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1882年瑞士德堪多 (A De-Candolle) 在其傳世巨作《栽培植物的起源》中,根據19世紀中葉Royle、Alefeld和Hooker等的報導,以及在亞洲喜馬拉雅山區尼泊爾和錫金邦等地發現的野生黃瓜植物,推測出黃瓜植物的起源地是南亞、印度次大陸。
1935年, 瓦維洛夫發表的全球8個作物起源中心中, 第2個就是栽培植物的印度起源中心,該中心擁有117種起源植物,其中就包含了黃瓜。
1952年, 查克拉瓦提在印度、孟加拉國發現了老鼠瓜C.hystrix,1970年,日本京都大學學術探險隊,對產自尼泊爾、錫金邦等地的野生哈氏黃瓜錫金黃瓜的細胞染色體數 (n=7) 以及雜交親合力進行研究,證明它們與黃瓜是同一個種,很可能,它們就是栽培黃瓜的野生祖先。1979—1980年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戚春章等在雲南省發現的西雙版納黃瓜及其後續研究均證明南亞次大陸,包括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尼泊爾、不丹、錫金邦) 經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一直延伸到緬甸北部、泰國西北部和中國雲南省南部, 就是黃瓜植物的起源中心。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或蔓生草本;莖、枝有棱溝,密被白色或稍黃色的糙硬毛。卷鬚纖細,不分歧。
葉片近圓形、腎形或心狀卵形,不分裂或3-7淺裂,具鋸齒,兩面粗糙,被短剛毛。
雌雄同株,稀異株。
雄花;簇生或稀單生;
花萼筒鐘狀或近陀螺狀,5裂,裂片近鑽形;
花冠輻狀或近鐘狀,黃色,5裂,裂片長圓形或卵形;雄蕊3,離生,著生在花被筒上,
花絲短,
花葯長圓形,1枚1室,2枚2室,藥室線形,折曲或稀弓曲,藥隔伸出,成乳頭狀;退化雌蕊腺體狀。
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萼和花冠與雄花相同;退化雄蕊缺如;
子房紡錘形或近圓筒形,具3-5
胎座,
花柱短,柱頭3-5,靠合;
胚珠多數,水平著生。
果實多形,肉質或質硬,通常不開裂,平滑或具瘤狀凸起。種子多數,扁壓,光滑,無毛,種子邊緣不拱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以非洲種類較多。中國各地普遍栽培,且許多地區均有溫室或
塑膠大棚栽培;現廣泛種植於溫帶和熱帶地區。
下級分類
主要價值
黃瓜屬植物如黃瓜,為中國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其莖藤藥用,能消炎、祛痰、鎮痙。如甜瓜為中國最早利用為果品的瓜類,《詩經》等古籍多有之,發掘材料如馬王堆女屍胃中已常見,賈思勰《齊民要術》稱為小瓜,以別於古已有之的冬瓜(大瓜)。栽培悠久,品種繁多,果實形狀、色澤、大小和味道也因品種而異,園藝上分為數十個品系,例如普通香瓜、哈密瓜、白蘭瓜等均屬不同的品系,是盛夏的重要水果;全草也能藥用,有祛炎敗毒、催吐、除濕、退黃疸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