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 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唐姓、余姓、鄒姓。第一大姓為唐姓,由江西遷移至廣東潮州海陽縣留黃鄉,後遷至長樂縣錫坑口唐屋村;明末從長樂縣錫坑口唐屋村遷移至此。第二大姓為余姓,明末清初從福建遷至廣東梅州;清朝從梅州遷移至此。第三大姓為鄒姓,南宋時期從江西吉水城東遷至廣東長樂傘坑村龍潭下(今五華縣橫陂鎮);明末從長樂龍潭下遷至歸善坪山沙湖,後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250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140人;80歲以上11人,最年長者90歲(男);實際在村人口249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20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薯類、豆類、花生等。21世紀初,引進第一家企業,開始工業化歷程。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糍粑等。以前村民大多會手工編織竹製品,如竹農具、竹簸箕等。
新合路、體育路(1路、2路、8路)、黃沙坑路、坪興路穿村而過。20世紀60年代通電,1990 年通自來水,1992年通電話,1996年通網際網路,2011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籃球場、健身路徑和黃沙坑公園。
現存30座客家民居、3座炮樓。傳統民居大部分建於清朝,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
唐氏宗祠,始建於明末,2010年重修,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三進兩天井格局,內有壁畫和灰塑,外檐有飛檐飾物,祠堂內前廳小後廳大,層次分明。祠堂大門兩邊雕刻有"長唐移盛世;落居代代傳"門聯,正上方有"唐氏宗祠"匾額。後廳供奉著祖先牌位,廳堂橫樑上有精美的木雕,祠堂內有"奕葉重光"牌匾。
余氏宗祠,始建於明末,重修於1987 年,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因年代久遠,宗祠已有小部分破敗,內有牌匾"萬福朝堂""蘭桂騰芳"。
位於黃沙坑村2號的唐氏炮樓,始建於1920年,由村民唐畢主持修建,炮樓牆體為白灰砂,高4層,約10米,占地面積約70平方米,炮樓前後各8個視窗,兩側各2個視窗,
位於黃沙坑村8號的唐氏炮樓,始建於20世紀初,由唐姓村民修建,炮樓牆體為白灰砂,高4 層,約10米,占地面積約70平方米,有視窗和槍眼各20餘個,副樓1座。
位於黃沙坑村18號的老圍唐氏炮樓,始建於20世紀初,炮樓牆體為白灰砂,高4層,約10米、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有視窗20餘個,槍眼10餘個,副樓1座。
唐氏宗族、余氏宗族、鄒氏宗族分別於每年春分時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組織前往坪山赤坳墓園進行祭祖活動。
村中有唐氏宗族修纂的《唐氏族譜》和鄒氏族譜編委會編制的《鄒氏族譜》。
坪山舞麒麟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為黃耀華。黃沙坑舞麒麟是坪山舞麒麟的重要組成力量之一。舞麒麟一般由一男青年舞動麒麟頭,另一男青年舞動麒麟尾,隨著打擊樂奏出輕、重、緩、急各種節奏,表現麒麟的活動過程以及喜怒哀樂。舞麒麟活動主要在春節、喬遷、婚嫁、慶豐年等重大日子表演。
代表性人物∶
唐夢堯(1866—1900),1900年,唐夢堯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起義,擔任義軍參謀。10 月6日凌晨,宣布起義。不久後,在坪山馬欄頭被清軍捕獲,後被斬首示眾。
唐譚富(1919—1948),1943年在坪山參加東江縱隊,後任兩廣縱隊事務長,1948年在南下戰鬥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