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面花

黃驊面花

黃驊面花誕生在黃驊南部羊二莊回族鎮一帶,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黃驊市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古代黃驊北部土地貧瘠,小麥產量很低,人們生活清苦。每逢年節,人們沒什麼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麥磨成麵粉,蒸成壽桃、鯉魚等面花送給親戚朋友,圖個吉利。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加之面花相比饅頭等口感較好,就被人們逐漸接受,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 但由於面花製作費時費力,“身影”漸漸模糊。為了保護這項飲食文化,黃驊面花在2009年申請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驊面花
  • 地理標誌:黃驊
  • 批准時間:2009年
  • 非遺級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介紹
在黃驊一帶至今仍保持著年前蒸“花兒”的習俗。所謂“花兒”,就是一種用模子製作的麵食,模子一“磕”,麵團轉眼間就成了公雞、桃子、魚、小白兔等等。一過臘八,兄弟各家便開始“集合”,相互輪流,幫忙蒸“花”。屋裡歡聲笑語,屋外的鍋里熱氣騰騰。
黃驊面花黃驊面花
據了解,當地農村傳統節日麵食製作已經列入了黃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名錄。由於“花兒”外形的喜慶,近年來一些外地沒有蒸“面花”的地方也慕名來到黃驊採購這些“面花”送禮。
黃驊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古代黃驊土地貧瘠,小麥產量很低,人們生活清苦。每逢年節,人們沒什麼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麥磨成麵粉,蒸成壽桃、鯉魚等面花送給親戚朋友,圖個吉利。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加之面花相比饅頭等口感較好,就被人們逐漸接受,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面花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
黃驊面花模子是現今留存的特點比較突出的一種河北民間藝術形式,其在民間面花製作傳承中具有普及功能,面花模子題材造型極具地域特點、時代特色,黃驊面花模子在藝術表現屬性上依然從屬於中國傳統民間造型體系,基本運用誇張、概括和象徵的表現手法。
黃驊面花黃驊面花
黃驊面花黃驊面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