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安波街道戴家村石棚屯,是夏商時期的古遺址。

1960年,發現了石棚溝石棚。石棚溝石棚坐落在海拔117米平緩的丘陵上,原有石棚六座,一大五小,五座小石棚中曾出土陶罐和人骨,存殘跡。現存一大石棚,三個小石棚。大石棚由東、西、北三面立石和石蓋組成,整體較矮而頂蓋甚大而厚重,平面略呈長方形,正南北向,面積24.94平方米,保存完好,是遼東半島大石棚群中規模較大也較有特點的一座。三座小石棚與大石棚存在明顯的位置關聯,有可能是大型氏族部落建立的高規格石棚群。時代屬於青銅時期。石棚溝石棚內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夾砂粗紅陶素麵磨光,器形多壺、甗、口沿飾附加堆紋筒形罐,橋狀橫耳、貼耳、石器有扁平斜刃石斧、三棱石鏃、雙孔石刀、石矛等。石棚溝石棚為研究原始社會末期遼寧地區巨石文化、喪葬文化及石棚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石棚溝石棚對研究大連乃至東北亞地區青銅文化,特別是青銅時代墓葬形制、結構,喪葬習俗、歷史文化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2013年5月,石棚溝石棚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棚溝石棚
  • 地理位置: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安波街道戴家村石棚屯
  • 所處時代:夏、商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546-2-03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60年,發現了石棚溝石棚。

遺址特點

綜述
石棚溝石棚坐落在海拔117米平緩的丘陵上。石棚溝石棚為石棚群落,原有石棚六座,一大五小,五座小石棚中曾出土陶罐和人骨,存殘跡;大石棚由東、西、北三面立石和石蓋組成,整體較矮而頂蓋甚大而厚重,平面略呈長方形,正南北向,面積24.94平方米,保存完好,是遼東半島大石棚群中規模較大也較有特點的一座。時代屬於青銅時期。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大石棚
大石棚位於北山項部的最南端,用加工磨製的花崗岩,南北向。東、西、北壁石套合,微向內傾,有側腳,南壁石殘。東西壁石長約2.2米,高約1.2米,北壁石長約2.6米,高約1.2米。蓋石長約6米,寬約4米,厚度約0.6米。蓋石呈長方形,南北兩端有些不規則。蓋石向東、南、北石各伸出1.10~1.60米,向南伸出2.10米,有棚檐。室內有0.20~0.30米厚黑土,下是鋪底石。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小石棚
小石棚三處,均用自然花崗岩,結構與大石棚有明顯不同。1號小石棚位於大石棚東6.10米,東西向。東壁石向後傾斜。南北壁已殘。蓋石殘破,向西錯動,前端落地,後端壓在南北壁石上;2號小石棚距大石棚東北25.8米,在1號小石棚的東北。現存北壁石,東西向;3號小棚位於大石棚北約8米。現存殘斷的西壁石。三座小石棚與大石棚存在明顯的位置關聯,有可能是大型氏族部落建立的高規格石棚群。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文物遺存

石棚溝石棚內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夾砂粗紅陶素麵磨光,器形多壺、甗、口沿飾附加堆紋筒形罐,橋狀橫耳、貼耳、石器有扁平斜刃石斧、三棱石鏃、雙孔石刀、石矛等。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歷史文化

石棚
石棚為人類社會早期巨石文化的產物,這種巨石建築的形式廣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歐洲、非洲以及亞洲等國。雖然各地石棚形態各異,但其最基本造型為利用多塊石塊或石板為支撐,頂部搭建蓋石。對於石棚的稱呼也各不相同,英語為Dolmen,音譯為“多爾門”,也有國外學者認為石棚與積石墓和石蓋墓的形制相似,應同屬於支石墓類別,所以稱其為支石墓或直接稱為石蓋墓,而歐洲地區因其造型特徵多稱其為“石桌”或“石台”。中國通常稱作石棚,但各地方也會有各自的叫法的區別,如“姑嫂石”“石廟子”等。東北地區的石棚主要集中在遼南地區,學界公認其修建時間大致在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時期,並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境內的支石墓屬於同一體系。遼南地區的石棚保存完整體系完備,可以看作中國石棚建築的代表。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研究價值

石棚溝石棚為研究原始社會末期遼寧地區巨石文化、喪葬文化及石棚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石棚溝石棚對研究大連乃至東北亞地區青銅文化,特別是青銅時代墓葬形制、結構,喪葬習俗、歷史文化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石棚溝石棚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棚溝石棚
石棚溝石棚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石棚溝石棚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安波街道戴家村石棚屯。
石棚溝石棚

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石棚溝石棚,路程約89.8,用時約1小時4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