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上游能源基地地下水供水前景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陳愛光、李慈君、馬志靖、張鳳岐、邵景力、黎志恆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中上游能源基地地下水供水前景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60318[07980]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60318[07980] |
項目名稱 | 黃河中上游能源基地地下水供水前景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陳愛光、李慈君、馬志靖、張鳳岐、邵景力、黎志恆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2-05-01 |
研究終止日期 | 1996-03-01 |
主題詞 | 黃河中上游;能源基地;地下水 |
任務來源 | 01 |
成果摘要
1.套用系統理論,將全區地下水劃分為五種類型,並按照自然單元的特點確定其合源評價方法,建立了相應的水文地質參數系統,並結合三水轉化研究,地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215X108m3/a,地下水可開採量為137. 8X10估計了地表水可利用量。通過對區內158處已勘查水源地和21處規划水源析其可供水量的潛力,對基地內地下水富水地段和可供水量進行了預測.引入九十年代國際水資源管理的新思路,提出水資源開發利用必須堅持促展與保護環境的目標,遵循可持續發展、綜合管理和經濟評價三原則,供需平衡分析,將全區劃分為三種水資源類型區,分別對其典型地段加了水資源合理開發模式。 3.選擇包頭市為研究重點,建立多目標。環境管理模型。通過模型最佳化調配地下水開採量,有效地防止市區地制黃河沖積平原次生鹽漬化的發展等環境問題。 4.對區內最有開水和孔隙水進行分析研究,套用多種手段對郭莊泉、文峪河沖洪積扇地功能進行定量評價研究。研究表明,通過調蓄可減少棄水和蒸發損失,用率,對緩解能源基地水資源供求矛盾有重要意義。 5.選擇榆勝礦區作為水資源保證程度分析的實例,結合城市和礦區發展規劃,進需平衡分析及採煤保水關係的探討,提出了遠近期水資源最佳化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