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黑點炭疽病,是一種針對黃麻發作的真菌性病害。該病害在苗期、成株均可發病,嚴重時可以侵入到種子裡。為害的真菌膠孢炭疽菌,屬於半知菌亞門。該病害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基本介紹
病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基本方法,藥劑方法,
病害症狀
苗期、成株均可發病。各麻區常有發生。
苗期染病出土後數天即見發病,先在葉邊緣產生灰黑色小斑點,後擴展成半圓形至近圓形黑褐色斑,幼株莖部一段一段地變褐腐爛或全株變褐腐爛,嚴重的病苗枯死。
成株染病葉片上初生淺黑色近圓形病斑,大小3~5mm,中心具1小黑點;葉柄染病時,病斑長橢圓形稍凹陷,黑褐色;莖部染病也生黑褐色或黑色近圓形至不正圓形凹陷斑,有縱裂痕,大小2~3mm;蒴果染病,初生粟粒大小黑褐色凹陷斑,嚴重的侵入到種子上。
病原特徵
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 )稱,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常產生在莖部病斑上,盤上生直或彎的褐色剛毛,具隔膜1~4個,大小33~121×3.3~4.8微米。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橢圓形至橢圓形,內含1個或數個小油球,大小8.9~14.4×3.3~4.4微米。盤上分生孢子聚集時為桔紅色粘質狀。該菌在PDA培養基上生長正常。菌絲初白色,後變墨綠色,菌落表面生褐色分生孢子成輪狀排列。菌絲生長適溫為25℃左右,適宜pH4.5~8.0,其中pH7最適。
傳播途徑
以菌絲在種子內或病殘組織里越冬,翌年播種後即見發病,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發病條件
生產上種子帶菌率高的連作麻田易發病,排水不良或濕氣滯留,施肥不當時發病重。在黃麻生育期間如常有連陰雨或夏秋季颱風暴雨頻繁常引發該病流行。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種子用0.5%的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60%多福混劑、40%五氯硝基苯粉劑拌種後,密閉貯存15天左右播種。
(2)加強麻田管理:一是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注意增施有機肥和鉀肥。二是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三是及時清除病苗,集中燒毀或深埋。
(3)選用抗病品種:圓果種黃麻較長果種抗病,在長果種中抗性也有差異,浙江選育的長果種1—23較抗病。
藥劑方法
於苗期或成株期初發病時噴灑75%百菌清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8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