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地

黃泥地

黃泥地,是著名作家劉慶邦的最新長篇小說,也是作家本人鐘愛的長篇小說力作。小說極具現實主義力量,將極具中國特色的人性故事,編織進村支書卸任、改選、告狀、上訪等一系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事件之中,通過對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畫,深刻揭示了在中國農村這塊土地上,改革的艱難,人性的墜落,人心的冷漠,正義與善的軟弱和無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泥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劉慶邦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名家推薦,媒體推薦,

作品簡介

本書主題雖是較為常見的善與惡的鬥爭,在作者筆下卻表現得具有深刻意味——如“善”非純善,像房守現力主告倒房光民,背後是盼著自己的兒子接任,高子明支持告倒房光民,是因為後者沒有批給他宅基地,而房國春告倒房光民的有力武器就是後者出賣耕地,但他沒有提到那塊耕地緊鄰自家的祖墳……等等,充分體現了善惡鬥爭的複雜性,在描繪雙方鬥爭的過程中,經常寫到村人對這鬥爭的圍觀,人們觀而不勸,都是漠然的明哲保身,這也是對我們民族看客心理的揭示與反思。與此同時,故事涉及的有關土地問題(比如,房光民上任伊始就賣了村里幾畝良田給磚廠燒磚)、關於村級和縣級黨政領導的腐敗問題等等,都是當下中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作者借主人公房國春的眼睛,看到耕地被賣被毀時所流露的深深憂愁、對一屆屆基層領導人換湯不換藥的腐敗所流露的深深焦慮,都能讓人感到作家對農村、對土地、對子孫後代的深厚感情,感到作家的現實懷抱、責任與良知。
從故事結構來看,寫至告倒房光民,讀者多半會以為故事臨近結束了:正義戰勝了邪惡,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又寫到房守現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兒子接替了房光民的位置,而且上台之後是更厲害的腐敗——讓人感到現實複雜性的同時,也從故事結構的角度,感到了作者的不俗匠心。

作者簡介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政協委員。著有長篇小說八部,譯成外文作品集六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四十餘種。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 《啞炮》先後獲第二屆和第四屆老舍文學獎。中篇小說《到城裡去》和長篇小說《紅煤》分別獲第四屆、第五屆北京市政府獎。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曾獲北京市首屆德藝雙馨獎,首屆林斤瀾短篇小說傑出作家獎。

名家推薦

來自平民,出自平常,貴在平實,可謂三平有幸。——著名作家林斤瀾
讀劉慶邦的文字,能體會到他對文字的珍愛,這是個如農民愛惜糧食般愛惜文字的人,從不揮灑浪費。——著名作家 王安憶
慶邦文章中對女人有充分的體恤,關愛,善待,有悲憫之情和同情之心,往往將她們形同自己的姐妹。他的眾多故事的主角都是女性,而且是鄉村原始生命力旺盛、個性充分發達的女性。我們往往驚異於作家對於女性心理的細膩把握和逼真描繪。——著名作家徐坤
用漢語寫小說,不懂筆墨情趣,寫不到妙處和極致,同時也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坦率講,現在的作家,能夠把小說寄寓在筆墨情趣里的,幾乎絕跡。讀劉慶邦這樣的小說,粗魯不行。粗魯解不了其中味,很多意蘊會從粗糙的心地白白溜走。 由於比興,帶來大量雙關筆墨,明指一事,暗指又一事……注意並且體察到這些筆墨,才意識到寫小說對劉慶邦,真是很享受的事,那么多的機關,那么多的埋伏,那么多的藏鋒。——著名作家 李潔非

媒體推薦

劉慶邦的小說看似漫不經心,放任自流,實際上前後左右全是嚴密的內在邏輯,一環扣一環,沒有一絲一毫的鬆懈。人越讀到後來,越緊張得千鈞一髮,心也被緊揪起來。——《中國青年報
作為曾經的河南農民,如今的北京作協副主席,在京河南人劉慶邦,從自己不斷升級的勵志人生中,得到了獨特的人生感悟。把眼睛裡的景觀和心靈的景觀,化為激盪人心、帶有中原風韻的一部部力作。——《東方今報
劉慶邦認為,作家寫小說,從來都不是堅強的表現,而是脆弱的表現;從來都不是喜悅的表現,而是痛心的表現。作家容易看到生命的盡頭,他在心裡為人類痛哭,也為自己痛哭。他想通過寫作安慰一下自己,減少一點疼痛。誰知相反,越寫越疼痛。——《中華讀書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