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廣州三·二九起義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紀念公園。 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2016年12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6:00—22: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紀功坊
  • 別稱黃花崗公園
  • 所屬城市:廣東省廣州市
  • 所屬國家:中國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適宜遊覽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背景,墓園建設,墓園結構,主要景點,浩氣長存,七十二烈士之墓,默池,紀功坊,紅鐵門石牌坊,黃花亭,龍柱,四方池,孫中山手植樹,潘達微墓,碑廊,烈士名錄,旅遊指南,

歷史背景

1907年5月,黃岡起義失敗後,何子淵等領導人隨即返回梅州。不久,蕭惠長、江柏堅、姚竹英、張花谷等人身份不幸暴露,被迫走避箭竹頂茶場達半年有餘。其中姚竹英在箭竹頂茶場住了半年多,蕭惠長、江柏堅等人住了四個多月,丘逢甲為了營救革命黨領導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動方案,於1908年(戊申年)夏初,多次來到石馬商討對策,革命黨人卒在何子淵、丘逢甲的疏通擔保之下得以脫險。
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
嘉屬革命黨領導人何子淵、蕭惠長、江柏堅等人不甘心“黃岡起義”之失敗,不久又與廣東興寧石馬人氏,同盟會領導人何天翰、何天炯等同志積極籌款,購買槍枝彈藥,參與籌劃惠州和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3月上旬,何子淵特指派石馬刁田村的洪門兄弟陳文友負責和羅熾揚、嚴德明等人從香港運帶駁殼槍18支、無煙槍17支,還有九響槍和彈藥一批回惠州,擬在惠城起義,商船在大亞灣澳頭靠岸時,遭巡邏清兵搜查,陳文友等人當場被捕,羅熾揚乘機逃脫。身份爆露後,嚴德明用革命大義說服士兵,兵勇們都尊稱他們叫“革命先生”,戒備隨之鬆懈,嚴德明乘夜色逃脫,陳文友被嚴密遞解惠州。
案發後,同黨嚴確廷偕惠州中學學生楊瑞廷馳往營救未遂。駐惠的廣東陸路提督秦炳直憑直覺發現革命黨人起事在即,遂密令捕獲嚴確廷,隨後專船押解陳文友、嚴確廷到廣州,密囚於南海監獄。
1911年3月29日,黃花崗起義爆發,黃興等革命黨人圍攻廣州督署事敗,文友聞之,在獄中連聲哀嘆“同胞可憐、同胞可憐……”,獄卒聞之應曰“是誠可謂不畏死者也!”。第二天,遂被斬於監獄門外。
起義失敗後,黃興負傷逃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被捕殺,死難的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於廣州東郊紅花崗。潘達微並把紅花崗改名為黃花,這次起義因而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花崗公園在廣州市先烈路。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廣州發動武裝起義,攻打兩廣總督,經一晝夜血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喻培倫等100餘人犧牲。同盟會員潘達微冒險奔走四方,由慈善機構出面收殮遺體,共得72具,合葬於此。潘氏死後,亦附葬於此。
烈士陳文友、嚴確廷遺骸和“三·二九”死難烈士一同堆放於咨議局門前,後由潘達微收葬於黃花崗。1919年,審定七十二烈士第一批為56人,1922年,審定第二批為16人,1932年,審定陳文友等烈士13人,另立一碑,碑文為胡漢民所書。
經3個月的籌劃準備,黃興於8日在香港召開統籌部發難會議,將在廣州舉事的時間定在13日,並擬分10路進攻。由於溫生才行刺孚琦,廣東當局加強了戒備,加之部分款項、槍械未到,原定計畫被迫延期。
1911年7月23日,黃興潛入廣州,成立起義指揮部。廣東當局已風聞起義,加強了防備,並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形勢變得越來越不利。26日晚,黃興召集會議倉促間決定起事。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的大隊親隨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東奔西突,終因兵力嚴重不足而潰敗。

墓園建設

黃花崗原名紅花崗,潘達微在安葬了烈士後,認為“紅花”不及“黃花”一詞雄渾優美,因此,在介紹烈士安葬情況的報導上,把紅花崗易名為黃花崗。從此改名沿用至今。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1912年,廣州軍政府撥款10萬元在原墓地建烈士陵園,孫中山親自栽植了青松,並為墓園手書“浩然正氣”四個打字。以後墓園還多次擴建。經核實,墓園收殮了喻培倫林覺民等有姓名、事跡可考的烈士86名。
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光,1986年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陳運和詩《黃花崗》贊“你是部耐讀的黃封面的書即使時間從這兒飛逝 但上面的標點仍凝滿殷紅的血”。

墓園結構

公園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園內300多米長的層級主幹道兩旁蒼松翠柏排列有序。巍峨的正門為高13米的牌坊,上面鐫刻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浩氣長存” 四個大字。園內有墓亭、陵墓、紀功坊、記功碑等。
記功碑上刻有歷史緣由和烈士英名,頂部是高舉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
崗陵上安放著七十二烈士之墓,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居於墓台當中,紀功坊峙立墓後。墓後的紀功坊上屹立著自由女神像,墓旁孫中山先生手植樹蒼勁挺拔。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入門是寬敞的墓道,長200米。
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語重千鈞。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園內還有黃花井、黃花亭、默池、四方池、八角亭、黃花園及網球角活動服務區。

主要景點

浩氣長存

竣工於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正門牌坊長31米、寬3米、高13米。門額上以花崗石鐫刻著孫中山先生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貼金大字。從詞義上說,浩氣就是正氣。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七十二烈士之墓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會發動廣州起義失敗,喻培倫、林文、林覺民、方聲洞等100多人殉難,潘達微先生將收殮的72具遺骸營葬此地。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默池

建於1921年(民國十年)。默池正面正處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經之道。遊客走上拱橋,由於斜坡的作用,便會不由自主地把頭低下,就像低頭默念,使人肅然起敬。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紀功坊

於1921年(民國十年)建成。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紀功坊由前後各72塊青石疊成崇山形,象徵72烈士。這些青石分別刻上當時國民黨海外各地支部名稱和個人的名字,作為紀念他們捐款建設墓園有功的“獻石”。紀功坊上的橫額,是12個字的篆文:“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著名的革命黨人 章炳麟書寫。 獻石堆頂上屹立著自由女神像,表達了要為建立自由平等國家而奮鬥的革命思想。

紅鐵門石牌坊

公園南墓道入口。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黃花亭

建於1926年(民國十五年)。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龍柱

國民黨安南黨部於1926年3月(民國十五年獻造)。用著名的連柱青石雕刻而成,高3米,柱身為倒卷的青龍,柱底為鯉魚躍龍門。這對龍柱,體現了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騰飛而奮鬥的磅礴氣勢。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四方池

建於1921年(即民國十年)。當時民國菲律賓埠中國國民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同敬獻。池壁上刻著七十二烈士廬塘基(意思是房舍,有池塘)。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孫中山手植樹

它出自孫中山先生手澤,是黃花崗墓園繁多的樹木中最有歷史意義的封植。1912年陵園初建時,兩粵廣仁善堂恭請孫中山先生手植松樹四棵,這是僅存的一棵。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潘達微墓

潘達微,廣東番禺人,1906年參加同盟會,三·二九起義失敗後,他冒死發動廣仁善堂收集烈士遺骸及以房契作抵押,購得東郊紅花崗,是以秋日黃花喻烈士不屈的品格。從這以後,黃花崗之名沿用至今。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碑廊

碑廊里是後人為紀念緬懷死難烈士所立的碑。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烈士名錄

黃花崗所埋屍體共72具,故後人便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相稱,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國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黃花岡上勒石記名。
七十二烈士的確定經歷了一段複雜的過程:1918年由廣東革命政府主持,由愛國華僑捐款重修七十二烈士陵園。孫中山為陵園巨型牌坊手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廣東革命政府擬將烈士姓名、籍貫、事略鐫刻於紀念碑石,但不能盡知烈士們的生平事跡。為此,參議院長下令,由參加廣州起義後尚健在的同盟會員吳永珊徐維揚、胡君毅等組成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死難的烈士,計得五十六人,時為1919年。1922年又查出烈士十六人,合計共七十二烈士。1932年又查出烈士十四名,再立第二碑以為紀念。
烈士墓園內除了72烈士之墓外,還有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的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家和飛行家馮如之墓、陸軍上將鄧仲元之墓、被孫中山譽為“中國革命空軍之父”的楊仙逸之墓、被孫中山稱“為共和殉難之第二健將”的史堅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鴻泰之墓等。潘達微先生、鄧仲元、楊仙逸、馮如、史堅如等革命烈士也安葬於此。
黃花崗就義烈士遠不止七十二人。據估計,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多達百餘人。根據當時國民黨政府國史館匯制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義表》可以知道另外五位烈士:徐國泰華金元阮德三陳甫仁嚴確廷。歷史上查出有姓名、籍貫、年齡可考者共八十六人。
下面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貫:
廣東人: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廣滔,徐臨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滿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輝,徐容九,徐進照,徐褶成,徐應安,李柄輝,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陳春,陳潮,陳文褒,羅仲霍,羅坤,龐雄,周華,游壽,江繼復,郭繼枚,勞培,杜鳳書,余東雄,馬侶,黃鶴鳴,饒輔廷,張學銓,周增,林修明
福建人:方聲洞,馮超驤,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升,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時爽,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
廣西人:韋樹模,韋榮初,韋統淮,韋統鈐,李德山,林盛初
四川人:秦炳,喻培倫,饒國梁
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寬

旅遊指南

周邊公交:(黃花崗站)6,11,16, 65, 74, 78,78A,85,112,127,127短線,192, 201, 219, 220, 223, 236, 285, 290, 535, 833, 862B ,862, 高峰快線12, 高峰快線8, 夜46, 夜5,夜69,夜71,大學城4線
附近捷運:5號線—— 區莊站,6號線——黃花崗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