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6 年7月,磐石縣吉昌公社(鎮)社員,在西郊小西山東坡修水渠時,發現數座石棺墓。
1980 年 6月,吉林省文物工作隊派人赴該地進行文物調查時,在東坡人工削成的斷崖東壁上,發現三座暴露在外的石棺,隨即進行了清理。之後,在渠東一個殘丘頂端開探溝兩條,發現三座石棺,同時作了發掘。
遺址特點
綜述
小西山石棺墓群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縣吉昌鎮吉昌村西南約1千米的漫崗上,漫崗俗稱“小西山”。石棺6座、灰坑1個。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土壙石棺墓。墓中均有隨葬品。在墓區西側的山坡和山頂部有一處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遺址區。
墓葬結構
六座墓都為長方形豎穴土擴石棺墓。按其四壁結構分為塊石壘砌、板石對砌、板石對砌上加塊石平鋪、塊石壘砌的正棺與板石對砌的副棺四種類型。
乙M4, 墓向280°。人骨已腐朽,見一門齒。 側壁用花崗岩和石灰岩塊石壘砌,石灰岩約占五分之一。首尾各用一石灰岩板石堵砌,上加一層塊石。蓋石全長 230 厘米,最寬處 100 厘米,棺蓋距地表約160 厘米。棺內充滿黑土和紅褐色粗砂,墓底有一層約2厘米的淤泥,隨葬器物在淤泥之中。墓室長202厘米、前寬 70厘米、後寬 60厘米、深 60 厘米。甲M2,墓向 350°。人骨尚完好,單人仰身直肢葬。頭骨右側有一塊石灰岩,左側有兩塊。僅存棺蓋長1米,厚6 厘米,距地表60厘米。
甲M1, 墓向330°。人骨多腐朽。用石為石灰岩。側壁用較薄板石對砌,首尾各有一塊板石堵砌。 棺蓋由七塊板石構成,長145厘米、寬82厘米、距地表60厘 米。墓室長164厘米、寬40厘米、深 33 厘米。墓內充滿細末狀黑土。
乙M2, 墓向250°。人骨全部腐朽。兩側壁下層為板石對砌,板石之上鋪砌一層塊石。棺蓋由五塊板石構成,長190厘米、寬 70厘米、距地表 125 厘米。墓內充滿潮濕黑土。墓室長160厘米、寬78厘米、深38厘 米。上鋪塊石厚約10厘米。
乙M3,墓向250°。人骨多已腐朽。石材大部分為花崗岩,少部分為石灰岩。正棺材大部分為花崗岩,少部分為石灰岩。正棺兩側壁用塊石壘砌四層,棺尾用一塊石灰岩板石堵砌。副棺由四塊板石對砌而成。棺蓋用三塊板石橫置棺壁之上,長 220厘米、寬70厘米、厚10 厘米。距地表 125 厘米。墓內充滿潮濕黑土。墓底有兩塊較小板石。墓室長190厘米、前寬58厘米、後寬47厘米。副棺長24厘米、寬 32厘米、深52厘米。
灰坑
甲M2 東北約7米處有一斷層,斷層上有袋形灰坑一個。因斷層被破壞,灰坑被切去約三分之一。灰坑底部距地表深約55 厘米,上口呈圓形,直徑為 110 厘米。灰坑內填滿灰褐色土,灰坑打破了距地表約 40厘米的黃褐色砂土層。
文物遺存
小西山石棺墓群出土石器18件,陶器6件,銅器3件。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鑿、刮削器、石矛、石鏃、佩飾,這些器物除個別為打制外,多數為磨製。陶器主要有罐形鼎、碗等,均為素麵手制。銅器有雙側曲刃短劍、扇形斧、鏃等。陶器殘片有橋狀耳、柱狀耳、鼎足、口沿等。耕地和斷層中採集有打制的石斧、石鋤,磨製的石斧、石刀、石紡輪和一件殘破的石磨盤。
研究價值
小西山石棺墓群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在吉林地區
西團山文化類型遺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西團山文化的分期、分布範圍及與同時期周邊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間的關係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小西山石棺墓群位於吉林市磐石市吉昌鎮吉昌村西南。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市磐石市吉昌鎮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小西山石棺墓群,路程約2.7千米,用時約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