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歷史

黎巴嫩歷史

黎巴嫩共和國位於地中海東岸,北、東兩面與敘利亞交界,南與巴勒斯坦接壤。面積1.04萬平方公里。人口316萬(1980),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約51.1%信奉伊斯蘭教,48.9%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法語和英語。首都貝魯特。獨立前的黎巴嫩,公元前第3千紀末,腓尼基人在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地區建立了許多奴隸制城邦。他們善於航海和經商,足跡遠至大西洋,並在地中海沿岸建有不少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為迦太基(今突尼西亞境內)。腓尼基人創造的拼音字母傳到希臘後,成為現代西方各國字母文字的起源。這是腓尼基人對世界文化做出的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巴嫩歷史
  • 面積:1.04萬平方公里
  • 人口:316萬
  • 人種:阿拉伯人
被統治歷史,獨立,

被統治歷史

公元前16世紀以後,黎巴嫩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統治。後被亞歷山大大帝占領,並於公元前198~前82年成為塞琉西王國的一部分。公元前64年被併入羅馬帝國。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後,黎巴嫩成為拜占廷帝國的一部分。7世紀中葉以後,黎巴嫩為阿拉伯帝國所統治。11世紀末,十字軍侵占了黎巴嫩;十字軍被趕走後又為埃及所統治。1516年,黎巴嫩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16~17世紀,黎巴嫩人民多次舉行起義,反對土耳其蘇丹和當地封建主的雙重壓迫。17世紀初,法赫魯丁二世勢力增大,新建了一支軍隊並實行社會改革,建立起事實上獨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軍壓境,法赫魯丁二世投降並被處死。18世紀末,貝希爾·謝哈布二世繼承法赫魯丁二世的未竟事業,利用農民起義剷除了幾個強大的封建家族,將統治權集中到自己手中。1831年他與反抗土耳其統治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結盟,把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1840年埃及軍隊從黎巴嫩撤退後,英、法兩國為爭奪黎巴嫩的市場,不斷挑起基督教馬龍派與伊斯蘭教德魯茲派之間的鬥爭。土耳其乘機於1842年重占黎巴嫩,並將黎巴嫩分為兩個省,北部由親法的馬龍派封建主管轄,南部則歸親英的德魯茲派封建主統治。1860年,黎巴嫩發生馬龍派教徒與德魯茲派穆斯林之間的大仇殺,法國出兵干涉。此後黎巴嫩成為得到國際承認和保證的自治區,由土耳其政府任命並經法、英、俄等國同意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長官統治。

獨立

1920年,聖雷莫會議把黎巴嫩劃歸法國委任統治。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為共和國,頒布了憲法,但仍保留法國的委任統治權。
1941年11月,法國宣布結束委任統治,黎巴嫩獲得形式上的獨立。
1943年黎巴嫩成立了第一屆議會,選出了總統,宣告獨立;但英、法占領軍直到1946年12月31日才全部撤出。
獨立後的黎巴嫩1957年,黎巴嫩總統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主義,引起人民的反對。
1958年5月,黎巴嫩爆發了反對夏蒙政權的武裝起義。7月15日,美國軍隊以維護黎巴嫩獨立和保護美國僑民安全為藉口,在黎巴嫩登入,遭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反對。10月26日,美軍被迫撤出。
60年代末期,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武裝力量逐漸轉移到黎巴嫩,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進入以色列境內進行游擊活動。由於以色列對黎巴嫩進行報復,黎巴嫩和巴解組織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
1969年黎巴嫩軍隊與巴勒斯坦游擊隊發生軍事衝突,後來雙方就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動範圍等作了具體規定。
黎巴嫩國內黨派、教派林立,並都有自己的武裝。兩大教派──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三大政治勢力──以基督教馬龍派為主,包括黎巴嫩長槍黨、自由國民黨和雪松警衛隊的黎巴嫩陣線,由社會進步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黎巴嫩共產黨等十幾個黨派組成的黎巴嫩全國運動(亦稱全國進步政黨與力量,屬穆斯林左派),以及由伊斯蘭教、基督教中的溫和派人士組成的中間力量之間,圍繞著國家權力再分配以及如何對待巴解組織等問題的鬥爭錯綜複雜。
1943年黎巴嫩獨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國家權力的分配達成協定: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議長和總理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基督教馬龍派掌握著軍政大權。後來由於人口結構變化,居民中信奉伊斯蘭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權力,並為此展開了鬥爭。巴勒斯坦武裝力量轉移到黎巴嫩後,得到黎巴嫩全國運動的支持,但卻遭到了黎巴嫩陣線的反對。
1975年 4月,黎巴嫩爆發了以基督教馬龍派民兵為一方、穆斯林民兵為另一方的全面內戰(見黎巴嫩內戰)。
1978年 3月15日,以色列藉口報復巴勒斯坦游擊隊,悍然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區。3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派聯合國部隊進駐黎巴嫩南部地區,幫助黎巴嫩政府恢復對南部地區的控制。6月13日,以色列軍隊全部撤出。
1982年 6月,以色列又大舉入侵黎巴嫩。此後,黎巴嫩出現了鼎足而立的形勢:南部地區由以軍占領,東部地區由敘軍占領,中部和北部則由黎巴嫩各教派武裝力量割據。同年 8月23日,貝希爾·傑馬耶勒當選為黎巴嫩總統,9月14日被刺身亡。9月21日,其兄阿明·傑馬耶勒當選總統,他致力於實現外國撤軍,穩定全國局勢,恢復和發展經濟。
1984年 4月30日,成立以拉希德·卡拉米為總理的民族聯合政府。
1989年11月,穆阿瓦德總統遇害,埃利亞斯·赫拉維當選總統。
黎巴嫩政府奉行中立、不結盟和對外開放的外交政策。1971年11月9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