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黎光村委會位處黎明傈僳鄉西南端,東鄰黎明鄉黎明村委會,南鄰石鼓鎮仁義村委會,西鄰
蘭坪縣,北鄰黎明鄉美樂村委會。轄河上、河下、別一丁、吾吉後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57 戶,有鄉村人口1398 人,以傈僳族為主(是傈僳,彝族、漢族的混居地),其中傈僳族1348人,彝族13人,其他民族37人。其中男性 736人,女性662 人,勞動力873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53 人。
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157 畝,人均耕地2.25畝,林地197301.92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4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46畝,主要種植核桃、青椒、青梅等經濟林果;草地9435 畝;荒山荒地6923 畝,其他面積5155.37 畝。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2.81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134 戶通自來水,有223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2.46 %)。有353 戶通電,均使用電視天線,擁有電視機農戶221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88 %和22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7戶(分別占總數的49.58 %和49.58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 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7 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 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9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2.8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6.1 萬元,占總收入的77.22 %;畜牧業收入24.96 萬元,占總收入的8.5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 頭,肉牛42 頭,肉羊73 頭);林業收入21.23 萬元,占總收入的7.25 %;第二、三產業收入10.10 萬元,占總收入的3.45 %;工資性收入10.42 萬元,占總收入的3.56 %。農民人均純收入98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1.83 %),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9 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2.7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6.0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芸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產業。
衛生文教
該村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1人,參合率95.92%;享受低保12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7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50戶,占農戶總數的98.04 %。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853平方米,擁有教師13 人,在校學生142 人,距離黎明中學4 公里。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5人,其中小學生142 人,中學生33人。黎光的學校教育已經實現了較全面的信息化、集約化管理。集中辦學校較成功,學校硬體和軟體基礎在全鄉都屬上等,校舍嚴整,管理嚴謹。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景觀
黎光是“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老君山丹霞地貌區的縱深帶,是全鄉丹霞地貌類型最為特殊繁雜而景物類型最豐富,生態最優良的村委會。境內景觀包括雪山仙湖,原始森林,高山牧場,山谷田園,丹霞景觀等五大類型。
雪山即指潔萊雪山(冬季雪山),山體北與珠穆朗瑪極為相似,山體雄渾蒼黑,岩層依稀,雪布其上斑斕迷離,傈語“潔萊”即為此意。山脈呈環狀,大部分在玉龍縣境內,山環內外分布有二十一個大小天然冰漬 ,星羅棋布於莽莽原始森林間,奇幻神異,宛如一個橫空出世的童話世界。相傳太上老君在此山上架爐,煉仙丹,因此整個大山脈被命名為老君山,而湖群曾是天仙洗浴處的,民間情歌對唱中提及的“七十七個湖泊”即是這些天然湖泊的幻稱,湖群湛藍深碧,猶如天鑒玉台,雲天如夢,花簇木擁,具有很強的威懾力。雪山仙湖間七子岩的傳說悽怨動人,折射出傈僳先民出沒大山狩獵采山的艱辛歷程。雪山仙湖保持著良好的原生態自然環境,是探幽歷險者夢寐以求的理想去處。
包括雪山仙湖外圍的原始森林在內,黎光的原始森林植被堪稱上乘,杉,柏,楸,楓等樹林千年郁茂,溝壑嶺崗上蒼莽蔥蘢。遮天蔽日的林間,竹篁幽寒,青翠流韻,鳥鳴獸吟與淙淙山泉交相奏鳴,如夢如幻的飄逸在深遂空寂的綠色世界裡樹梢篩下的串串光圈日影充滿芳香的色澤。
黎光的高山草甸牧場分布很廣,有五華雜底、四缺苦底、除筆離、三岔河等夏季牧場環拱鎮蘭河兩岸的分水嶺南段高山頂上,綠草如茵,覆罩坡谷,杜鵑花海點染邊角,夏季聚牧的牛群羊族優遊草樹間,構成一曲曲無言的悠悠牧歌。除筆離牧場是老君山傈僳族情人節的原發地。其最初起源應是很早前來的山下各地的牧者和隨牧人員的零星獵艷奇遇。到生產隊時期,由於各地沿用了在端午節集中犒賞牧人的習慣,生產隊往往支派隊里的年輕男女負資探牧,來自不同村寨的年輕人在牧場上同人相聚。面對跋山涉水的艱辛和遠離村寨親情禁忌束縛後不自覺的放任情緒,許多年輕異性間便在這去村離寨的方外野地相識相知。懷著追求自由幸福的天性衝動,放歌試音,暗探春懷,很快便忘卻世俗拘羈成為朋友。他們不約而同的地聚在各處草地上對歌,奏琴,歡舞草地。有許多一部分人當夜無法踏上歸途,便在便棚里,樹林間生火夜讀,弦歌達旦。農村改革後畜牧業的產業格局發生了由集約化向分散於家庭的轉型,集中犒牧不再延續下來,但端午趕山的習俗在民間心照不宣地保持了下來,成為融化趕山遊玩、獵艷圖奇、探幽揭密於一爐的原生態民間自發節日。
黎光的農舍田園分布在幽谷、高坡、河岸等地形間,家家翠濤縈夢,戶戶佳景滿窗。農戶多種植芸豆,是全鄉最大的芸豆種植基地,芸豆成為黎光的支柱產業由於生態上乘,家居環境優良,採挖蟲草、草烏、龍膽草、羊肚菌等珍貴山貨藥材也已經成為一些家庭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黎光也是丹霞景區的重要景點。以河邊村為中心的有自然佛、煉丹爐、神女峰、色沖洛幽谷、碓窩瀑等奇觀,南部的大羊場也有丹霞峰叢環拱牧場。
黎光主體民族是傈僳族,其語言語素與全鄉主體傈僳族一致,但音節韻尾綿長委婉,抑揚細膩,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的語音小區,被稱為“黎光腔”。其他文化如宗教、音樂、舞蹈、民間文學、婚喪習俗,節日文化等方面都與黎明村委會完全一致,請參閱之。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黎明鄉黨委、政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狠抓芸豆產業發展,同時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增加人民收入。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黎光村委會由於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環境惡劣,長期以來一直未能擺脫貧困的困境,是麗江市典型的高寒貧困村委會,是傈僳族的聚居地,是我省、市、縣扶貧的重點。人民民眾的文化素質偏低,產業結構單一,交通,通訊不便,人畜飲水需進一步改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芸豆是黎光村的支柱產業,但大面積種植將破壞現有的生態,所以將適度控制芸豆的種植面積。鼓勵農民發展經濟林果業和養殖業,經濟林果業在五年內全村種植10000棵直徑10公分以下的野生核桃並進行高枝換頭,掛果以後每棵收入300元計算,可達產值300萬元,可消除芸豆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以民眾投工投勞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的發展。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80元增加到1300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57.00畝(其中:田0.00畝,地3157.00畝),人均耕地2.25畝,主要種植芸豆 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97301.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4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2畝,主要種植核桃 花椒 梅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5155.37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9戶,共鄉村人口1390人,其中男性692人,女性698人。其中農業人口1324人,勞動力948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50戶。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2.74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芸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5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154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3個,黨員總數69人,黨員中男黨員62人,女黨員7人。 團員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