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甸

黃花甸

黃花甸鎮成立於1958年,隸屬岫巖縣管轄,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大批移民在此定居,當時西南大荒草甸上黃花盛開,故命名為黃花甸。解放戰爭期間,黃花甸是青城縣政府所在地,1948年,黃花甸劃給岫巖縣管轄至今。馳名世界的岫巖玉,就產自被世人譽為“玉鄉”的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 居民以滿族人民為主, 滿族是一個自強不息、開拓向上的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花甸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岫巖縣
  • 電話區號:0412
  • 車牌代碼:遼C
  • 成立時間:1958年
地理位置,特色農業,經濟情況,經濟發展,菜葫蘆,民族,大燉菜,有關散文,

地理位置

黃花甸鎮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地理坐標北緯40度度39分,東經122度52分至123度41分左右。位於岫巖縣北部,距鞍山市區108公里,距岫巖縣城45公里,東與清涼山、朝陽相連,南與蘇子溝接壤,西與大房身相依,北與石廟子毗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素有岫北”小平原”之稱。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東西長26公里,南北寬24公里,轄郭家嶺村、關門山村、前堡村、陳家堡村、磨盤村、沙崗村、黃花甸村、大隈子村、青河村、老鸛窩村10個自然村,共105個村民組,總人口2.7萬,其中滿族人口占95%以上,是一個”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鎮.民風淳樸,遠離塵喧,藍天白雲、清澈的河水、自然茂盛的綠草地、純香的野果,美麗和諧,空氣清新,令人嚮往。
黃花甸鎮地圖黃花甸鎮地圖

特色農業

黃花甸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耕地面積256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4.83%,自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來,黃花甸鎮高效設施農業已初具規模,現擁有溫室大棚1200棟,各類冷棚1000棟,總占地面積達5000畝,其中,有4個棚菜種植基地、7座食用菌種植小區、14個畜牧養殖小區,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優勢,成就了我們在岫巖縣的農業大鎮的地位;現有林地面積17萬畝,幾年中,我鎮經濟林發展迅速,其中,擁有栗子園3000畝,野生榛子園15000畝,野生核桃園800畝,寒富蘋果2000畝,落葉松林40000畝,山貨野果60多種,野生動物40餘種,還有品種齊全的山野菜,我鎮擁有開發綠色食品絕佳條件。黃花甸鎮的清河口河南組,和周圍自然組曾經是一片片的山楂園,因為山楂樹的效益不好,和樹齡的過大,全部換代為寒富蘋果園,帶頭人為河南組的李洪帥。在果樹還未達到收益的時候,在果樹之間的空地上選擇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例如辣椒和青菜,收益很好。 現已形成一大片的產業鏈。主要產出為辣椒和豆角等青菜。

經濟情況

張莊、遼鳳兩條公路貫穿全境,全長56.7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通車率100%,客運、汽運十分便捷,鎮內有直達鞍山、瀋陽、大連、本溪、丹東、鳳城等地的客車,全鎮擁有近二百輛自營大貨車,物流配送方便快捷。
黃花甸鎮具有岫北中心鎮的交通和區位優勢,推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商貿、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使我鎮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成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散地,幾年來,我們以建設商業文化中心街為契機,重點發展超級市場、連鎖經營、專業商店、專賣店、倉儲物流等新型業態,實現經營多樣化。全鎮目前已有個體工商業戶2000多戶,經營範圍涉及服裝、建材、小商品零售、機械維修等近百種行業。與此同時,我們自主創新,發展自己的品牌,如“黃花甸湯麵”、“前堡羊湯”和“岫玉鄉蘋果”遠近聞名。
與大多數東北小鎮一樣,黃花甸亦是如此:窗外冰天雪地,但走進農戶的屋裡,一股暖氣撲面而來,火炕燒得熱乎乎,上炕坐下,一股暖流由下而上頓時驅散外面的風寒。當地人非常爽朗好客,東北的大燉菜也十分實惠好吃。

經濟發展

小城鎮建設樣板鎮
黃花甸鎮於2004年建成了供暖公司,在鎮區內取締了小鍋爐,實現了統一供暖,成為全市首個統一供暖的農村鄉鎮;完成了自來水工程,使鎮區內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水質附合相關質量要求;基本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建設,實現了組通路硬化率100%,鎮區街道、邊溝整潔;
黃花甸
正在施工建設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可儲存全鎮15年的生活垃圾,是人居清潔的一個重要保障;
通過開展沼氣等清潔能源建設,實現了散養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鄉村環境優美,生態農業得到快速發展;
有線電視、網通、移動、聯通網路實現了全覆蓋。可提供國際、國內直播電話、傳真、各類郵件、特快傳遞等各類通迅服務;
全鎮商業住宅面積現有50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備。
羊湯在黃花甸只有一家30年老店,那就是張莊公路旁前堡村的羊湯館,有的食客驅車幾十公里就為了喝一碗前堡羊湯館的羊湯。

菜葫蘆

熟稱葫蘆條,做法就是一般的葫蘆在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切成條或片曬乾,留到冬季,燉一鍋,當然最重要的是鍋里一定要有一隻肥雞。

民族

滿漢雜居共處,互相通婚,他們就在共同的勞動與生活之中,相互改變著比較落後的風俗習慣,逐漸趨向一致。滿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民族。滿族入主中原之後,經歷300年,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之大,時間之長,吸取先進文明之快,都是創紀錄的,都是值得肯定和歌頌的。
花甸鎮大隈子村花甸鎮大隈子村

大燉菜

酸菜豬肉粉條,大片的白肉讓你過足吃肉的癮;土豆燉茄子,一個蘋果大的土豆,一切四半,茄子用手撕成幾塊,燉在一起,綿軟可口,俗話說:土豆燉茄子,撐死老爺子;還有排骨燉豆角,整個的東北“開鍋爛”大豆角和大塊排骨燉在一起,好吃不膩,十分誘人。酒更是少不了的,東北山村的人都是喝白酒和參酒,白酒當地叫小燒,老白乾。這種酒很有勁,喝下一口,從嗓子眼兒到胃立即火辣辣的,可一般東北漢子少則四兩半斤,多則八兩一斤。一張大桌子放在炕上,全家人圍坐一旁,吃著大燉菜,喝著老白乾,其樂融融。

有關散文

轉自:福清玉融社區文學鑑賞
有時,總會突然間想念起那個呆過半年的東北小鎮,記憶里滿是輕柔細碎的雪花,沒有朋友與同學的喧鬧,沒有愛與不愛的糾纏,只是與哥哥一家寧靜地生活在一起。小鎮的冬天,天黑得特別早,夜晚異常的冷,我們總是早早地就圍坐在哥哥的床上看電視,然後回到我自己的房間,或是聽音樂或是看書到深夜。晚上在固定的時間,總能聽到火車轟隆隆地穿過小鎮,不知又帶離了誰,而誰又歸了家。白天陽光好的時候,總喜歡一個人走在鐵軌上,望著那無止盡的延伸,望著那遙遠的遠方,總是想到漂泊與遠離,於是心上莫名地憂傷起來。有時會坐下來,雙手環著膝蓋,想念起南方愛過與被愛過的人。鐵軌總是古舊,碎石中野草滋長,路旁開滿了野花,我最喜歡的,是那酒紅與淡紫的雛菊,因為它有著與我一樣的英文名字。(註:雛菊DAISY -老式英語。意指森林來的"金髮女孩",甜美可愛。)
黃花甸鎮關門山村黃花甸鎮關門山村
早晨醒來,窗玻璃上總是結滿冰花,有陽光的時候,晶瑩剔透,襯著古樸的剪紙,熬是好看。若是想念朋友了,就牽著小侄女的手,穿過兩條街道,到一家很小的網咖上網,到達網咖時,雪花總是落滿帽子與長發,帶著清新的味道,我總會滿心歡喜地告訴南方的朋友:這裡又下雪了。第一次下雪時,我欣喜地拉出小侄女小侄兒,在漫天的雪花中慢慢旋轉,周圍的雪花似乎也跟著飛舞。我伸出雙手,任雪花慢慢飄落掌心然後漸漸融化。雪落厚的時候,我會張開雙臂,後面跟著那兩個小天使,在雪地時踩得咯吱咯吱響,身後留下一串雙一串的腳印。夜深時,有時窗外會走過一兩個夜歸的人,咯吱咯吱地漸漸遠去,我那時才深深體會到風雪夜歸人的意境。
黃花甸鎮前堡村黃花甸鎮前堡村
冬日的天空,總是蒼白的藍,樹葉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掉光的,剩下細細密密的枝丫,掛不掛雪花的時候,都不失為一種風景,不似南方的樹,落了葉子,只剩一些光禿禿的枝幹,象一些寂寞的手勢。冬日的傍晚,四點天就開始黑透,我若是晚歸,哥哥總是一遍一遍地電話催我,放心不下。於是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哥哥是孩子王,我每天總跟在他屁股後面,象只驕傲的小孔雀,又象個小公主。可是再想起時,童年已是那么的遙遠,而我,卻當起了小侄女小侄兒的孩子王,象個不願長大的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