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壽(Le Duc Tho)(1910-1990)越共中央委員會前顧問、前政治局常委、前中央書記處書記、前中央組織部長、前中央軍委副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德壽
- 別名:潘廷凱
- 國籍:越南
- 出生地:南定
- 出生日期:1911年10月14日
- 逝世日期:1990年10月13日
- 主要成就:197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人物生平,個人信息,個人經歷,
人物生平
黎德壽(1911年10月14日—1990年10月13日),越南政治家、軍人、外交官、革命人物,原名潘廷凱,生於南定省。越共中央委員會前顧問、前政治局常委、前中央書記處書記、前中央組織部長、前中央軍委副書記。1949-1954年任越南勞動黨中央南方分局副書記,1954年成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1970年2月開始在巴黎與基辛格秘密會談,後任巴黎和談越方首席代表春水的顧問。1973年,他拒絕了諾貝爾和平獎,因為諾貝爾評獎機構要求他與美國的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分享該獎。此二人於該年簽署了一份停火協定,但戰火在越南仍持續了兩年才停止。1990年10月13日,黎德壽去世,終年79歲。
個人信息
黎德壽(越南文:Lê Ðức Thọ,1911年10月14日-1990年10月13日),或譯為黎得壽,原名潘廷凱(越南文:Phan Đình Khải),越南政治、軍人、外交官、革命人物,生於南定省。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副書記。1910年10月生於南定省(今河南寧省)。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後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1930年被捕,流放崑崙島,1936年獲釋。1939年再次被捕,先後被囚禁于山蘿、和平,1944年出獄。同年當選為中央委員,隨後選入中央委員會的常設局。抗法戰爭期間任黨的南方局副書記。1951年在黨的“二大”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任書記處書記,負責中央組織工作。1968年任越美巴黎會談的越南政府代表團團長春水的特別顧問。1971年去巴黎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進行秘密會談。1973年巴黎協定簽訂後,5—6月在巴黎再次與基辛格會晤,並簽署了關於保證嚴格和徹底履行巴黎協定及其議定書的緊急措施的聯合公報。1975年去越南南方負責春季總進攻的領導工作。1980年2月起任越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書記。
個人經歷
他於1930年由於資助印度支那共產黨,而被法國殖民政府拘捕並監禁六年,1936年獲釋,1939年再度被監禁,並於五年後獲釋。1945年,黎曾協助領導反殖民獨立運動組織越盟,直至1954年簽訂日內瓦會議,黎德壽加入越南勞動黨(現越南共產黨)政治局,並監察由1956年起開始向南越政府反抗的越共游擊隊組織。黎在越南共產黨內歷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軍委副書記等要職,並連續三屆當選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美國於1960年代早期開始介入越南戰爭,從1968年到1973年間曾舉行多場公開及不公開的巴黎和平會談,期間於1970年起,黎曾多次與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秘密會談,使1973年1月27日的巴黎和平會議得能商討兩越停火事宜,包括在80日內釋放戰俘、國際控制及監察委員會監察雙方停火、南越舉行自由及民主選舉、美國繼續援助南越、北越軍繼續留守南越,以及兩越統一。
會議繼續召開期間,越南當地尚有一些零星戰鬥,美國會於3月29日前從越南撤軍,但仍向北越發動轟炸。由於雙方持續違反停火協定,黎德壽與基辛格繼續於同年五至六月於巴黎會晤,商討行使停火協定事宜,至6月13日,美國與北越代表正式宣布行使條文內容。
黎德壽與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雙雙獲得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但由於黎認為越南尚在戰亂中,因此拒絕接受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