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谷山

黍谷山

黍谷山位於密雲縣南部,氣溫相對偏高,為較好的農耕區,山因以得名,取黍谷豐收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黍谷山
  • 地理位置:密雲縣南部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西岩祠
歷史文化,景點環境,文人墨客題詩,地圖信息,

歷史文化

黍谷山前一西岩祠,後山坡上種滿了柏樹,“黍谷回春”為密雲外八景之一。當地有一句民諺“黍谷山的柏樹數不清”,說此山的柏樹栽到了聚寶盆上了。相傳,黍谷山下荊栗村中有一人家娶李氏為妻。李氏善良賢惠,勤勞持家,卻不為婆婆所容。有一天,李氏從山上她天天打柴的地方刨出一個豬食槽,將它抱回家中。這豬食槽中,永吃不盡。但婆婆仍是百般挑剔。某夜,一仙女託夢給李氏,吩咐她將豬食槽埋回原處,上面栽上一棵柏樹。次日,李氏依矚行事。當晚,仙女又在夢中告誡她:“黍谷山下已為你造好了廟,你該歸祠了。”李氏從此回歸仙境。西岩祠現僅存遺址,祠前兩株無花果樹已逾千年依然茂盛。
黍谷山是燕地的名山,俗稱黍山,坐落在密雲縣南8公里的荊栗元村東。黍谷山又名“黍谷回春’或“黍谷先春’,是密雲縣的外八景之一。
據史料載:“燕有黍谷,地美且寒,氣寒不生五穀,鄒子吹律致氣,既寒,更為溫熱以種黍,黍生豐熟,到今名之曰黍谷。”鄒子名衍,燕昭王所師,號談“天衍 者也。”曾北過寒谷,到過黍谷山地區。他一生喜歡音律,但說他吹律暖寒谷,卻是一種神話傳說。
據黍谷山廟碑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重修黍谷山廟。”這裡有鄒衍廟、鄒子祭風台、鄒子別谷院。黍谷山峰距河南寨村20華里,山上柏樹成片,雜木成林,山峰陡峻,山花遍野,鳥語花香,景色誘人。這裡還有的“化雪石”、文殊井、虎溪橋;西嚴寺、大雄寶殿、三皇廟、龍王廟、觀音廟、娘娘廟等十幾處寺廟和每年三月三和四月十五廟會。
黍谷山同時也是京東有名的風景區之一。而且是古蹟寺廟頗多的覽勝之地,“鄒子祭風台”、“鄒衍廟”、“別谷院”……其中黍谷山最早的寺廟“聖廟”,此廟建築年代不詳,廟內是鄒衍劉猛等三人的彩繪塑像。聖廟北是大廟“西嚴寺”,它是四合院式的廟宇,座東面西。大殿三間為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泥像,廟前有石橋“虎溪橋”,橋東水泉流出的水,通過虎溪橋下流,常年不斷。
現在,黍谷山的優美景色,不減當年,只是古建寺廟已成遺址。

景點環境

黍谷山真正能夠早春,主要得勢於它所處的位置,黍谷山位於華北平原的最北端,南面無遮無擋,陽光充足,南方吹來的徐徐春風,首先吹到黍谷山之陽,然後才吹過燕山腹地,俗話說“向陽花木易得春”黍谷山正是陽光和春風的最先受益者,而北方吹來的寒氣又受到北部高大的燕山山脈所阻擋,遲遲吹不到黍谷山上,等吹到時,已是絲絲微風了。此外黍谷山土貭肥厚,岩石儘是密度疏鬆的石灰岩,吸熱性能好。所以黍谷山的春天總是來的更早。

文人墨客題詩

古代曾有無數文人墨客遊覽到此,對此現象大為感慨,題詞無數。傳聞清代吏部尚書宋牽來到黍谷山,當時正值春天,他見別處草木尚枯,而這裡苔蘚已綠,大為驚異,不禁詩興大發,不禁吟出:
寒止千山雪未消,
何來都柄急移杓。
相看黍谷春先得,
恍見鄒生律不遙。
半嶺松風吹淑氣,
一龕晴日轉柔條。
群芳若問東皇意,
訊息三分報野樵。
清康熙年間,縣令鄭富民多次來黍谷山,對黍谷山,對黍谷之春大為讚嘆:
橫郡百年春。
鄒衍一律回,
嶺梅冰雪冷。
堤柳黛眉開。
怡鳥迎人媚,
奇花隔院載,
晴絲宛若醉,
搖曳迎風來。

地圖信息

位置:北京市密雲區荊科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