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魚

黃河流魚

7月18日是農曆六月初六,河南省孟津縣長達 30多公里的黃河河面上,浪花裹著密密麻麻的魚兒順河而下,構成一幅美麗的“流魚圖”。這一壯觀的自然景象,吸引了大批沿黃民眾觀看和捕撈。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左右,黃河都要出現一個小時的大“流魚圖”。據當地民眾反映,2012年“六月六”的流魚從早上6點開始到上午9點多結束,是歷年來“流魚”,時間最長、魚最多的一年。“流魚”多是鮮活的黃河鯉魚,偶爾也有甲魚出現。“流魚”或仰面或側身在水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一層,大小不一,大的估計能有二三十公斤。魚躍波閃,場面壯觀,沿河觀看和撈魚的民眾成群結隊,興致勃勃。據估計,這一天沿黃民眾打撈上來的魚可能超過1萬公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流魚
  • 時間:7月18日
  • 地點河南孟津
  • 事件: 30多公里黃河河面上密密麻麻魚
原因,圍捕,

原因

有關人士分析,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前後,黃河進入主汛期,位於洛陽上游不遠的三門峽水庫都要提前開閘放水。泥沙大,水流急,河水中供氧不足,導致魚兒翻出水面,順流而下,形成“流魚’奇觀。2012年“流魚”特別多,一是因為上游生態環境改善後,提高了魚的繁殖能力,2012年7月份氣溫升高,孟津縣氣象局單站氣象資料顯示: 7月18日這天正好處於高溫、高濕、低壓狀態中,當日14時氣壓為964.8百帕,低於歷年極端最低值日976.5百帕。2012年,黃河小浪底大壩調水調沙,黃河濟源段再現大河“流魚”的壯觀景象,附近村莊的農民紛紛拿起漁具到河中撈魚。據了解,每年小浪底大壩調水調沙期間,黃河都會出現“流魚”現象。

圍捕

流魚”原本是黃河上的一種自然現象, 自然“流魚”形成時,由於河水中含沙量相對較少,所以魚也比較少。黃河三門峽大壩投入使用後,使黃河“流魚”這種自然現象更加集中和壯觀。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間,為了防洪和調水調沙的需要,要集中泄洪。這時,往往在短短的幾十個小時內要把庫容清空,大量清水迅速出庫,黃河流速加快,泥沙泛起,河床露出。野生魚兒無奈浮出吸氧求生,大量的魚類在形如泥漿般的黃河裡掙扎,或仰面或側身,聚集在突然變窄的水面上漂浮躍動,形成了非自然的黃河“流魚”達觀。每到此時,兩岸百姓便紛紛出動撈魚。他們早早就準備好了編織袋和抄網,汽車、拖拉機、三輪車、機車、腳踏車,多種交通工具都派上了用場,往往會導致沿河公路交通擁堵。在撈魚和觀魚的隊伍中,不少是全家出動。大家來到岸邊,選好位置,沿著河岸形成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有的人甚至冒險跳到河中,一個個睜大眼睛、全神貫注,一旦發現有魚浮出水面,迅速將抄網往水中一紮,瞬間便是一網收穫。捕撈者往往用上不到半天功夫,就會有較好的收穫。黃河魚品種各異,但都屬野生之列,可歸入綠色食品,自己吃著放心。拿到集市上出售,價格也高出許多,有的人運氣好,撈的多,收益自然也不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