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眼先亞馬遜鸚鵡

黃眼先亞馬遜鸚鵡

黃眼先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 xantholora)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外表帥氣。羽毛大部分是綠色。鳥體為綠色,前額和頭頂有著白色的羽毛,有些鳥眼先則為奶油色;額頭則為黃色;眼睛周圍有一小圈紅色的羽毛。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於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黃眼先亞馬遜鸚鵡體長26厘米,體重200-232克。鳥體為綠色,前額和頭頂有著白色的羽毛,有些鳥眼先則為奶油色;額頭則為黃色;眼睛周圍有一小圈紅色的羽毛;頭頂有著暗藍色的羽毛並帶有黑邊;初級飛行羽和次級飛行羽為藍色;尾巴內側為黃色;鳥喙為黃褐色;虹膜為棕色,腳爪棕色。雌鳥的頭頂則沒有那么大面積的白色,眼睛周圍也沒有向公鳥那么大範圍的紅色。
雌鳥和雄鳥非常相似,除了額頭和眼先的淡紅色標記是淺藍色。耳羽(羽毛覆蓋的耳朵)是暗灰色。主翼羽和初級覆羽為紅色。

生活習性

黃額亞馬遜鸚鵡主要棲息於熱帶落葉林,熱帶低地常綠闊葉林,次生林和林地。通常活動于海平面至400米之間。在繁殖季節主要以4到6隻的小群體一起活動,有時候數量會更多。常和另外一種外型神似的白額亞馬遜鸚鵡一起集結活動;個性膽小謹慎,只有在樹上覓食的時候才稍微可以接近。由於身體的保護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因此當其靜靜的在樹上覓食或是休憩的時候,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白天黎明時,會分散成小群體分別前往覓時的地點,在傍晚要回到棲息樹木的時候,會聚集高達好幾百隻一起返回;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內陸活動,偶爾也會飛往沿岸的小島覓食;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吵雜的鳴叫,叫聲類似白額亞馬遜鸚鵡。
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花朵、水果以及植物嫩芽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墨西哥東南部,宏都拉斯,貝里斯,羅丹灣群島和宏都拉斯的尤卡坦半島。
黃眼先亞馬遜鸚鵡分布圖黃眼先亞馬遜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卵生。在野外繁殖季為3月到6月。通常是從5月開始繁殖;一般在樹洞築巢,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間為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7周。壽命可達50年。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