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0——1984年,在江西農業大學就讀本科,1984年就讀研究生,1987年獲生化遺傳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2年和1995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
1991-1995年,在
莫斯科大學及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學習期間獲中國自1949年建國以來畜牧學專業第1位
前蘇聯及俄聯邦生物學專業科學博士(Dr. Sc.,正博士)學位,同年回到
江西農業大學工作並享受
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7年憑藉“遺傳標記在豬育種中的套用基礎研究”項目以第一主持人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3月被批准為德國
哥廷根大學農學院動物遺傳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2002年2月——2004年2月,在
英國劍橋大學病理學系PI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工作2年,任Research Fellow(研究員)。
2004年獲江西唯一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總理基金)資助,2004年憑藉“豬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的分離、克隆及套用研究”項目以第一主持人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十五期間江西省高校和江西省農業領域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勵。
2011年6月21日獲得江西省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西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成就
長期從事家豬的遺傳育種研究。在豬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學基礎及分子育種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主持構建了覆蓋《中國豬品種志》記載的所有現存地方豬種的
基因組DNA庫,在此基礎上系統研究了中國地方豬生長、抗病和肉質種質遺傳特性,並深入闡明了中國地方豬棕褐毛色形成的獨特遺傳機制。主持構建了大規模家豬經濟性狀基因定位資源群體,以此全面系統地定位了養豬生產中主要經濟性狀的基因位點,並發現了決定豬外耳面積大小的數量性狀因果突變位點。較早在國內開展了豬
分子育種改良研究,系統地研發了用於種豬生長、肉質及抗病性狀選育改良的分子育種專利技術,在全國生豬主產省份推廣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黃路生曾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發表SCI論文60餘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其中作為主持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和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並獲得過“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
中國青年科技獎”。
科研成就
一、動物遺傳育種研究
在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領域有一定專長,長期致力於家豬複雜性狀形成的遺傳解析及優質高產豬種培育的基礎技術研究,在豬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學基礎及分子育種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較早在國內開展了豬分子育種改良研究,系統地研發了用於種豬生長、肉質及抗病性狀選育改良的分子育種專利技術,在全國生豬主產省份推廣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後主持
歐盟第五、第六框架科技計畫子項目以及國家973、863、948、973前期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生豬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等國家級項目20項。
(1)主持完成“豬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的分離、鑑別和套用研究”科研項目,系統研究了16個影響豬重要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首次在國際上分離、定位和鑑別了4個新基因/新變異,創建了4項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分子育種技術。在《Gene》等國際SCI刊物發表13篇論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育成了64個優質種豬核心群,累計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5億元。該項目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和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完成了豬16個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的分離、克隆和套用研究,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江西省2004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2)主持完成“遺傳標記在豬育種中的套用”項目,被俄羅斯15位院士教授組成的評審委員評價為:“研究工作理論基礎可靠,研究結果可以被認為是對於促進有關領域發展的新的重要成果,為創新性成果。具有高度的價值,達到國際水平”。該項目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
(3)研發了牛早期胚胎性別鑑定的分子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並套用於新疆和江西牛胚胎移植實踐,獲得了1000餘萬元的顯著經濟效益;
二、建立地方豬種資源DNA庫
主持設計並組織實施,構建完成了完善的中國地方豬種資源基因組DNA庫以及國際上規模最大的、用於豬主要經濟性狀基因定位的白色杜洛克 。1995年,年僅30歲的黃路生在取得新中國成立後畜牧專業領域第一位前蘇聯及俄羅斯正博士學位後,回到母校江西農大,以豬為研究對象,期望為國家的良種培育以及以豬作為模式動物研究人類健康相關問題作出貢獻。此後,為了建立全國最完備的地方豬種資源基因組DNA庫,他和團隊成員用了4年半時間,足跡遍及24個省、市、自治區,採集了國內現存的68個地方豬種(群)12700份DNA樣品,並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影響豬重要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構建了中國地方豬種資源基因組DNA庫和國內外規模最大的豬基因定位資源家系材料平台。
三、籌建重點開放實驗室
主持籌建了江西省第一家省級重點開放實驗室,並建設成為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及科技部/江西省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組建了一支年輕穩定的科研創新團隊,團隊中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10人具有海外學習和科研工作經驗,實驗室支撐的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是江西省“八五”以來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實驗室主要致力於三個研究領域:
(1)以農業動物重要經濟性狀主效基因的分離、克隆和鑑別為主要目標的動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2)注重研究和套用相結合的畜禽育種新技術及套用研究;
(3)動物生殖生理及胚胎工程研究。
為了組建實驗室,黃路生主動放棄了在德國
哥廷根大學的博士後工作。在他的示範和帶領下,實驗室聚集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青年人才。實驗室自建立以來取得了不俗成績。
1、先後主持了國家級項目50餘項、省部級項目30餘項;在國際SCI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10篇。其中在《Gene》、《Mammalian Genome》、《Animal Genetics》、《Genetic Selection Evolution》、《BMC Genetics》等國際SCI源刊物論文24篇,國家一級學報論文18篇,出版專著及統編教材3部。
2、建立了適合在生產中使用的早期胚胎性別鑑定技術體系,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 02111848.5),並套用於新疆、江西等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形成了“豬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解析、豬育種理論與技術、豬功能基因與營養互作”等3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研究方向,獲得了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4、自主研發的抗仔豬斷奶前腹瀉育種技術、多肋基因良種技術、酸肉改良基因育種技術等國際國內專利技術,在全國20個生豬主產省35家大型種豬企業84個育種核心群中推廣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教學成果
1995年黃路生從俄羅斯返回中國,回到母校江西農大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並在1999年底建立起江西省第一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2001年黃路生與殷新佑、劉林等被江西省教育廳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江西省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同時實驗室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人才培育道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流創新團隊。在黃路生的言傳身教和帶領下,有11名年輕博士從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美國等國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聽從他的建議回國工作。任軍、丁能水、陳從英等一批年輕的科研人員成長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專家。研究團隊先後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農業部傑出人才創新團隊和江西省首批科技創新優秀團隊。
2010年,黃路生指導的晏學明同學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實現了江西省零的突破。2011年黃路生執導的實驗室研究團隊被
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2012年被中國僑界授予“創新團隊獎”,並榮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團隊獎。2014年9月,該團隊又被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評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主要獎項
個人獎項
1996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等八部委評為江西省唯一的“全國優秀留學歸國人員代表”,受到
李鵬總理、
李嵐清副總理的接見;
1997年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年12月被評為江西省十大傑出青年;
2004年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0年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1年獲江西省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2016年10月21日,獲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8年11月,第六屆中華農業英才獎獲獎。
團隊獎項
2011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2014年
江西農業大學種豬遺傳改良科技創新團隊被評選為“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主要論著
發表論文160多篇,其中在20種國際性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57篇;以
通訊作者在17種國際性
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46篇,其中在本學科領域國際學術期刊排名前15% (Top 15%)的刊物發表論文21篇,有14篇發表於排名第1的刊物《Animal Genetics》,出版專(譯)著教材2部,參編全國農林院校統編教材《
動物遺傳學》1部 。
主要論文
權威核心刊物論文
1、Three nove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skin thickness in swine identified by linkage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Huashui Ai, Shijun Xiao, Zhiyan Zhang, Bin Yang, Lin Li, Yuanmei Guo, Guoshan Lin, Jun Ren andLusheng Huang;Animal GeneticsVolume 45, Issue 4, pages 524–533, August 2014
2、Genetic Diversity,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SelectionSignatur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igs Revealed byGenome-Wide SNP Markers;Huashui Ai, Lusheng Huang, Jun Ren;PLoS ONE February 7, 2013
3、Fine mapping of a QTL for ear size on porcinechromosome 5 and identification of high mobilitygroup AT-hook 2 (HMGA2) as a positionalcandidate gene;Pinghua Li, Shijun Xiao, Na Wei, Zhiyan Zhang, Ruihua Huang, Yueqing Gu, Yuanmei Guo, Jun Ren,Lusheng Huang and Congying Chen;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2012, 44:6
4、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 in 18 diverse pig popul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copy number variable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mplex traits;Congying Chen, Lusheng Huang etc.;BMC Genomics 2012; 13: 733.
5、A global view of porcine transcriptome in threetissues from a full-sib pair with extremephenotypes in growth and fat deposition by paired-end RNA sequencing;Congying Chen,Huashui Ai, Jun Ren, Wanbo Li,Pinghua Li,Ruimin Qiao,Jing Ouyang, Ming Yang, Junwu Maand Lusheng Huang;BMC Genomics 2011, 12:448
6、The porcine MUC20 gen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sceptibility to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F4ab/ac;Ji H, Ren J, Yan X, Huang X, Zhang B, Zhang Z, Huang L.;Mol Biol Rep2011 Mar;38(3):1593-601
7、Adhesion phenotypes of pig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reeds and a White Duroc-Erhualian crossbreed with regard to susceptibility to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with fimbrial adhesins K99, 987P, and F41;Xueming Yan, Xiang Huang, Jun Ren, Jing Ouyang, MS Ming Yang, MS Pengfei Han, MS Lusheng Huang;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January 2011, Vol. 72, No. 1, Pages 80-84
8、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coat color genes of MC1R and ASIP in Chinese brownish red Tibetan pigs;MAO Huirong,REN Jun, DING Nengshui, XIAO Shijun, HUANG Lusheng;Animal Science JournalDecember 2010,630-634
9、A whole genome scanning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on traits related to sperm quality and ejaculation in pigs;Yuyun Xing, Jun Ren, Dongren Ren, Yuanmei Guo, Yanbo Wu, Guangcheng Yang, Huirong Mao, Bertram Brenig, Lusheng Huang;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August 2009, Pages 210–218
10、A genome-wide scan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ffecting limb bone lengths and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distal femur in a White Duroc × Erhualian F2 population;Huirong Mao, Yuanmei Guo, Guangcheng Yang, Bin Yang, Jun Ren, Sanfeng Liu, Huashui Ai, Junwu Ma, Bertram Brenig and Lusheng Huang;BMC Genetics 2008, 9:63
11、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porcine baseline erythroid traits at three growth ages in a White Duroc � Erhualian F2 resource population;Zhengzhi Zou; Jun Ren; Xueming Yan; Xiang Huang; Shujin Yang; Zhiyan Zhang; Bin Yang; Wanbo Li; Lusheng Huang;Mammalian Genome Sep2008, Vol. 19 Issue 9, p640
12、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rcine stearoyl-CoA desaturase gene;Ren J, Knorr C, Huang L, Brenig B;Gene2004 Sep 29;340(1):19-30.
13、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porcine PRKAG3 gene in Chinese indigenous pig breeds;Lu-Sheng Huang,Jun-Wu Ma;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 2004, 36:481-486
重要核心刊物論文
作者 | 題名 | 來源 |
---|
黃路生 | 找準問題 提升我國種豬育種水平 | |
黃路生 | 種豬選育技術的現狀與趨勢 | 《中國豬業》 2012年04期 |
任軍 黃路生等 | 仔豬斷奶前腹瀉抗病基因育種技術的創建及套用 | |
肖石軍 黃路生等 | 採用全基因組掃描法定位影響豬後腿質量QTL | |
劉三鳳 黃路生等 | 雞SCD和Sirt1基因的SNP搜尋及其遺傳多樣性分析 | 《畜牧獸醫學報》 2008年03期 |
晏學明 黃路生等 | 不同品種豬α1-岩藻糖轉移酶基因遺傳變異初析 | |
鄧素華 黃路生等 | 豬黑素皮質素受體1(MC1R)基因與毛色表型的研究 | |
陳從英 黃路生等 | 牛早期胚胎性別鑑定PCR反應體系的最佳化研究 | 《畜牧獸醫學報》 2003年03期 |
任軍 黃路生 等 | 24箇中外豬種(群)的AFLP多態性及其群體遺傳關係 | 《遺傳學報》2002年09期 |
陳克飛 黃路生 | 豬雌激素受體(ESR)基因對產仔數性狀的影響 | 《遺傳學報》 2000年10期 |
黃路生 羅明等 | 中俄豬16個遺傳標記基因位點的多態與繁殖性狀的相關研究 | 《畜牧獸醫學報》1999年05期 |
丁能水 黃路生等 | 氟烷基因對豬繁殖性能影響的研究 | |
林樹茂 黃路生等 | 中國地方豬種TfC的基因頻率與繁殖性能相關性分析 | |
黃路生 | 遺傳標記——現代豬育種工作的一項生物新技術 | |
主要著述
書名 | 出版社 | 時間 | 類型 |
---|
動物遺傳學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2003 | 參編 |
江西農業大學校史(二) | | 2010 | 合著 |
社會兼職
1987年起為國際動物遺傳學會會員,
1999年-2001年任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及江西省養豬專業委員會主任,
1998-2002為江西省第八屆政協委員;
2000年起任第九屆江西省科技協會常委;
同時擔任國際學術期刊《BMC Genetics》 編委(Editorial Advisor)以及《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副主編( Associate Editor)。
人物評價
甘守寂寞為科研痴迷——《中國教育報》
風勁正是揚帆時,面對國家的需求與人民的期盼,他們不敢有半點鬆懈。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征途上,植根江西這塊紅土地,黃路生和他的創新團隊胸懷天下,情系民生,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實現著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改善百姓生活保障國家肉食安全的人生夢想。——《中國組織人事報》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黃路生教授長期從事家豬遺傳育種研究,在豬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學基礎及分子育種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成果,為我國養豬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黃路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實現了1955年以來我省本土培養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新突破,這是黃路生教授和江西農業大學的光榮,也是全省科技教育界的一件喜事。——
蘇榮、鹿心社採訪黃路生,他的科研成果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做人、做事、做學問,更讓我們由衷敬佩。黃路生的成功告訴我們——做人要誠。作為教師,黃路生注重為人師表,行為示範。做事要實。黃路生和他的科研團隊耐住寂寞潛心學問,顯得尤其可貴。做學問要精。黃路生已經“術業有專攻”了,但他從未一刻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正是這種兼收並蓄、精益求精、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探索精神,成就了今天的黃路生。——《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