨光穿孔石斧,鏤孔紋粗把灰陶豆,四系雞冠耳罐和壓劃網紋壇等遺物。從而認定,這一遺...
徐家溝遺址位於移風店鎮徐家溝村西南100米處, 系龍山文化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黃黑土,文化層深約2米。暴露遺物有灰坑、陶片、陶鼎足、蛋殼陶器、石器等。陶器多為輪制。遺址北、西是大沽河,南部有一條東西向小路從遺址穿過。197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
多數墓葬不見葬具,見有木質單棺,有的墓葬在墓底殘存有近呈長方形的純淨黑土痕跡,不排除為墊屍木板或其他鋪墊物的可能。其中M145為石棺墓,石棺由13塊自然片石組成,長2.25米、寬0.45~0.5米,上部平蓋3塊片石象徵棺蓋,墓主身下未見石塊。墓主俯身直肢,骨骼粗壯,應為男性,隨葬陶鬲一件。另外,還發現...
中文名 湖台遺址 位置 臨沂城西南九公里 長度 南北300米,東西200米 面積 740000 m² 目錄 1基本信息 2發掘情況 基本信息 播報 編輯 四面地勢較高,唯有湖台周圍是一片黑土窪地,該地也就是《臨沂縣誌》中所說的泥沱湖。其海拔70米,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總面積近74萬平方米。由於附近民眾用沙取土...
於家店遺址位於柏林莊鎮於家店村西北,總面積為3.84萬平方米,屬於山東龍山文化時期。1956年發現時,經省、地、縣文物管理人員實地考察。1981年11月,經省批准,又進行考察性發掘:自地表0.2米耕作層以下,依次是褐土、灰黑土、灰黃土、沙灰土和黃綠土5層。每層中都有不同時期的遺物發現,且含量豐富。試掘中...
鴞形松石飾件,出土於方形基址東外側黑土層中,綠松石質,片狀,分兩層,作展翅鴞形。價值意義 東山嘴遺址這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址,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也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次發現婦女陶塑像和與之相關遺蹟的遺址。由於它們的出土是同具有某種祭祀活動的大型遺蹟聯繫在一起,其所處時代...
盧坊遺址位於商河鄭路鎮東南盧坊村徒駭河北岸,距縣城30公里東西寬300米,南北長200米,低於地面5米以下。1958年徒駭河清理河道時出土大批青銅器、陶器、部分石器,斷面黑土層十分清晰,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價值,文物普查時經省地文物專家組考證為商代遺址,該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為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和“唐汪式”陶器共存遺址。馬家窯文化遺存居於台地中部,齊家文化遺存偏於台地東部邊緣,“唐汪式”陶器遺存集中於台地南部和西部邊緣。但彼此界線並不明顯。這處遺址可能是瑞典人安特生《甘肅考古記》一書中的黑土莊(即核桃莊譯音)遺址。1978 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隊對此遺址...
響河子遺址 [響河子遺址]虞河西岸。東西長200米,系周、漢代遺址。黑土層1~1.5米,常見有漢代磚瓦碎片,有完整的瓮、罐葬。1980年曾出土戰國時的銅戈一枚。
由於歷年耕種,整個遺址平面呈淺鍋底形。傳說,外城屬商業區,建有土城垣,且有4門,內築有烽火台、跑馬場、教練場、飲馬池等,西北部烏江岸邊建有望江樓,今已面貌全非。現境內除湯圩、林莊兩個自然村外,均為農田,地面覆蓋黃土厚約80厘米。其下為黑土層,地面瓦片,到處可見,經考證,此即古慎城。該城...
整個台地全為黑土構成。該遺址1978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升格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工作者認為欒台是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整個商代直至周時戰國早期的文化遺存和文化堆積,是一座古文化遺址,先民們從大汶口晚期到戰國初期,一直在這欒台上生活 。《水經注》說:“渦水……經苦縣故城南,城之...
史稱“紹興和議”。金深入中原,作戰漫長,強大的後方在支撐著自身的戰鬥實力。美妮公主,必然守護著四方台大糧倉,優質良草運往前線,其作用不可估量。民族融合的見證 金兀朮屯糧台是寒地黑土文化遺蹟,周遍神秘的黑土文化圈現象。不能否認完顏宗弼促進了民族融合。金兀朮屯糧台,正是民族融合的歷史見證。
遺址概況 刀背山墓地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西郊鄉太陽升村東北約3千米刀背山西坡中部二級台地上,穆稜河繞刀背山西北麓流過,墓地位於刀背山西坡一條東西寬100米左右、南北長200米左右的狹長地帶上,地形分南北兩部分。南部有約1垧的平坦耕地,靠近北部的一土石包已被破壞,從中出土70多件文物,北部依山勢縱向排列...
比爾卡城遺址位於比約克島西北部的黑土區,據考證,該城的規模形成於5世紀~9世紀。該城的防衛十分嚴密。面向陸地的人口處,有長5.2千米、高約1.8 米、寬6米一12米的壁壘,壁壘上有六個出口。這條土築壁壘上面還有木牆或柵欄,常用的豁口或通道有堅固的木結構城樓,不過這些城樓現已消失。現在保存較完好的...
室內有0.20~0.30米厚黑土,下是鋪底石。小石棚 小石棚三處,均用自然花崗岩,結構與大石棚有明顯不同。1號小石棚位於大石棚東6.10米,東西向。東壁石向後傾斜。南北壁已殘。蓋石殘破,向西錯動,前端落地,後端壓在南北壁石上;2號小石棚距大石棚東北25.8米,在1號小石棚的東北。現存北壁石,東西...
景點及遺址遺蹟 千年苔蘚 城步十萬古田中,有存活了千年的巨型 苔蘚群。但人類的活動已經給苔蘚留下了傷痕。由於中古田中央的位置地勢較低,雨水、溪水都積聚於此,原來的水利系統也逐漸堵塞,慢慢就變成沼澤,而當年人類遺留下來的森林,經過歲月侵蝕,演變成為一米多深的肥沃黑土,為巨型苔蘚生長創造了絕佳的環境。這...
新石器時代。應縣境內的桑乾河支流沿岸便湧現出不少新石器文化遺址。其中的北小寨遺址、岑嘴遺址、泉子頭遺址、邊耀遺址、小石口遺址等面積均在10萬平米以上。這說明至少在新石器時期桑乾河流域的應縣一帶就變得比較宜居了。夏、商、西周時期。應縣一帶基本為草原遊牧民族所控。西周初年武王伐紂取得勝利,但今應縣...
棺內充滿黑土和紅褐色粗砂,墓底有一層約2厘米的淤泥,隨葬器物在淤泥之中。墓室長202厘米、前寬 70厘米、後寬 60厘米、深 60 厘米。甲M2,墓向 350°。人骨尚完好,單人仰身直肢葬。頭骨右側有一塊石灰岩,左側有兩塊。僅存棺蓋長1米,厚6 厘米,距地表60厘米。甲M1, 墓向330°。人骨多腐朽。用石...
05楊家寺鄉房背山遺址 06楊家寺鄉王家磨遺址 07鹽官鎮新山遺址 08鹽官鎮東莊遺址 09鹽官鎮玄廟嘴遺址 10鹽官鎮馬坪山遺址 11鹽官鎮陰家灣遺址 12鹽官鎮轉嘴坪遺址 13鹽官鎮高樓子遺址 14禮縣鹽官鎮遺址 15鹽官鎮沙溝口西遺址 16鹽官鎮王磨遺址 17鹽官鎮紅旗山遺址 18鹽官鎮高城西山遺址 19鹽官鎮黑土崖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