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與綠洲之間

黃沙與綠洲之間

《黃沙與綠洲之間》是楊獻平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2月。

《黃沙與綠洲之間》是作者關於奇特有趣的沙漠生活的又一次書寫,匯集了他近年來富有獨創精神及心靈意義的十九篇散文作品。作者以身處巴丹吉林沙漠二十一年的個人體驗,呈現了沙漠與綠洲之間散落和存在的諸多鮮為人知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用孤身深入瀚海綠洲上萬日夜的青春履歷,揭示了時代之中少數人,奇崛而華彩的現實遭際與命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沙與綠洲之間
  • 作者:楊獻平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1年12月
  • 字數:197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黃沙與綠洲之間》是作家對西部邊地生命存在的詩意探尋。駱駝草、胡楊、芨芨草、蜥蜴、螞蟻,甚至於沙粒、漠風、陽光都是作家生命畫布中的重要元素。楊獻平把沙漠中各類生命存在納入作家自身的生命網路與情感空間,感其所感,思其所思,深情地描摹出沙漠生命樸素、真實的面相。自然生命或邊地民眾既是作家文學創作中審美觀照的對象,又是作家生活中命運遭際的見證。《黃沙與綠洲之間》是作家與沙漠生命對話的產物。

作品目錄

弱水流沙之地
那斯騰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人事物
秘密的河流
烏鴉或幻境
沙塵暴中的個人生活
虛構的旅行
額濟納的農民生活
唇齒之間的痕跡
在沙漠失聲痛哭
猶如蟻鳴
簡史或自畫像
夜行者
風中的河流
沙漠愛情故事
盛夏的沙漠,秋天的沙漠
巴丹吉林:落日與廢墟
疫情之下,陌生人的痛與樂
黃沙中的城與鄉
後記 從南太行到巴丹吉林

作品鑑賞

《黃沙與綠洲之間》是作家對獨特地域景觀與文化精神的詩意傳達。楊獻平說:“沙漠教給我的,或者一片地域,甚至整個西北在我身上和精神內里鐫刻與塗抹的東西,一是大氣蒼涼,二是悲天憫人,三是孤獨與寂寥,四是柔軟與剛韌。” 在楊獻平的散文中,自然之道與社會之理相互融通,地方空間意識與人文歷史情懷雙向成全,萬物本真面相與作家精神版圖相互映照,形成一個獨特的審美景觀。沙漠的神奇賦予其散文以夢幻與奇崛的色彩,沙漠的現實賦予其散文以素樸和真切的情感質地,《盛夏的沙漠,秋天的沙漠》《在沙漠失聲痛哭》《黃沙中的城與鄉》等篇章無不體現出魅力獨具的“沙漠的味道”。
散文的生命力不僅源於作家自身充沛的情感、深邃的思想,還源於作家散文話語與創作的藝術素養。《黃沙與綠洲之間》的話語具有質樸、真切、原色、透徹的特點,也具有“沙漠的味道”。狀物寫人時如沙漠的沙粒,細膩鮮活;抒情議論時如沙漠的風暴,激揚猛烈;反思內省時如沙漠的夜空,沉靜悠遠。“我們熱愛的,是這世界上那些鮮活的事物,是諸多的鮮活事物在一起時候的碰撞,乃至和諧、互助。” 楊獻平以一種詩性體驗的方式切入生命與大漠,其至情至性的文字當中,常常充滿了顆粒的質感、生命的溫度及思想的深度。比如,“沙漠裡的細水微光”就折射出一個有關生命意義的深邃命題。
作家有大情懷,其散文才有大境界。寫作是一種信仰踐行,也是一種靈魂跋涉。無論是“原生態散文”的創作實踐還是與沙漠邊緣的詩意棲居,《黃沙與綠洲之間》體現著作家對審美“境界”不懈追求。“沙漠之書”的“境界”有空間的“遼遠感”,也有歷史的“縱深感”。河西走廊、弱水流域、居延漢簡、匈奴居地、西夏黑城遺址等無不滲透出一種時代印跡,老子、玄奘、王維、馮勝、左宗棠等人的西行故事都顯現沙漠深處的人文脈息。這種“境界”中也有心靈的“澄澈感”,沙漠之思的背後是作家對宇宙人生的深刻覺解。

作品評價

可以說,《黃沙與綠洲之間》的文學敘事、藝術特色和精神特質,沒有按照精神、自然和社會“三態”進行簡單的分門別類,而是以生存的方式,“天人合美”多層交織,呈現了人與環境同生共榮的文學景觀。(封面新聞評)

出版信息

2021年12月,《黃沙與綠洲之間》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黃沙與綠洲之間》
2021年12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978-7-220-12498-3

作者簡介

楊獻平,河北沙河人。現居成都。中國作協會員。先後從軍於巴丹吉林沙漠和成都。作品見於《天涯》《中國作家》《人民文學》等刊。曾獲首屆三毛散文獎一等獎、全軍文藝優秀作品獎、在場主義散文獎、四川文學獎等。主要作品有《沙漠裡的細水微光》《黃沙與綠洲之間》《弱水流沙之地》《沙漠的巴丹吉林》等邊地散文系列,《生死故鄉》《南太行紀事》《作為故鄉的南太行》《南太行大地往事》《自然村列記》等南太行文學地理系列,以及書寫當下時代個人現實和精神困境的《中年紀》《世上最好的事情》,以及多部長、中和短篇小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