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鼎(革命烈士)

黃鼎(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鼎,字甲三,甘肅省靖遠縣水泉鄉人(今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鄉),1938年初參加革命,同年入中國共產黨加。歷任部隊文化教員、教育幹事、副指導員、副教導員、華平工委武裝大隊副政委。1946年9月30日在平涼崔家山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甘肅省靖遠縣水泉鄉
  • 出生日期:1918年3月29日
  • 信仰:中國共產黨
生平,工作履歷,

生平

黃鼎,1918年3月29日(農曆二月十七日)出生於靖遠縣水泉鄉牙溝水村的一戶農民家中。祖父黃登璧,祖母張氏,父親黃仲善,母親萬氏均以農為業。1920年,黃鼎2歲時,西北發生大地震,房屋倒塌,父親被壓身亡,母親在公婆的扶持下,辛勤勞動,扶養黃鼎成人。
黃鼎自幼聰穎,深得祖父母和母親的喜愛。1925年黃鼎剛滿7歲,就被母親送入本村私塾讀書。1928年在陡城國民學校上學3年。1931年秋考入靖遠縣敷文高小,在母親和老師的教誨下,黃鼎勤奮學習,成績優異,愛好體育,團結同學,樂於助人,受到老師的誇獎和同學們的喜歡。
黃鼎上高小時,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人民堅持革命,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1年至33年靖遠地區相繼爆發了民變、兵變和“打土豪、分田地、分糧食”的土地革命。這些革命運動雖然都失敗了,但給靖遠播下了革命火種,激起了黃鼎等青少年仇恨舊社會、反抗舊制度的熱情。1934年靖遠的國民黨政府縣長敲詐勒索,搜刮民財,民憤很大,其縣長害怕激起民變,攜款潛逃,黃鼎等聽到訊息後,立即和同班同學張生強、黃基等人組織學生追趕,在半路抓回了縣長。剛進城內,教育科長聞訊趕來調解,讓黃鼎、張生強等人帶學生回校上課,留學生代表李菁蔚在街口一個商人鋪子裡和縣長進行談判,談判中李受賄白洋一百元,放走了縣長。黃鼎非常氣憤,又和張生強、黃基等人發動學生驅趕李菁蔚出校。
1935年秋,17歲的黃鼎以優異成績考入蘭州一中,他在舅父萬良才的影響和幫助下,秘密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進步思想,還經常到蘭州地下黨員王彥升組織的青年“同仁合作社”。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加緊侵略和蔣介石的賣國內戰政策,造成了整個民族的深重災難。同年,我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黃鼎也和同學們一齊湧上蘭州街頭示威遊行,開展愛國救亡活動。1936年12月12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蘭州一中學生聯合各校學生,組織了“甘肅青年抗戰團”,上街宣傳抗日,發起了“抵制日貨,不用日貨”的活動,黃鼎加入了“青抗團”,積極參加各種愛國鬥爭。

工作履歷

1937年5月,黨派謝覺哉、彭加倫等同志在蘭州成立了八路軍辦事處,常為“同仁合作社”等進步組織提供我黨的書刊、報紙,使黃鼎等一些進步青年得以學習黨的政策,接受黨的宣傳教育工作者的機會。同年秋,學校為了制止學生的抗日愛國活動,故意製造事端,企圖藉故開除黃鼎、張生強等人的學籍,黃鼎聞訊後,發動學生罷課7天,進行抗議,迫使校方改變了原來計畫。時隔不久,黃鼎得知“八辦”要送第一批青年赴延安,立即找姑父岳秀山,要求去延安投身革命。姑父對他說:“延安很需要有文化知識水平的青年,你快要畢業了,還是好好學習,等畢業後再去”。黃鼎繼續學習到1938年3月,“八辦”又一次送青年學生赴延安時,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革命激情,決心輟學赴延安。黃鼎藉口取學費,請假回家,看望了母親和身懷有孕的妻子、未滿兩歲的女兒,帶上母親給自己積攢的學費,趕回蘭州,和高中班的同學歐化遠一起乘“八辦”汽車,繞道西安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由於他十分喜愛武裝,在“抗大”第三大隊期間,認真刻苦地接受訓練,很快提高了階級覺悟和軍事素質,不久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8後季,黃鼎在“抗大”畢業後,分配到陝甘寧邊區隴東保全司令部獨立五營一連任文化教員,當時連隊的戰士,大多數都是二三十歲的貧苦農民,多不識字,黃鼎既給他們講政治課,又給他們上文化課,結合實際,自編教材,反覆講解,耐心指教,還常利用休息時間,用柴棍在地上一筆一畫地教戰士們學寫字。黃鼎說話和氣,平易近人,聯繫民眾,體貼戰士困難,關心戰士疾苦,戰士們都相信他,喜歡他,有話願對他說,有事願找他幫忙。有些戰士給妻子給丈夫的書信,也找黃鼎代寫代念,把黃鼎當成自己的知心人,黃鼎藉此教育戰士們要認真學習文化,學習政治,提高文化水平和階級覺悟,他在代寫代念書信中,發現戰士的思想問題,及時進行說服教育,戰士有了病,他讓伙房給做病號飯,親自給戰士端去。由於黃鼎對戰士們的關心和照顧,影響其他連隊的戰士也樂於和他接近,遇事找他商量。
1941年1月,黃鼎調營部當教育幹事,戰士們還是繼續找他代寫代念家信或交談思想問題。黃鼎患胃潰瘍,三年內曾吐過四五次血,還是堅持帶病工作。
1942年,部隊進行整編,獨立營編為警四團三營,黃鼎仍在營部任教育幹事。1944年元旦,他下到九連任連副指導員,1945年初,又調到七連任指導員,他卻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九連到大鳳川的野狐溝開荒種地,開展大生產時,他不顧體弱多病,積極帶頭,使幹部和戰士們深受鼓舞。
同年初,部隊再次整編,警四團和警五團合編為警五團,駐驛馬關,1946年春,黃鼎被提任為三營副教導員。
1946年夏季,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國民黨軍隊向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王震率領三五九旅從中原突圍向邊區轉移。為了迎接王震部隊,開展敵後武裝鬥爭,建立根據地。西北局指示甘工委,抽調一批武裝力量和地方幹部,組成隴南、海固、華平三個工委和武裝大隊,黃鼎調任華平武裝大隊副政委,和工委書記兼政委張可夫、工委副書記李義祥、工委委員兼大隊長段全才、副大隊長張鈞平、幹部隊長劉守賢等一起率領武裝大隊50多人,於9月14日(農曆八月十九日)出發。經鎮原、平涼進入華亭境內活動。黃鼎非常關心沿途情況和民眾生活,每到一處都主動找地方同志交談,了解知情,掌握地形,繪製地形草圖,記錄活動情況。武裝大隊宿營華亭廟嶺時,由當地地下黨員賀福榮口述,繪製了一張廟嶺到關山的地形圖,並標上了沿途村莊、路程和敵人分布情況,以此向戰士作了介紹,鼓舞士氣。次日武裝大隊襲擊了龍眼(現名西華)鄉公所,然後向西南進入關山一帶活動,在海龍山遭到平涼保全團一、三中隊及華亭自衛隊數百人的圍攻,在研究對策時,黃鼎分析敵我情況,曾提出敵人雖然人多,但沒有戰鬥力;我們雖然人少,彈藥不足,但只要集中力量,主動出擊,攻其薄弱環節,一次打怕他們,我們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的主張,但一部分同志認為,敵我力量懸殊,主動出擊會遭受損失,因而決定沿山北撤,到了關山的打虎台,武裝大隊被困在陰雨綿綿的山林中,地下黨組織所籌集的糧食送不進來,處境十分困難,最後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四路進行隱蔽活動。
黃鼎帶領一個班的武裝和5名地方幹部,隨當地地下黨員范仲元連夜趕到高山(現名上關)王家溝,由高山區委成員梁孝安排在呂家溝李生考的樓上隱蔽。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便衣隊挨戶盤查,黃鼎小隊在土樓上無法行動,戰士有情緒,恐怕住下去就有暴露的危險。黃鼎堅決地說:“黨把武裝完整地交給我帶出來,我決不能丟下武裝跑回去。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分散出去,人生地不熟就更危險,我一定要設法把你們帶回去。”
黃鼎帶著小分隊趁天亮前的一場細雨濃霧,撤出莊外,過河上山鑽進了一片青樹林中,天黑後撤到塄坎的山樑上,高山區委書記張振威,派兩名地下黨員帶路,巧妙地穿過敵人封鎖線,連夜沿山路經石堡子到達平涼亂柴溝,計畫按天亮前穿過寶平公路進入平東工委所在地潘家灣。但因天已大亮,不便穿越公路,就宿營在距公路約三四里地的僻背小山村——崔家山。
崔家山是一個只有五六戶人家的小山村,村民全住窯洞。窯前只有四五米寬的窄道連線東西兩頭唯一的出村路口,村南一片陡窪下邊向南延伸著一條峽谷。村北山頂背後是一條東西橫臥、兩邊山上長滿雜刺梢子林的深溝,黃鼎帶領小隊進莊後,隱蔽在利於迅速繞到山後的西路口一戶民眾家中休息,並在山頂派了哨。但被綽號叫毛貨客(李萬清)發現告密,平涼保三團、華亭、崇信自隊二百多人,分三路從東西南三面包圍了崔家山。下午五點左右,哨兵突然發現西北梢林中竄出好多敵人,向村西路口湧來,立即鳴槍報警,進村報告情況,黃鼎聽到槍聲,帶領戰士們跑出窯洞,派人用一挺機槍封住村東路口,其餘人員跟著他向村西衝去。但由於敵人火力兇猛,寡不敵眾,連沖三次都被頂了回來,這時村東也發生了戰鬥,敵人越來越多,仗越打越激烈。為了節省子彈,避免傷亡,黃鼎利用地形地物巧妙地部署了戰鬥,用機槍封鎖著東西村口。他手持盒子槍,頂著呼嘯的子彈,奔走兩頭連續發動了多次進攻,企圖衝進村子。在黃鼎的靈活指揮和戰士們的頑強戰士下,槍聲斷斷續續,一直打到傍晚九點左右天已黑的看不見人了,黃鼎立即指揮戰士們從村西路口強行突圍,他親自端起機槍,衝到村西口的一個土坑裡,利用剩餘的子彈,進行掃射,壓住敵人火力,掩護戰士們突圍出去,不幸遭到敵人的伏擊,壯烈犧牲,年僅2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