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媽祖廟

黃驊媽祖廟

黃驊市南排河鎮後唐村媽祖廟(天妃娘娘廟),由寧波商人於明代修建。此後數百年間,後唐村及周邊地區居民,為祈求出海平安及漁業生產順利,虔誠供奉天妃娘娘,香火一直延續到解放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驊媽祖廟
  • 位於:黃驊市南排河鎮後唐村
  • 修建:寧波商人於明代
  • 占地:數十畝
歷史背景,現今發展,地圖信息,

歷史背景

黃驊媽祖廟簡介:黃驊市南排河鎮後唐村媽祖廟(天妃娘娘廟),由寧波商人於明代修建。
相傳媽祖在後唐一帶與漁人共居,引導漁民出海捕魚,遇有風浪指引航向,並為當地漁人消災治病,當地漁民尊稱為師傅。師傅仙去後,為紀念其人,也為求得福佑,建有師傅墳。至95年,為恢復傳統文化遺產,由後唐村發起集資60萬元在師傅墳處建媽祖廟一座,供奉媽祖等六位師傅,其後,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周圍漁民都上香膜拜以求福佑,並順便交流物資,遂形成較大規模的廟會。
相傳,約五、六百年前,一艘寧波商船到北方沿海做買賣,在渤海遭遇大風惡浪,隨時面臨船損人亡的威脅。危急時刻,來自南方媽祖信仰地區的船主和船員同聲祈求媽祖保佑,並許下願言:若平安度過此難,就在此地為媽祖建廟一座。這時,商船的桅桿頂上出現一盞紅燈。船主和船員得知媽祖顯靈,就不管風吹浪打,安心沉睡一夜,等生意做完,感恩的船主用浮標沉石在媽祖顯靈處海域做上標記,待做完買賣後,從南方專程運送媽祖神像及建築材料,到距離媽祖顯靈最近的海岸村落(即後唐村老村西頭,現村東頭),修建“天妃娘娘廟”一座,以感謝媽祖的救命之恩。此後數百年間,後唐村及周邊地區居民,為祈求出海平安及漁業生產順利,虔誠供奉天妃娘娘,香火一直延續到解放後。1950年代後,在破除封建迷信、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中,娘娘廟被徹底拆毀。
地理痕跡:據村中老人回憶,原娘娘廟占地數十畝,有大殿三座,碑刻三座,十分氣派。正殿供奉天妃娘娘和其他三位娘娘,東殿供奉龍王,西殿供奉送送奶奶(送子奶奶)。廟內的三座碑刻分別是一座銅碑、一座鐵碑、一座石碑(這三座記載了建廟及修繕歷史的碑刻在文革中被毀,今已無痕跡)。

現今發展

1995年,後唐村村民在新建的“師父林”(紀念當地神仙的紀念場所)中,重新供奉起了天妃娘娘。為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化,後唐村老年協會(“師父林”與“媽祖廟”的管理單位)計畫在此基礎上,在“師父林”西側重建獨立完整的娘娘廟,恢復其歷史風貌。

地圖信息

地址:南排河鎮後唐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