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斌(文化學者)

黎斌(文化學者)

黎斌生於1963年,中共黨員,國際易學專家,“多維易學派”創始人,金融課題研究導師。現任中國工商銀行銅仁分行黨委宣傳部部長,貴州省城市金融學會銅仁分會秘書長,貴州省易經研究會黨支部副書記、執行理事長,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副會長,中華易學導師聯盟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本源文化國際研究協會名譽會長,第六屆易學套用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貴州省銅仁市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高級經濟師、金融導師、國際易學專家
  • 主要成就:“黎氏多維易”學派創始人 
    中國工商銀行銅仁分行黨委宣傳部部長
    貴州省易經研究會黨支部副書記、執行理事長、專家組組長 
    中華易學導師聯盟協會副主席
    中國本源文化國際研究協會名譽會長 
    貴州省城市金融學會課題研究導師、銅仁分會秘書長
  • 代表作品:《貴州“易變”600年》《“梵淨江口·佛光之城”之多維構想》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研究方向,

人物簡介

黎斌生於1963年,中共黨員,國際易學專家,“多維易學派”創始人,金融課題研究導師。現任中國工商銀行銅仁分行黨委宣傳部部長,貴州省城市金融學會銅仁分會秘書長,貴州省易經研究會黨支部副書記、執行理事長,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副會長,中華易學導師聯盟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本源文化國際研究協會名譽會長,第六屆易學套用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副主席。

主要成就

獨具特色的“多維易學派”
在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化中,《易經》文化以其“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特質,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毋庸置疑,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易學以其神奇的演繹及科學性、適用性、推廣性,都會是“永恆的風景線”。
易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變化”,“變化”蘊含創新。黎斌研易、用易、創新易,創始“多維易學派”,正是用行動體現出了易學最本質意義上的變化與創新。
據了解,“黎氏多維易”學派是當今“易壇”影響較大的一個創新型學派,是中國“黔中易學”學派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子學派。該學派不僅重視易經文化的理論研究,更重視易經文化的運用,具有“多維性、科學性、時代性、生態性和實用性”五大特點,其中 “多維性”特點尤其突出;其理論體系和架構主要包括 “多維易預測”、“多維易風水”和“多維易智慧”三大體系。同時,該學派提出了許多易學新觀點和新概念,並創造性地建立了易學研究和運用數學模型。
許多了解黎斌和“黎氏多維易”的行業專家都知道,此“多維性”不是簡單的易學知識的“大拼盤”、“大雜燴”,而是具有獨特思維方法和技巧,以及獨特理論體系和架構的嶄新的易學學派。不僅如此,“黎氏多維易”學術成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接地氣”“正能量”廣被業界和客群津津樂道。
“黎氏多維易”學派是當今“易壇”影響較大的一個創新型學派,是中國“黔中易學”學派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子學派。該學派不僅重視易經文化的理論研究,更重視易經文化的運用,具有“多維性、科學性、時代性、生態性和實用性”五大特點,其中 “多維性”特點尤其突出;其理論體系和架構主要包括 “多維易預測”、“多維易風水”和“多維易智慧”三大體系。同時,該學派提出了許多易學新觀點和新概念,並創造性地建立了易學研究和運用數學模型。
“黎氏多維易”學派的維度,是在深入研究《伏羲易》《連山》《歸藏》《周易》《水書易》等古易,深入研究佛教、道教、儒教等傳統文化,以及地球物理學、宇宙星體學、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在科學汲取古人“天地人相通”、“萬物相感”、“天人同構”這些樸素哲學思想和宇宙觀的基礎上,以“聯繫的、變化的、全面的”觀點,從資訊理論和宇宙全息角度去研究和運用的維度,是一種立體而系統的維度,主要包括“天地人”三個基本維度,以及“易經預測、易經風水、易經智慧”三大子維度和若干個子子維度。
黎斌不斷將易學文化和金融系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目前已在國內外已發表各類研討文章200多萬字,其中,他的金融重點課題論文榮獲中國城市金融學會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論文評選“優秀獎”,連續8年榮獲貴州省城市金融學會年度論文評選“一等獎”;在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的《全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發表論文5篇。目前國家人民出版社、貴州省人民出版社正在出版他的新專著。

研究方向

在研究貴州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建設中,黎斌開門見山指出,“當前貴州構築‘精神高地“、衝出經濟‘窪地’,迫切需要豐富的文化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支撐和推動。貴州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是構築‘貴州精神高地’、推進貴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文化。”
談到貴州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最大特徵是什麼?黎斌認為是“融合”。這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的融合:一是民族文化自身的融合。苗、布依、侗、土家等各民族文化和諧交融;二是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道教、儒教、易經等文化和諧交融;三是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和諧交融。
就貴州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合建設的模式和路徑,黎斌進行了具體“支招”,其中包括:創新發展思維和理念,把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建設納入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統一體; 創建“貴州傳統文化博物館、圖書館”,或在現有“貴州民族文化宮”內增設“貴州傳統文化博物館、圖書館”; 在“特”字上做文章,加強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綜合捆綁挖掘、研究和宣傳;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著力培養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綜合研究人才,等。
黎斌的《貴州“易變”600年》文章,文字洗鍊,言約意豐,從易經文化的視角向社會表達出不一樣的貴州。開篇之處猶如清新明媚的美文:“易變中,貴州走過了600年。六百年來,星移斗轉,滄海桑田,貴州始終在‘易道’中前進,在‘天人合一’中發展。社會進步了,經濟發展了,貴州的山依然的青,貴州的水依然的秀,貴州的天空依然湛藍,給中國留下了一方‘淨土’,給世界留下了一塊‘氧吧’,這不僅是對中國的貢獻,也是對全人類和地球的貢獻……”結尾處他寫道:“梵淨山高,烏江水長。貴州大貴大美,滄桑而美麗。但願貴州的未來,山更青,水更秀,天空更湛藍!”這字裡行間,他身為黔之人的驕傲及對家鄉發展的美好期待一覽無遺。
貴州東北部的龐大山體梵淨山,是黎斌多年來深耕的“文化陣地”。在一篇長達12000餘字的《梵淨山區域明清時期的易學研究》中,他對梵淨山區域明清時期易學的興起,主要人物及其成果、觀點,梵淨山區域易學的特點,進行了各有側重的闡述,從地理、交通、文化、政治、教育等不同層次和側面,對梵淨山區域明清時期易學興起作了多維度解析。並且,談到了梵淨山區域明清時期易學研究對該區域帶來的影響。此文既透視歷史,又結合當下,將時空巧妙銜接,令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人遐思。同時,文章邏輯嚴謹,修辭講究,引據有力,可見作者在調研中頗下了一番深工夫、實工夫、細工夫。
《“梵淨江口·佛光之城”之多維構想》一文,同樣充滿了黎斌的獨特見解及專業上的精微解讀。黎斌在該文中指出,應立足江口縣的特色文化資源和比較優勢,從“天、地、人”層面、“過去、現在、未來”層面,“地理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國學文化”等多維度進行立體打造和架構;應圍繞打造“梵淨江口·佛光之城”這一總體品牌,突出打造“三個一”(一個靈動點:水;一個制高點:山;一個閃光點:佛光)和“五張名片”(文明之源、佛教首山、養生聖地、歡樂天堂、走向未來),將江口縣立體推向世界。
妙解時事,演繹多維易學奧妙
許多接觸和了解黎斌的人都知道,作為國際易學專家,他研究與套用易學一非自娛自樂,二非追名逐利,三非偏離“軌道”獵奇求異,譁眾取寵,而是緊貼社會主旋律,傳遞真善美和正能量。這其中,他運用多維易學妙解時事熱點,被傳為美談。
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舉國上下的大事、盛事,評論界對此見仁見智。對此,黎斌也不甘落後,從易學角度作了論述與解讀。他在《易經文化助力“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文章中,結合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勢,從易經文化角度,論述了踐行黨的“民眾路線”的重要性、必要性、路徑和方法,提出以易經“修身”之道強“人之素質”,以易經“齊家”之道強“國之管理”,以易經“三才”之道強“民眾路線”踐行。
黎斌表示,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應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應以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愛國教育、道德教育。和國家管理,促進國人增強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應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抵禦“四風”問題,促進黨員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改進作風,牢固樹立“民眾觀念”,努力踐行“民眾路線”,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應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傳遞“正能量”。
不難理解,他對優秀傳統文化作用於人的思想觀、世界觀的改造,培養良好的道德與品格,是非常推崇的,也認為是解決“根源問題”的。該文章因具有思想性、新穎性和指導性,被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專業委員會發表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政治工作與民眾路線教育全書》上。
黎斌運用易經解讀“十八大”,頗顯匠心。他談到,在“十八大”報告中,出現“觀”字共26字,比如:科學發展觀、新觀點、世界觀、思想觀念、國防觀念、權力觀、事業觀等。這充分證明,黨中央十分注重觀念問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觀念一變天地觀。在“十八大”報告中,還出現“解”字共17次,比如:“解放思想”、“破解發展難題”、“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等,說明我們在發展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報告”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是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清醒而客觀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困難和問題。這充分說明我們的黨求真務實,十分注重對存在問題的解決。
黎斌統計發現,易經六十四個卦,有24個卦的卦名在“十八大”報告的文字中得到了直接體現,剩餘的40個卦,雖然其卦名未在報告中直接體現,但其卦義均得到了充分體現。
《易經﹒乾》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十八大”宏偉藍圖已經繪就,需要我們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發揚“自強不息、實幹興邦”的精神,奮力拚搏,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美好的明天!
在黎斌的多維易學世界中,“中國夢”、“正能量”這兩個熱點主流語,又是怎樣的“面貌”呢?在他看來,“正能量”是一種健康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易經》是一個強大的“正能量場”,《易經》在詮釋“生”的偉大與內涵,在不斷激勵人們生生不息,正所謂“生生之謂易”。
“走進《易經》,我們不但可以從中汲取博大精深的哲理,發現宇宙中的客觀規律,而且還將獲得充滿健康、樂觀、自信和積極向上的活力和‘正能量’,獲得旺盛的‘精氣神’。”黎斌如是說。
黎斌就“中國夢”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易經》應當為我們實現宏偉的“中國夢”而謳歌與助力。“中國夢”,中華民族之夢,中華兒女之夢。為了實現這個“夢”,讓我們一起“自強不息”。
黎斌寫過一篇《從易經文化視角論“保護生態環境”》,同樣是一篇與時代“合拍”之作。文章中他秉筆直書:“近年來,看到一些關於生態環境遭破壞的報導,心中很不是滋味。憤怒之餘,又覺得心寒。這不僅僅是在破壞生態,更是損害宇宙和人類的‘生氣’。‘氣’者,生命之本源也。人有氣而生生不息。反之,天無氣而灰暗,地無氣而死寂,人無氣而嗚呼。”“人類需要發展,更需要良好的生態;人類需要發展,更需要有‘敬畏心’。不要破壞生態,不要損害‘生氣’——為了地球,為了人類,也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
耐人尋味的,還有他不乏處世哲學味道的《易經與“風險防範”》一文,他結合易學的專業解讀指出,“一些身居高位的人,由於不能很好地防範道德風險、法規風險,最終淪落為了人民的‘罪人’;一些企業一味地只顧發展,而忽視風險防範,結果走不了多遠便轟然倒下。所有這些,無不說明了風險的危害性和破壞性。”
著眼防範風險、獲得平安,他從五方面出思路,分別是:“客觀地認識和管理風險”,“強化教育是防範風險的前提”,“規避風險,貴在防範”,“知險能避、知錯能改,終能脫險”,“善於防範風險,才能獲得平安。”
為易學傳承與創新“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中的這句名言,被人廣為引用。對黎斌來說,他把傳承與創新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易經文化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並且思路新穎、方法得當、成果豐碩,正體現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涵義。
黎斌近階段研究凝結而成的萬字文章《中國〈易經〉:人類最優秀的普世價值和生態文化》,是他的心血之作,堪稱他研究易學、弘揚易學、推動易學的代表作。該文聯接古今,對比中西,深入淺出,給人以知識性、哲理性、趣味性,且通暢曉白,把易經這門高深學問多維性、條理化地展現了出來。
文章直言不諱地點出,“由於諸多原因,長期以來,知道西方《聖經》的人很多,知曉中國《易經》的人卻很少,致使《易經》這一優秀文化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未能很好地造福人類,造福世界。當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世界急需一種更為優秀的普世文化來促進和平與發展。對此,中國《易經》當之無愧。”
文章先從“《易經》是一部超級哲學和超級科學”,“《易經》價值觀、宇宙觀的普世性”展開論述,爾後筆鋒迴轉,談到了《易經》普世生態文化的當下價值,緊接著,對加快推動中國易經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人類進步、世界和平和宇宙生態,表達了易學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指出:當下中國,不僅要抓好“新常態”下的經濟建設,更應抓好“新常態”下的文化建設;不僅要抓好“新常態”下的國內建設,更應抓好“新常態”下的國際建設。我們要充分發揮中華文化的優勢,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加快推動中國易經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以促進人類進步與世界和平。
對大力弘揚易學文化,黎斌的見解是:首先,應以大文化的態度,正確認識易經文化。其次,應從大戰略的高度加強中國易經文化教育,把根留住。第三,應以大視野加強中國《易經》傳播,為世界輸送文化新風。第四,應以大手筆傳播易經普世價值和生態文化,促進世界和諧發展。而最終目標是“共同建設世界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共同建設人類社會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
《中國〈易經〉:人類最優秀的普世價值和生態文化》一文,在貴州當地的多家媒體發表後,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及大入口網站光明網、中國青年網、騰訊網、搜狐網等也以圖文並茂進行刊載。
黎斌的作品《略論易學之“九性”》,飽含他的“本土情結”及創造“貴州易學”品牌的心氣兒。在他看來,貴州省易經研究會相對於全球其他一些易學組織而言,有著鮮明的特徵和內涵,主要體現在方向性、科學性、學術性、運用性、時代性、生態性、民族性、融合性、民眾性九個方面。其中“民眾性”主要體現在:貴州易經研究會在研究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致力將易經文化“落地”,紮根於人民民眾這片沃土;致力從易經文化角度幫助人們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事實上,他們正是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行動,交出了一份優秀答案,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百姓的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黎斌深知“文以載道”,“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文似看山不喜平”等作文寫字之理,磨練出敏銳犀利的文字表達能力,這使他研究與弘揚易學能夠深中肯綮,獨出已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