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訃告全文,
人物簡介
宋玉琳,1936年參加了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團長、中央東進支隊隊長等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的腰站阻擊戰,雁宿岩、黃土嶺戰鬥,百團大戰靈淶戰役,晉察冀邊區反“掃蕩”,血戰觀音堂等重大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副旅長、縱隊隨營學校校長、旅長、師長等職,率部完成了攻占永和城,參加了上黨、綏遠、大同、保北、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平津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副軍長、代軍長兼西集團軍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的一至四次戰役、秋季反擊作戰和金城戰役等。回國後,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職,為加強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宋玉琳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於2001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訃告全文
2001年12月12日19時,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宋玉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宋玉琳同志1915年12月出生於江西省會昌縣西江鎮蓮石村瓦子塘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飽嘗生活的艱辛、備受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1929年11月參加贛南農民武裝暴動,1931年隨紅軍游擊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師,擔任師部通訊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宋玉琳同志歷任紅一師第一團排長、連長,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一團連長、營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1933年,在苗機峰防禦戰中他代理連長,指揮果斷,作戰勇敢,榮獲紅星三等獎章。1934年10月,他作為先遣團通信排長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途中,他參加了突破四道封鎖線、衝破烏江天險、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等重要戰鬥,爬雪山,過草地,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在哈達堡地區青山咀戰鬥中,他調任前衛連連長,擔任主攻任務,帶一個排兵力分兩路巧妙出擊,智奪敵機槍,活捉敵排長,和兄弟部隊一起繳獲戰馬百餘匹。到達陝北後,在楊得志同志直接指揮下,參加了直羅鎮殲滅戰、甘泉縣攻城戰等戰鬥。1936年參加了由彭德懷同志親自指揮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征。
抗日戰爭時期,宋玉琳同志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一團代團長、晉察冀軍區第四分區教導團團長、第五團團長,延安教導第二旅第五團團長,中央東進支隊隊長等職。在擔任一一五師獨立團連長時,參加了平型關戰鬥的腰站阻擊戰,堅決阻擊敵人增援,為平型關戰鬥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38年11月,他任營長,率部參加了雁宿岩、黃土嶺戰鬥,擔任主攻任務,參加了擊斃日軍石村大佐和阿部規秀中將的戰鬥,和兄弟部隊一起,取得了殲滅日軍1400餘人的重大勝利。在百團大戰靈淶戰役中,在靈丘南坡頭率部殲滅日軍一個中隊。在1941年秋季日軍對我晉察冀邊區的大掃蕩中,晉察冀軍區機關三萬多人陷入敵人包圍圈,宋玉琳同志在團長因病離隊的緊急情況下,指揮若定,率領團隊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掩護晉察冀軍區機關成功脫離險境。在這次戰鬥中,宋玉琳同志所在團隊湧現出了聞名全國的狼牙山五壯士。1941年底宋玉琳同志到抗大二分校高幹隊學習,兼任高幹學員隊隊長。1943年2月,因戰鬥需要,學習期間被調回晉察冀軍區任團長,率部參加秋季反“掃蕩”、血戰觀音堂等重大戰鬥。1944年他率第五團開赴延安執行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的任務。
解放戰爭時期,宋玉琳同志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第十三旅副旅長、第三縱隊隨營學校校長、第八旅旅長,第一八八師師長等職,率部勝利完成了攻占永和城,殲滅和牽制閻錫山所部大量敵人,配合上黨戰役的戰鬥任務,先後參加了上黨、綏遠、大同、保北、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平津等十多個著名戰役。為執行中央機關順利轉移的任務,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王稼祥副主席親自簽署命令,委任宋玉琳同志為獨立第一縱隊第三支隊支隊長。在清風店戰役中,他帶領笫八旅在保北地區擔任阻援任務,與數倍進攻的敵人鏖戰七晝夜,為我主力南下殲敵第三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在解放石家莊的戰役中,他率部首先攻入市區,與兄弟部隊一起開創了我軍奪取敵人大城市的先例。石家莊解放後,毛主席和黨中央從陝北遷到西柏坡,他率部在石家莊擔任衛戍任務,之後又率部參加了平津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玉琳同志在石家莊華北軍政大學高幹隊學習,系統地學習了軍事理論,為以後參加抗美援朝打下了良好基礎。1950年10月,宋玉琳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九八師師長,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以後又率部參加了第二、三、四次戰役和秋季反擊作戰。在五音山防禦戰中,指揮第一九八師殲滅偽八師和美軍一部。1951年4月,隨六十六軍回國休整。同年6月調任志願軍第六十八軍副軍長,再次入朝作戰,率部在文登里粉碎美軍“坦克劈入戰”,擊毀敵坦克34輛,沉重打擊了敵軍。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宋玉琳同志任代軍長兼西集團軍司令員,率部殲敵偽首都師“白虎團”,活捉該師副師長林益淳。電影《奇襲白虎團》就取材於此戰。金城戰役的勝利,為取得朝鮮半島的和平,迫使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籤字,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一、二、三級勳章。
從朝鮮回國後,宋玉琳同志改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1962年12月,在蔣介石圖謀反攻大陸的非常時期,組織上任命他擔任六十三軍軍長。1964年5月,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65年5月他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副參謀長,1969年10月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在北京軍區機關工作期間,認真貫徹執行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中央軍委軍事戰略方針,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指導工作,對分管的民兵、預備役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為加強軍區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深受部隊和機關廣大幹部戰士的尊敬和愛戴。軍區曾在張家口召開戰鬥村、戰鬥城建設現場會,在大同地區召開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訓練現場會,受到總部表彰。
“文化大革命”期間,宋玉琳同志根據軍區黨委、首長的指示,一度主持司令部的日常工作,在極其複雜困難的情況下,大膽地處置機關、部隊的事務,為維護正常秩序,保證工作正常開展,做出了極大努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真正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和高風亮節。
1977年12月宋玉琳同志離休後,仍然一如既往地關心國家大事,關心部隊建設,積極撰寫軍史資料並編著出版了回憶錄《揮戈疆場》。在病重期間,樂觀向上,積極配合治療,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進行鬥爭。
宋玉琳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在7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宋玉琳同志在黨的培養下,由鄉村的一個放牛娃成長為我軍的一名高級將領。幾十年來,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為新中國創立和人民軍隊建設事業,為反對侵略、保衛和平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他對國家的強盛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業充滿信心,堅信祖國一定會統一,祖國明天會更美好。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觀念,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歲月,都無限忠誠革命事業,對黨忠貞不渝。他身經百戰,勇猛頑強,多謀善斷,戰功卓著,打過很多惡仗、硬仗,七次負重傷,胸肺部被日軍飛機射入的子彈一直未能取出。他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是華北著名將領。他雷厲風行,勇於開拓進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他立黨為公,顧全大局,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對工作極端負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聯繫民眾,平易近人,關心部屬,尊重領導。他廉潔奉公,生活儉樸,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他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他作風民主,公道正派,善於調動積極因素。
宋玉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勤奮好學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事業,實踐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誓言。他的崇高品德和突出業績將載入史冊,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