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樓鎮(河南省新蔡縣下轄鎮)

黃樓鎮(河南省新蔡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樓鎮,新蔡縣下轄鎮,位於新蔡縣西部,被譽為新蔡縣“西大門”,地理位置優越,西距平輿縣城17公里,東距新蔡縣城25公里,北臨小洪河、小清河,境內有戚橋港、團結港通過。轄11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總面積64.6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5.8萬畝,人口39176人(2017年)。

黃樓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駐新公路(原省道S216,2014年升級為國道G328)穿境而過,大廣高速、新陽高速在境內交叉,形成黃金十字架,鎮政府所在地東距大廣高速出口5公里,西距新陽高速出口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樓鎮
  • 外文名稱:Huanglou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新蔡縣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544
  • 面積:64.6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917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
  • 車牌代碼:豫Q
基本情況,建制沿革,經濟建設,歷史文化,特色飲食,農業概況,養殖業,鵝業發展,食用菌養植,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

基本情況

黃樓鎮為新蔡縣區域重點城鎮、優先發展小城鎮。200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2009年被省委評為省級“五好鄉鎮”;2010年1月實現撤鄉建鎮,撤黃樓鄉建立黃樓鎮;2013年被省政府評為“省級生態鄉鎮”,2014年7月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鎮”。省級生態鄉鎮和全國重點鎮,目前在新蔡縣所有鄉鎮中,均為唯一。2010年新蔡縣委縣政府把黃樓鎮劃為縣第二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已入住的企業10個。
新蔡縣黃樓鎮

建制沿革

1962年設黃樓公社,1983年改鄉。2010年1月撤鄉建鎮,轄黃樓、黃寨、王港沿、小徐莊、小邢莊、石家湖、小黃樓、老培寨、前李莊、秦橋、魯莊11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黃樓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面向市場,依託科技,強力推進農村和農業結構調整,黃樓鎮已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兩大園區”和“七大基地”,既:黃樓、秦橋兩個占地各150畝的農業高效師範園區,優質小麥、棉花、蔬菜、種子繁育、食用菌、蛋雞、商品豬等七大農產品基地,黃樓鎮尤其注重實施名牌戰略,著力打造“黃樓棉花”,使之成為響譽全縣的民牌產品。黃樓鎮每年種植優質棉花都在2.5萬畝以上。勸降建立種植專業村4各,養羊、養豬、養雞專業村3個。
民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湧現出一批效益較好的民營企業,如黃樓鎮潤楠集團、藍星化工廠、板材廠、盛世綜合養殖場等。
黃樓鎮民營企業黃樓鎮民營企業

歷史文化

黃樓清朝初期,村名叫黃灣。據黃氏祖墳臥碑記載,周口人黃士旺於清朝嘉慶年間逃荒來到新蔡黃灣,該人從事“換頭”(搖撥浪鼓)生意,發跡於黃灣,成為當地首富。
道光年間,黃灣村開始建寨,開挖寨溝,磚砌寨牆,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建成。東寨門兩旁各有一圓形石墩,一墩雕龍,一墩刻鳳。封建時代,除皇宮外,其他建築物禁止雕刻龍鳳圖案。相傳是清朝一個小皇帝曾在黃灣村住過,石墩才雕有龍鳳圖案。
清朝中葉,黃士旺的孫子黃迎道有子三人-----黃懷珍、黃懷玉、黃懷璋。黃迎道依仗家產,先後給三個兒子各建一片混青瓦房院,院院有青磚樓房一座。長子的瓦房院先建,為中間院;次子的瓦房隨後建,為南院;三子的瓦房院最後建,為北院。自從黃灣有了樓房,村名更改為“黃樓”,黃樓地名由此而來。
黃樓村本來不是集鎮,土改後,鄉公所設在原黃氏瓦房院內。1956年黃樓村西頭開始建糧庫。1957年,鄉公所決定把秦橋集遷至黃樓。黃樓鎮人大主席吳浮平說,1963年黃樓建人民公社,就是扒的黃樓寨寨牆根腳的青磚下的根基。1975年春,公社對街道重新規劃,向東平移約30米,形成十字街,既現在的街道。
改革開放以後,黃樓村委又新規劃出一條東西街和一條南北街,稱為新街。短短几十年,現在的黃樓鎮已是樓房遍地,大多數樓房的牆面塗上了黃色塗料,形成黃樓鎮的特色文化符號。

特色飲食

黃樓人心靈手巧,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手工涼粉享譽一方。黃樓鎮手工涼粉歷史悠久,以純豌豆粉製成,是十分有益健康的保健食品,深受當地百姓喜愛。製作時,先把豌豆放入水中泡8個小時,放入石磨磨成碗豆漿,然後用白布把磨好的碗豆漿過濾出來,放入缸內加水壓粉,澄一夜晚。澄好後的涼粉分為兩層:上層為精粉,顏色亮白;下面為粗粉,顏色為橙黃。接著用地鍋燒開適量的水,把澄好的粉分別放入鍋內,攪勻煮熟,蓋著鍋蓋悶十分鐘。把煮熟的粉盛入盆中、冷涼,即為美味極佳的豌豆涼粉。
黃樓手工涼粉享譽一方黃樓手工涼粉享譽一方

農業概況

養殖業

高起點建成了富民、龍騰生豬養殖小區和鵝苗育雛基地、種鵝養殖基地。全年新建養雞小區6個、養鵝小區1個,新發展養殖大戶500多戶,並建立了石湖養牛專業村,老培寨養羊專業村,徐莊養豬專業村。

鵝業發展

一方面,按照集中育雛、分散養殖,育雛風險由鄉政府承擔的模式,建成了年出欄3萬隻鵝苗的養鵝育雛基地,在全縣鵝業發展工作座談會上,縣主要領導對黃樓鄉鵝業發展模式和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並在全縣予以推廣。另一方面,積極與天龍禽業公司洽談
養鵝小區建設項目,按照邊建設、邊投產、邊收益的原則,投資560萬元,在黃樓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化鵝舍15棟,目前已建成8棟,續建工程進展順利,為黃樓鄉鵝業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食用菌養植

目前,黃樓鎮建成食用菌生產基地3個,專業村1個,在建深加工企業1個,建成菇棚296座,居全縣第一位,每棚產生效益5000元,食用菌生產已成為我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受到市領導的高度關注。在秦橋村,建成了占地15.6畝,標準棚50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在石湖村,建成了占地10餘畝、標準棚40座的食用菌生產和菌種製作基地,並帶動全村1/3的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初步形成了集菌種製作、銷售和食用菌種植於一體的專業村。在王港村,建成了占地20畝,標準棚50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同時,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投資300萬元,積極籌建食用菌深加工企業。
黃樓鎮食用菌養植黃樓鎮食用菌養植
以科技服務社為依託,黃樓鎮把食用菌生產作為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新的經濟成長點,以技術推廣、服務、交流和培訓為載體,以專業村基地建設為抓手,實現了以草腐菌為主,以木腐菌為輔,以雞腿菇、香菇為主,以平菇、木耳為輔的食用菌生產發展模式。利用廢玉米芯和農作物秸稈,在樹林下種植上萬袋食用菌蘑菇。利用林下種植食用菌,既可以為食用菌遮陰,還讓林下空地產生經濟效益,一舉兩得。新建大棚130餘座,製成菌種7萬餘袋,玉米棒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箍棒”。

新農村建設

黃樓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採取“政府引導、民眾參與、建新拆舊、逐步推進”的運作模式,以集鎮商業帶動為基礎,大力發展優勢產業,著力提供產業支撐,努力打造以“中心生活居住區、公共服務區、商業休閒區、規模養殖區、高效種植區、高標準糧田示範區”六區合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綜合體。計畫建設的400套住宅,368套商用房、社區超市、社區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幼稚園現已全部竣工,530戶民眾已搬遷入住。

城鎮化建設

作為全國重點鎮,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上,黃樓鎮選擇鎮村一體化道路。黃樓鎮作為中原經濟區戰略版圖上的小城鎮之一,充分抓住國家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政策優勢,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強化鎮區對周邊的農村生產生活服務功能,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截至目前,黃樓鎮已擁有4張名片:全國重點鎮、省級生態鄉鎮、省級宜居小城鎮、省級文明鄉鎮。2014年還填補了兩個空白:瑩坤薯業填補了全縣首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的空白,潤南漆業填補了全縣首家國家級高科技企業的空白。
按照“全國重點鎮”各項指標要求,把黃樓鎮規劃為6平方公里,目前正聘請洛陽規劃設計院正在著手規劃。新規劃的黃樓鎮包括商貿物流區、居住休閒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區、高效農業種植區、規模化養殖區5大區。其中,商貿物流區又分為家電、建材、蔬菜、小商品4個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