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翼,1924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後赴美國在
史丹福大學、
耶魯大學專攻心理學,獲哲學
博士學位。在美國跟從耶魯大學格塞爾(ArnaldGesell)研究兒童心理學,協助斯密斯學院格式塔派心理學家考夫卡(KurtKoffka)進行心理實驗工作。 黃翼1930年回國任
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講授兒童、教育、實驗和變態心理學等課程達十五年,誨人不倦,直至病逝。在浙江大學時曾籌建心理實驗室,並首創培育院,依照心理衛生的原則,對學前期兒童實施科學教育,以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先後四年,刊有實驗報告。
在兒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方面,黃翼曾進行長期的實驗研究。已發表的重要心理學專著和論文約有二十餘篇,如《兒童對奇異現象的解釋》(1930)、《兒童的物理因果概念》(1943)、《兒童泛生論的實驗分析》(1945)(以上均用英文發表);《兒童心理學》(1942)、《神仙故事與兒童心理》(1936)、《兒童繪畫之心理》(1938)、《兒童語言之功用》(1936)等。
黃翼曾重複皮亞傑的一些實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他的指導下,還研究了兒童語言發展、兒童性格評定等。
實驗
這個實驗的裝置是一塊可以隨意調節傾斜角度的平板及若干不同重量的小球。要求被試把不同重量的小球放在平板上(可放在不同高度,同時平板的各種傾斜度也可按照觀察到的標準隨意調節),使小球自由下滑。平板底端有一向上彎起的凹槽,小球經過凹槽就會沿拋物線軌跡拋射到前方落入標有1到8不同標記的洞內。
就這個實驗的
物理內容來說,是觀察兒童怎樣獲得關於小球的
重量大小,落點高低,傾斜角度與拋射距離之間關係的認識。
就實驗
邏輯方面來說,則成功的被試必須把實驗因子轉化為命題運算,特別是要能正確理解並運用析取運算。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其反應有質的不同。皮氏將它們分為五個階段:
一、以
直覺因素為特點,無運算性的理解;二、對應運算開始形成,但還沒有系統化;三、能運用系統的對應運算,了解坡度與距離的補償關係。一般重視“坡度”而輕視“距離”;四、對坡度與距離之間的互補關係的認識達於必然性;五、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能運用“隔離變數”的試驗手段,並能把坡度與距離的互補性協調為一個決定因素-高度。在分析這一階段的青少年被試的推理時,可以第一次看到兒童從可能性中作出真實組合性的選擇,這隻有到形式思維階段才能達到。
突出貢獻
黃翼於1928年獲
史丹福大學碩士學位,1930年獲
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回國後就任
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講授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等課程。為了進行教學和實驗研究,他籌建了浙江大學的心理實驗室並創辦了培育院。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兒童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的研究,發表多種專著和論文。
(一)黃翼在兒童心理學理論研究方面的貢獻
黃翼對心理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除在
實驗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外,在兒童心理學方面的貢獻則是突出的。 黃翼在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理論研究上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他的忠於學術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因為在遺傳的可能範圍之內,
教育可以產生很大的差別。兩千年前的古人,和現在的人,遺傳大概無差別。但現在的人比起古人,知識的進步,已不可以道里計,人類勞了千百年才積聚起來的學問,現在的學童,幾年中就可以學到。這便表示文化環境和教育制度的效力。’—個無論天資怎樣卓越,若無適當的學習機會,還是不能憑空有村么大成就。如有適當的訓練,便是比較地思鈍的人,也可以獲得相當的知識技能。反之,遺傳的重要也是不呼忽略的。低能的兒童,如果一味催迫要他成績趕上份輩,不但是“操木求魚”,而見可以迫出不良的結果。天賦獨厚的*如屎沒有深造的機會,尤為月·惜。教育必須適合兒童遺傳的可能和限制。幫助兒童選擇職業,必須注意他的特殊才能和缺陷。
他將三個綠色的圓形和三個紅色的三角形放在小孩子面前。另外拿一個紅色的圓形——顏色同這三個一樣,形狀卻同那三個 一樣——給小孩子看,叫他把那些“同這個完全一樣”的圖形找 出來。這樣,小孩子只好根據一種屬性,或是顏色或是形狀,去做選擇的標準。據卡滋所得的結果,2歲9個月至4歲8個月的兒童,差不多沒有例外地選擇色同形不同的圖形。
1920年有個懇柏伯爵夫人(Vonkuenberg)用幾個不相同的方法研究這個問題,得到很不同的結果。她的一個方法是用各種形式不同的紙盒子和蓋子,混在一處,放在2歲以下的兒童面前,看他們會不會給每個盒子找到適當的蓋子。在日常的事物,形狀也同樣有行為上的意義。至於卡滋所用的幾 何學的圖形,在兒童是無意義的東西,他們的形狀在行為上並無特殊的關係。圖形對於兒童,只是一些感覺的印象而已,所以辨別標準。也只是靠感覺上最鮮明醒目的屬性——顏色。
(二)黃翼在兒童心理學實際套用方面的貢獻
黃翼在兒童心理學實際套用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創辦了培育院。這種培育院相當於西方所謂NurseryScho01。它是為未到幼稚園年齡的兒童而設的。創辦培育院的動機,主要是為了配合有關兒童心理學課程解決觀察、實習、研究的需要,同時,也為了起輔導親職教育的作用。培育院創立於1935年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停辦,共存在了兩年的時間。而黃翼對它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培育院的辦院方針是強調兒童的全面發展,即不僅注意智力,更注意身體健康和良好習慣的培養。並特別注意:①以心理衛生為基礎培養兒童正常的性格、良好的品德。兒童身心發展並重。而對於幼小兒童,身體健康尤其重要。③儘量給兒童以自由活動的機會,在自由活動中進行教育。④考慮到實際情況,年齡定為2.5歲人院,5歲出院。
黃翼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兒童心理學,其成就受中外學者矚日。他力求通過自己的實驗來檢驗國外的理論。為此。研究了兒童對奇異現象的解釋、兒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和兒童的泛靈論思想,在實驗的基礎k提出了自己約見解,並對皮亞傑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創辦浙江大學培育院,作為兒童心理學教學的實習和研究基地。培育院按照兒童心理和心理衛生的原則對2至5歲的學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培養他們的正常性格、良好品德和習慣,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在實驗心理學方面,也作出過一定貢獻。籌建浙江大學心理實驗室,進行了知覺物體重量、體積的實驗研究,取得顯著成績。
主要論著
主要論著有《神仙故事與兒童心理》、《兒童繪畫之心理》、《兒童語言之功用》、(兒童心理學》,以及發表在美國《發生心理學雜誌》上的關於兒童物理因果概念等問題的論文。1984年香港羽儀書屋為紀念黃翼逝世40周年,出版了《黃翼羽儀先生紀念文集》,並全文重印了他的兒童訓導論叢》。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一前399)古代希臘哲學家、教育家。出生於雅典。對哲學表現了很大的興趣。30歲開始從事教育活動,為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老師。其教學無一定對象,無固定地點。曾三次奉命從軍參戰,公元前399年,團不敬神和腐蝕青年的罪名被判處死刑。由於常在街頭與青年討論
政治、
倫理、
藝術和社會問題,被認為是第一個當公眾教師的雅典人。認為哲學研究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人類自身事務上,哲學的目的不在於自然,而在於“認識自己”。第一次把倫理問題作為哲學研究的主題,實現了從自然哲學到倫理哲學的轉移,開拓了哲學研究的新領域。強調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治國之才,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美德。主張“美德即知識”,知識的對象是“善”,並注重實踐道德。提出自製是德行的基礎。主張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在哲學研究和講學中,形成了一套由譏諷、助產、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的獨特方法,即“產婆術”。蘇格拉底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著作,其言論和思想是通過其學生的記載而得到流傳,例如,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申辯篇》、《克里多篇》等。
他著有《心理學》(1933,與沈有乾合編,新亞書店)、偽兒童心理學》(1942,正中書局)、《神仙故事與兒童心理》(1936,商務印書館)、的兒童繪畫之心理》(1938,商務印書館)、偽L童訓導論叢》(1948,由沈有乾編集,商務印書館)以及論文《幼兒心理健康個案研究法》(1935)、《兒童話言之功用》(1936)等。他並且先後在國外發表過一些重要的學術論文,如《兒童對奇異現象的解釋》(1930)、《兒童的物理因果概念》(1943)、《兒童泛靈論的實驗分析》(1945)、《兒童形色抽象》(1945)等。黃翼是一位治學謹嚴、誨人不倦的學者。他在浙江大學工作了15年,其中有7年是在抗日戰爭中遷徒不定、生活艱苦的情況下渡過的。以致貧病交加,壯年早逝,去世時年僅41歲。
學科背景
黃翼對中國的中國兒童心理學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中國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上雖也涉及很多兒童心理方面的問題,但兒童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中國出現較晚。20世紀初期,開始有人翻譯介紹西方兒童心理學著作,如艾華編譯的《兒童心理學綱要》陳大齊譯的《兒童心理學》等。中國最早開創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是
陳鶴琴,他於1919年留學回國後,在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授兒童心理學課程。他的《兒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國第一部兒童心理學教科書。他還用日記法對其子從出生到三歲進行了長期的觀察,這也是較早的有系統的兒童心理研究工作。
二十世紀30年代,黃翼重複過
皮亞傑的實驗,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著有《兒童心理學》、《神仙故事與兒童心理》、《兒童繪畫之心理》等書;還進行了兒童語言發展及兒童性格評定等研究。
新中國成立後,兒童心理學取得很大進展。50年代,在
蘇聯兒童心理學的影響下,著重探討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方向問題。60年代,朱智賢編寫的《兒童心理學》一書批判地吸取國內外研究成果,密切聯繫中國的實際,對中國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起了積極作用。
60年代前後,中國兒童心理學除理論方面的探索以外,實驗研究工作也廣泛開展起來。實驗對象,大多集中在幼兒期和童年期的兒童。研究課題以認知發展的研究較多,如學前兒童方向知覺的特點、6~7歲兒童的時間知覺、兒童的色形抽象、學前兒童因果思維的發展、兒童左右概念的發展、4~12歲兒童圖畫認識能力的發展等等。還進行了關於6歲兒童入學問題、兒童道德品質形成問題以及兒童腦電等研究,
二十世紀60年代,中國兒童心理學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兒童心理發展方面,幾乎沒有重視方法學研究。約從70年代後期起,一些學者開始重視,對方法學的研究,並在研究的課題、類型、設計、變數、被試、
標準化及具體實驗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