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菜(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泥菜,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孿花蟛蜞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名:Wedelia biflora (L. ) DC.[Ver-besina biflora L.]採收和儲藏:春、夏秘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功能主治為:散瘀消腫。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泥菜
  • 漢語名稱:Huang Ni Cai
  • 性味歸經:味辛;性涼
  •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主風濕骨痛
來源,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孿花蟛蜞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名:Wedelia biflora (L. ) DC.[Ver-besina biflora L.]採收和儲藏:春、夏秘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形態特徵

孿花蟛蜞菊攀援狀草本。莖粗壯,長1-1.5m,基部徑約5mm,分枝,無毛或被疏貼生短糙毛。葉對生;下部葉有長達2-4cm的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連葉柄長9-25cm,寬4-11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渾圓或稀有楔尖,邊緣規則的鋸齒,兩面被貼生短糙毛,主脈3,兩側的1對近基部發,出中脈中上部常有1-2對側脈,網脈通常明顯;上部葉較小,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連葉柄長5-7cm,寬2.5-3.2cm,基部通常楔尖。頭狀花序少數,徑可達2cm,生葉腋或枝頂,有時孿生;花序梗細弱,長2-(-4)-6cm;總苞半於形或近卵狀,徑8-12mm;總苞片2層,與花盤等長或稍長,長約5mm,背面被貼生的糙毛;外層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稍尖,內層卵狀披針形,先端三角狀短尖;托片稍摺疊,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短尖,長約5-6cm;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8mm,寬約4mm,先端2齒裂,被疏柔毛,筒部長近3mm;管狀花花冠黃色,長約4mm,下部驟然收縮成細管狀,檐部5裂,裂片長圓形,先端鈍,被疏短毛。瘦果倒卵形,長約4mm,寬的3mm,具3-4棱,基部尖,先端寬,截平,被密短柔毛;無冠毛及冠毛環。花期幾全年。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草地、林下或灌叢中、海岸乾燥沙地上也常可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成份

1.乾葉中含亞黎蘆醯胼(veratrylidenehydra-zide),3,3-二-O-甲基槲皮素(3,3-di-O-methylquercetin),2,7,-二羥基-3(3-甲氧基-4-羥基)-5-甲氧基黃酮[2,7-dihydroxy-3-(3-methoxy-4-hydroxy)-5-methoxyisoflavone],7,3-二O-甲基槲皮素(7,3-di-O-methylquercetin)。
2.莖中含豆甾醇(stigmasterol),7-豆甾烯-3-醇(stigma-7-en-3-ol),24-乙基糞甾烷酮(24-ethylcoprostanone),大花沼蘭酸(gran-difloricacid),對映-貝殼杉烯-19-oicaicd)。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