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鄉(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河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位於章丘區西北部,是黃河流域唯一以“黃河”命名的鄉鎮,面積121.89平方公里, 轄72個行政村,5.4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河鎮
  • 別名:黃河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
  • 下轄地區:轄72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0202
  • 地理位置:章丘區西北部
  • 面積:121.89平方公里
  • 人口:5.4萬人
  • 方言:山東話
鄉村概況,農業發展,工業經濟,城鎮建設,特色產業,社會發展,人口數據,管轄村落,

鄉村概況

黃河鎮域內土地寬滿,物產豐富,民風淳樸。北傍滔滔黃河水,南依綠色屏障大沙溜林區,東與鄒平縣接壤,西有浮橋與濟陽縣襟連。境內高標準水泥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距濟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10公里。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黃河鄉
2002年,黃河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財政收入424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011元, 工業總產值3.88億元,銷售收入3.69億元,利潤 1842萬元,稅金421萬元。
1968年,黃河公社鐵木業社成立,產品以生產鐮刀、小型農機為主,黃河公社工業開始進入起步階段。進入20世紀70年代,工業企業逐步建立。1972年成立黃河公社煤礦,1973年成立黃河公社磷肥廠,1976年成立黃河公社第一磚瓦廠,1977年成立黃河公社造紙廠,1978年成立黃河公社化工廠,1979年成立黃河公社建築隊等。進入80年代,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大批鄉村企業相繼成立。隨著水利條件的改善,農業發展迅速,小麥等糧食作物連年豐收,1980年建立了黃河公社第一麵粉廠。1981年成立黃河公社第一木器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民眾開始改善居住條件,1982年成立第二磚瓦廠。民眾的溫飽問題解決以後,出現了大量餘糧,1984年成立第二麵粉廠,面向社會為民眾代儲餘糧;是年,成立黃河公社第二木器廠。1985年成立第三磚瓦廠、黃河工藝品廠和北房麵粉廠。1987年成立黃河鄉棉紡廠。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20 世紀90年代,興建一批新企業。1991年成立黃河塑膠廠、與濟鋼合資成立防腐劑廠,1992年成立章丘市社會福利銀粉廠、黃河育苗廠、黃河活性碳廠等。
交通
黃河鎮交通發達:0九路、呂大路、呂前路、臨見路四條高標準水泥公路穿境而過,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10公里、濟青高速公路20公里。
經濟概況
國內生產總值為5.39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為2.56億元、2.17億元、0.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45%、28%;地方財政收入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51元,同比增加571元。
近年來,黃河鎮認真貫徹各級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住改革、發展、創新、穩定的大局不動搖,以引進引辦為總抓手,實施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增強企業發展後勁,全面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競爭能力和運行質量,強化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指導與幫扶。 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 鑄造廠和兩個銀粉廠是黃河鎮的骨幹企業、 納稅大戶,抓好這幾個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是全鎮工業發展的關鍵。採取的措施有:一是最佳化傳統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使企業高產、穩產,把多年來昌盛不衰的傳統產品做大做強,增加生產能力。鑄造廠由年產 1000噸提高到1300噸,銀粉廠由年產500噸增加到700噸。 二是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搞好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生產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鑄造廠投資5 0萬元,擴建球墨鑄鐵生產線,球墨鑄鐵年產達到500噸。三是引進優勢項目,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投資200萬元,引進濟南魯邦公司, 嫁接改造銀粉廠生產線, 新上高檔閃光漿生產項目,年產高檔閃光漿200噸, 產值1000萬元,增加稅收20萬元。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企業的骨幹地位更加穩固。轉換機制促進企業發展 借鑑改制經驗, 特別是骨幹企業的改制經驗,對現存的集體企業實行徹底的產權改革。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理順債權、債務關係,用“公退民進“的方式聚集社會閒散資金,置換產權,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甩掉集體企業年年虧損的包袱,實現企業的二次創業。
區位優勢
黃河鎮東臨鄒平,西與濟陽縣城襟連,黃河三橋的修建即將實現與濟南市零距離對接,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通過大規模植樹造林,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6%,生態環境優雅,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境內土地寬滿肥沃,水利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立足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形成並壯大了以林木、畜牧、蔬菜、瓜果、淡水養殖為主導產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化格局。目前,全鎮林網面積已達到了4萬畝,各類瓜菜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畝,淡水養殖面積213公頃,果樹面積133公頃,奶牛4000頭,肉牛達到了6萬頭。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黃河鎮成功引進的企業大項目有6個,總投資1.2億元,在談的項目有10個,預計總投資額10億元,濟南金諾棉紡有限公司和青島正大養殖基地的成功落戶黃河鎮,為黃河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05年,黃河鎮引進引辦企業完成實際投資8430萬元,占全年計畫的105%,實現稅收386萬元,占稅收總額的71%。社會事業方面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累計投資2200多萬元,修築起了總長100餘公里、“五橫四縱”道路交通網路,新建橋涵閘42座,乾支溝清淤16公里,開發整理土地133公頃,治理澇窪地267公頃,改造中低產田667公頃,使全鎮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貫通、渠相連”的土地資源新格局,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黃河鎮黃河鎮

農業發展

黃河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與穩定齊抓、建設與調整並舉”的工作思路和突出特色、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生態綠色黃河”的工作目標,以幹部隊伍建設統攬全鎮發展大局,在黨員幹部中大興“大幹、實幹、苦幹”之風,促進了全鎮良好黨風、政風、民風的形成,為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沙溜萬畝生態農業示範園的建設,拉開了全鎮都市農業大發展的序幕,形成並壯大了以林木、畜牧、蔬菜、瓜果、淡水養殖為主導產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化格局。目前,全鎮林網面積已達到了4萬畝,各類瓜菜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畝,淡水養殖面積3200畝,果樹面積2000畝,奶牛4000頭,肉牛達到了6萬頭。黃河鎮物產豐富,2002年被命名為“濟南市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並註冊了“黃河”牌西瓜、大米等農產品商標,沙性土壤培育出的西瓜個大瓤甜,黃河水澆灌的大米味香質優。目前已引進了“冰淇淋”、京欣、本田等21個西瓜、香瓜新品種和香粳米9407優質大米品種,銷售網路遍布北京、上海、連雲港等10多個大中城市。新型產業——冬棗,2005年第一年出果期產量即達到50萬斤,銷往深圳、香港、廣州等各大城市,產品供不應求。
大米大米

工業經濟

以引進引辦和民營經濟為總抓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黃河鎮成功引進的企業大項目有6個,總投資1.2億元,在談的項目有10個,預計總投資額10億元,濟南金諾棉紡有限公司和青島正大養殖基地的成功落戶黃河鎮,將有力的促進黃河鎮的農業結構調整,為全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05年,黃河鎮引進引辦企業完成實際投資8430萬元,占全年計畫的105%,實現稅收386萬元,占稅收總額的71%。民營經濟按照“膨脹總量、搭建載體、最佳化環境”的發展思路,活力明顯增強,今年又新增了4家投資額2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完成稅收206萬元。社會事業方面,緊緊圍繞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2200多萬元,修築起了總長100餘公里、“五橫四縱”道路交通網路,新建橋涵閘42座,乾支溝清淤16公里,開發整理土地2000畝,治理澇窪地4000畝,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使全鎮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貫通、渠相連”的土地資源新格局,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同時,黃河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工作方針,不斷深化依法治鎮、依法治村,抓基層、抓基礎、抓隊伍,切實擔負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確保了社會治安秩序長期穩定,為民眾安居樂業和各項事業發展創造了安定的社會環境。2005年,全鎮完成稅收總額592萬元,比去年增長62.6%,占年計畫的131.6%;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2萬元,比去年增長51.8%,占年計畫的126.6%,實現了比2002年地方財政收入翻番的目標;個體私營經濟實繳稅金206萬元,比去年增長5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80元,比去年增長15%。

城鎮建設

按照“北部打造呂寨商貿服務區,南部構建董高新城區”的城鎮建設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鎮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鎮功能得到了顯著提升。北部呂寨商貿服務區已開發建設了“三縱三橫”6條主要街道,規劃建設了農資、建材、商貿等三處交易市場和文教、生活住宅兩個服務區,拉開了商貿服務區建設的框架,政府駐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加大。同時,著力構建董高南部新城區,一是高標準規劃建設金諾棉紡有限公司,拉動南部新城區發展。二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高標準建設董高村文體廣場、中心幼稚園、便民超市、蔬菜市場等,構築起南部新城的發展中心。三是大力實施綠化工程,保護城鎮建設的生態環境,凸現城鎮建設的特色,提升了小城鎮的品味。
黃河鎮黃河鎮

特色產業

西瓜產業
黃河鎮從1999年發展大棚西瓜生產,西瓜產業已成為黃河鎮的主導產業和農民收入主要來源。2003年黃河鎮在開發建設萬畝生態農業示範區的基礎上,投資800萬元,聘請農業專家、組織專業技術力量規劃建設了“黃河鎮萬畝瓜園”,目前該園已具備較大的生產規模,年產西瓜3萬噸,遠銷上海、深圳、新疆內蒙古等各大城市和地區。黃河鎮西瓜發展速度快,還得益於西瓜協會的成功運作。協會自2002年自發成立以來,會員已遍及全鎮50多個行政村達到5000餘人,2004年經民政局註冊,納入正常化管理,在引進新品種、技術指導服務、生產物資服務、標準種植、開拓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提高了瓜農技術水平,保證了西瓜品質,為“黃河”牌綠色西瓜的成功註冊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黃河鎮黨委、政府將西瓜銷售問題作為首先環節來抓,幫助農民找市場,幫助農民找銷路。在境內建設了三處西瓜銷售批發市場。規模最大的董高村西瓜市場,年銷售量達到上萬噸。水源豐富、光照充足、沙性土壤為主的黃河鎮,廣大瓜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種瓜經驗,使西瓜的形體品質,比其它地所產高出一籌,黃河西瓜具有體圓、皮薄、色澤鮮亮等外形特點,瓜瓤的顏色也十分鮮美,有白、黃、粉、紅等顏色,吃起來有甘甜、爽口、掛沙的感覺。黃河鎮西瓜2003年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證書,經國家食品質量檢驗中心鑑定,黃河鎮西瓜富含18種元素,是上乘的保健、藥用佳品。
西瓜西瓜
冬棗冬棗
冬棗
冬棗產業是黃河鎮近兩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黃河鎮自2003年從霑化縣引進冬棗栽培技術以來,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冬棗種植面積已達到了1000畝,通過常年聘請專家技術員指導生產,全鎮的冬棗種植技術日臻成熟,生產出來的冬棗果大味甜,品質優良,2005年獲得了國家的有機食品認證,並與山東中農春雨公司和東營市冬映紅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定向收購契約,成為了當地農民致富的優勢產業。另外,該鎮投資100萬元,在該基地內建設了一處占地200畝的冬棗種植展示園,並在園內修建了360米長的綠色長廊、兩座休閒亭和1000米長的環園觀光沙石路,為下一步發展觀光旅遊型農業打下了基礎。目前,綠色長廊已栽上了皇家秋天優質品種葡萄佛手瓜、葫蘆等爬架作物,基地內冬棗今年進入盛果期,產量可望達到100萬斤。

社會發展

累計投資2200多萬元,修建起了總長116餘公里、“五橫四縱”道路交通網路。開發整理土地2000畝,治理澇窪地4000畝,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使全鎮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貫通、渠相連”的土地資源新格局,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堅持教育優先戰略,切實加大教育投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積極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鄉村醫療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計畫生育工作堅持“三為主”,落實“三到位”,推行“三結合”,把全面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機製做為目標,使計生工作上再新台階。社會保障工作,2007年上半年發布用工信息400條,轉移就業300人,組織專業技能培訓2期。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2842

26634

26208
家庭戶戶數
15128
家庭戶總人口(總)
52836
家庭戶男
26631
家庭戶女
26205
0-14歲(總)
11269
0-14歲男
5974
0-14歲女
5295
15-64歲(總)
36514
15-64歲男
18451
15-64歲女
18063
65歲及以上(總)
5059
65歲及以上男
2209
65歲及以上女
285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2554

管轄村落

唐王村 徽宋村 趙家村 張古尤村
錢家村 呂寨村 盧家村 高家村
王高塘村 董高塘村 杜高塘村 臨濟村
張官村 前營村 後營村 黃徐寨村
馬徐寨村 曹徐寨村 西關村 東關村
周家村 店子村 郭中寨村 華莊村
南樊村 吳寨村 蔣家村 南房村
北房村 東王常村 西李村 東李村
王寨村 夏家村 見寨村 逯家村
東南李村 油坊村 劉元村 東野村
黃河鎮黃河鎮
西野村 飲馬村 杏元村 北范村
二圖村 花紅村 毛店村 侯家村
賈姑庵村 大寨村 新街村 金王村
西王常村 東邢村 石李村 何王村
南李村 楊橋村 北李村 字王村
木張村 岳家村 馬家村 王圈村
曲家村 西張村 東張村 常家村
楊家村 北趙村 劉家村 范元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