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之學通論

黃老之學通論

《黃老之學通論》是現代吳光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老之學通論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吳光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論述了道家黃老之學的的發生、演變、流派、興衰,分析了黃老之學的理論內容、理論根據和特點,研究了其得失與歷史地位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根據作者的觀點,道家分為早期道家和後期黃老道家。老子,莊子屬於早期道家,楊朱則為道家的先驅。《黃老帛書》、《呂氏春秋》、《鵑冠子》、《淮南子》,屬於後期黃老道家。黃老道家盛於漢初,至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而衰竭。淮南王劉安被迫自殺之後,黃老之學就煙消雲散了。作者把宋尹學派定為墨家,《管子》書中的《心術》、《白心》、《內業》等四篇定為稷下道家著作,《莊子·天下》篇所稱述的彭蒙、田駢、慎到,均定為早期道冢。
在分析《老子》的哲學思想時,作者認為,老子哲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客觀唯心主義的“道”論;(二)唯心主義的認識論;(三)樸素辯證法思想。作者認為,老子哲學的。道”並不等同於創世的。上帝”,也不是主宰一切的“神”。它雖是某種抽象觀念的化身,但它又具有不以人們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客觀性的一面,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客觀法則”,。客觀規律。的屬性。不過總的來說,老子的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道創世說”,而不是唯物主義的“物質本原說”或“自然界本原說”。與此相聯繫,老子的認識論把“道”作為一切認識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老子看來,認識完全是主觀自生的,他否認認識來源於感覺經驗,更不懂得認識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此外,老子還否認理性思維的作用,否認認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辯證法方面,老子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並初步揭示出矛盾以方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但由於階級立場的局限,他把矛盾轉化的結果歸於衰弱,死亡,因而他消極地要人們經常處在柔弱狀態。

出版信息

淅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18.2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