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裒然(1145-1217),平陽歸仁鄉松山(今蒼南縣橋墩松山)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武狀元,紹熙中除官武學教儒,遷博士。黃裒然曾在武學學習,是武學上捨生,他以武學生的身份奪得武狀元後,即被朝廷任命為武學諭。不久升為武學博士。
註:裦、襃、裒【拼音】[bāo],古同“褒”,故古籍中"黃裦然"、"黃襃然"、"黃褒然"均指"黃裒然"
裒然 : 1.亦作"褎然"。 2.枝葉漸長貌。 3.傑出貌。有成語"裒然舉首"
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文獻記載,
人物介紹
又名黃裦然、黃襃然、黃褒然、黃褎然,字德政,浙江平陽歸仁鄉松山(今蒼南縣橋墩鎮松山)
人。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科武狀元,該科錄取武進士47人。同年錄取正奏文進士435
人,文狀元是王容。紹熙(1190-1194)中除官武學教諭,遷博士。 黃裒然曾在武學學習,1186年武
學上舍釋褐(上等上捨生),他以武學生的身份奪得武狀元後,即被朝廷任命為武學諭。不久升為武
學博士,亦有聲望,餘事不詳。……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進士24人。(註:《弘治溫州府志》及《
淳熙三山志》載有該24人名單中平陽的武進士有6人:郭希先、林箋、林茂、潘時美。黃純仁)。
對於該榜的武狀元,《八閩通志》記載的是王石孫,而從《嘉靖福寧州志》及《嘉靖寧德縣誌》等資料看,王石孫應是武舉省試的第一名。他雖不是武狀元,但在當地卻也是一個較為著名的人物。《八閩通志》對他的記載是:“王石孫,字宗略,寧德人。淳熙中武舉第一,丞相趙汝愚見其姿容魁偉,議論英發,以一世人物稱許之,由黔陽尉特授興州機宜文字,遷詃門舍人。開禧中,朝廷選真兵才望士護江,與林仲虎同日被命,累官知高郵軍。”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進士24人。[1]
文獻記載
據民國丙子年(1936)平陽龜山《黃氏宗譜》附《松山譜》黃裒然行實:諱裒然,字德政,公少
有臂力,精究孫吳韜略,更擅穿楊之技,淳熙丙辰科(註:應為1187年淳熙丁未科)進士,對策明
敏,賜狀元及第,遷武經郎(總六十階之第四十階)右嶺軍中郎將,升武德大夫(總六十階之第十
六階)知合門事,轉授殿前司正加功武烈候。生於紹興乙丑(1145),卒於嘉定丁丑(1217),配
陳氏,繼娶李氏,並封夫人,側室朱氏,合葬駟馬山東灣大墓,有石、羊、馬、將軍在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