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偏頂蛤
- 界:動物界
- 門:軟體動物門
- 綱:雙殼綱
- 學科:生物
- 領域:生命科學
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分布,鑑別,
形態特徵
黑偏頂蛤殼略呈三角形。殼長5~18毫米,殼寬3~10毫米,殼高3~15毫米。殼表黑色,老者個體頂部殼皮易脫落,露出白色或淡粉色,殼內面黑色,略帶珍珠光澤。殼頂靠近殼的最前端。腹綠直,但中部稍向內凹。背綠前牛部斜向後上方,呈截狀,是為鉸合線,後半部稍圓,斜向後腹綠。殼表面從殼頂到後方有一條隆起肋。殼表面具有黑色的外皮,故名黑俑頂蛤。老的個體外皮常脫落而呈灰白色。生長線明顯。殼內面呈紫灰色,稍帶光澤。足呈淡黃色,極細軟。外套痕不明顯。後閉殼肌痕為卵圓形,位近後端背側,前閉殼肌痕小,還不明顯。本種均為小形個體,一般的殼高約7毫米,長約13亳米,寬約6毫米。生活時,用解吸著於岩石上,分布非常廣,數目非常多,有的在岩石上互相重疊,恰如堆積的蓄麥粒,因此又叫做海蒿麥。肉可供食用,個體較小,經濟價值不大。
生態環境
黑偏頂蛤僅生長在潮間帶的中下區。
分布
在石槽村、黑石礁,河口,小平島等岩岸均有分布,是岩岸的潮間帶中最習見的蛤類之一。
鑑別
性狀特徵:本品呈橢圓狀楔形。前端圓,後端扁,後端兩側有大而圓的閉殼肌。外質膜極發達,足小,呈棒狀,兩外套膜間有明顯的生殖腺。外套後端有一點癒合,形成明顯的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孔皆呈紫褐色,其入水孔周邊的分枝狀,小觸手顏色更深。出水孔紫褐色,全體深棕色。背部透過外套膜可見深褐色的髒團。生殖腺顏色較深。氣微腥,味鹹,嚼之有海米樣鮮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