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業英

黃業英

黃業英,採礦專家,是中國採礦科研工作傑出的組織和管理者之一。曾參與中國第一個機械化試點礦山的全過程;主持中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規模井巷掘進機械化試點研究和推廣工作;親自協調組織了國家1000萬噸級大型露天礦設備攻關和中國最大地下銅礦山的礦塊崩落法研究工作;參與和領導了許多礦山重點技改攻關項目的策劃和組織,為我國採礦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業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澄海縣
  • 出生日期:1934年6月11日
  • 職業:高級工程師
  • 畢業院校:北京鋼鐵學院
  • 主要成就:1992年確定為享受教授級待遇的高級工程師
  • 代表作品:《我院科研工作的回顧》
個人簡介,人物簡歷,科技成就,強化採礦科研管理,積極開展國內外採礦學術交流,主要論著,

個人簡介

黃業英,1934年6月11日出生於廣東省澄海縣。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重工業 建設的熱情,考入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礦山開採專業學習,195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9月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鋼鐵綜合研究所(今北京鋼鐵研究總院)採選研究室工作。1958年年初到太原鋼鐵廠(今太原鋼鐵公司)礦山勞動鍛鍊,同年10月,因採礦專業調整合併,轉到長沙有色金屬礦山科學研究所(今長沙礦山研究院,簡稱礦山院)工作至1996年退休。曾任計畫科副科長、科長、科技處副處長、處長、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等職,1984年出任院長至1994年離任。他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二、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和採礦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966年晉升為工程師,1982年為高級工程師,1992年確定為享受教授級待遇的高級工程師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黃業英從1963年起一直從事科研組織管理和領導工作。他不計個人得失,甘當人梯,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積極開拓,在有色金屬礦山開採科研中業績驕人。

人物簡歷

1934年6月11日 出生於廣東省澄海縣。
1953~1957年 在北京鋼鐵學院金屬礦山開採專業學習。
1957年 在北京鋼鐵綜合研究所工作。
1958~1963年 在長沙有色金屬礦山研究所工作。
1963~1970年 任長沙礦山研究院計畫科副科長、科長。
1970~1973年 在冶金部參加國民經濟發展“四五”計畫和長遠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
1977~1978年 在冶金部科技辦公室重點項目處工作。
1978~1994年 任長沙礦山研究院副處長、處長、副總工程師、副院長、院長。
1996年 退休。

科技成就

強化採礦科研管理

1962年,長沙礦山設計研究院科研、設計分家,成立礦山院,當時院領導考慮到1956年創立的有色金屬採礦科研工作,仍處於分散、多變、低水平重複的狀態,不能滿足礦山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決心強化組織管理以改變現狀。1963年,黃業英服從調配到計畫科負責計畫管理工作。從此,黃業英認真學習有關方針政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爭取成為採礦科研中的一名“雜”家。
經過分析研究,當時確定的組織科研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採用先進技術,解決重點礦山關鍵技術問題為主攻方向,以綜合工作隊為主要組織方式,以強化方案論證、試驗設計、質量檢查為管理重點。為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和質量,規劃建設了一批模擬和半工業化試驗室。同時狠抓科研作風建設,通過總結典型,提倡深入實際,苦幹實幹的作風。黃業英負責科研條例和規劃的起草並組織實施,是院領導的得力參謀和助手。
此後數年,礦山院在金川有色金屬公司早期建設中的採礦方法和支護技術、凡口鉛鋅礦早期建設的採礦方法、滇中銅礦緩斜厚礦體開採、銅官山火區開採以及銨油炸藥的研製推廣等一批重大技術攻關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得到冶金工業部(簡稱冶金部)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其所確立的研究方向、組織方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風為以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礦山機械化披荊斬棘
20世紀60年代初,國外採礦業經過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之後,勞動生產率和各項經濟指標有了顯著提高。這對國內解決礦山相對落後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因此,冶金部1964年決定選擇河北銅礦作為全面提高機械化水平、提高全員工效的試點礦山。經1年準備,第二年開始實施,礦山院作為主要參加單位,派出上百人的技術工作隊駐礦開展研究試驗。黃業英參加了調查選點和試點規劃,並於第三年初接任隊長。由於國家經委支持,冶金部領導親自指揮,短期內集中力量和技術裝備,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有色金屬礦山掀起了一個機械化的熱潮。後來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試點未能按計畫完成。但它給人們提供了如何實現礦山機械化的有益經驗。黃業英參與了這個集工藝改革、裝備更新和組織管理最佳化於一體,並把技術攻關、推廣試驗與民眾性革新結合起來的系統工程的全過程,因而對礦山作業特點、方法工藝與裝備的相輔相成關係,對工藝與設備配套才能更好發揮效益的經驗有了更深的理解,為日後礦山工程技術攻關的規劃和組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8年,冶金部和第一機械工業部(簡稱一機部)決定聯合組織地下礦山機械化調研,繼續推進礦山機械化工作,委派黃業英為組長,帶領20多人的調查組到有關礦山進行了3個多月的深入調研。由於兩部參加調查的人員緊密合作,調研報告充分體現了製造、使用和科研的結合;引進仿製、研製創新和民眾性改革的結合。針對不同礦山生產條件,提出了具體的推廣建議,並認真考慮了新設備使用中的培訓、維修與備件供應問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報告,得到兩部領導的充分肯定。這些意見,對礦山機械化起到了指導作用,為礦山裝備製造的新產品規劃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0世紀70年代中,礦山建設事業發展很快,井巷掘進速度成為礦山建設的關鍵。礦山院根據機械化試點的經驗,提出以新設備新工藝配套,實現快速成巷成井,推動井巷掘進技術發展的新構想,並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1974年,礦山院與新晃汞礦合作,在該礦開展新設備和月成巷千米的快速掘進施工試驗,創下1056.8米的好成績,在國內首次突破月成巷千米大關,產生了很大影響。1975年,煤炭、冶金、一機等三部聯合組織了豎井掘進機械化會戰,提出以新設備、新工藝配套達到月成井100米的目標。工作歷時3年,礦山院作為主力科研隊伍,與銅陵有色金屬井巷公司、第十五冶金建設公司和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井巷公司合作,使用自己設計研製的鑽架和抓岩機,創下月成井超百米和連續保持3個月的優異成績。兩項試驗都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業英經常深入礦山現場,主持攻關計畫和制定技術方案,在方案制訂和施工組織上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也是試點工作總結的主要執筆者,他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不斷創新的奮發精神,為我國礦山機械化披荊斬棘,努力奮鬥。
為行業科技進步殫思極慮
197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四個五年計畫(簡稱“四五”,下類同)即將開始,黃業英被抽調到冶金部參加計畫編制工作。當時礦山發展速度滯後,影響到冶金工業的快速發展,解決礦山問題成為領導決策的重點。此時,他重點參加了兩項工作:一是礦山技術進步調研,提出加速解決礦山急需的重點課題以促進技術進步的建議,如深凹露天開採、穿孔設備更新以及氧化礦選礦等。二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20年來的礦山技術經濟統計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編成《礦山基本情況資料》。這些都為國家計委和冶金部對礦山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1973年,黃業英參加冶金部長遠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分工負責採礦專業部分的編寫。黃業英在起草規劃的同時,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技術資料,研究分析採礦技術的發展動向,編寫了《國內外採礦科技發展基本情況》一書供領導參考,並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印發,作為規劃的背景材料。
1977年至1978年,黃業英被借調到冶金部科技辦公室重點項目處工作,負責地質、採礦重點項目管理和專業技術歸口,並參與了部內有關專業技術問題的會審與討論。在此期間,使他更深刻地了解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全國礦山基本情況和組織領導方法,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同時,他以礦山院組織管理者身份參加了行業工作,更直接反映了科研單位對採礦科技發展的構想和建議,更好地了解國家對採礦工業和採礦科技的部署,有利於採礦科研計畫與國家計畫的緊密銜接。
1978年,黃業英被礦山院委任為科技處副處長,1979年被任命為院副總工程師兼科技處處長,1982年任副院長。十幾年的鍛鍊,他已成為一個能夠全面把握採礦科技發展方向的科研組織領導者。礦山院也因為在重點礦山開採技術難題攻關和礦山機械化、露天礦用鑽具、乳化炸藥等重大研究課題中做出突出貢獻而確立了在全國採礦科研中的領先地位。
為了迎接新的科技繁榮的到來,1980年,他發表了《我院科研工作的回顧》一文,回顧了礦山院20多年來的科研工作歷程、總結了經驗教訓並對今後工作提出了構想。文章引起國內同行的關注,認為它對採礦科研工作的組織能起到十分有益的啟示作用。
“六五”計畫中,國家對礦山建設的發展十分重視,黃業英把握有利時機,組織科研人員對礦山建設發展中的重大技術課題展開調研、論證,主動提出建議報告。由於工作紮實,在冶金部“六五”重點科研計畫和國家重點科研攻關計畫中,礦山院承擔的任務占有很大的比重,承擔了露天礦大型設備的研製、金川和大廠資源綜合利用中礦山開採技術的研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這些項目多是重點礦山基建前期或技術改造中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或是國家需要重點發展的裝備。
1984年初,黃業英走上院長領導崗位。10年任期內他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團結同志,奮勇拼搏,創下令人難忘的業績,為改革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當初的礦山院經濟基礎薄弱,加之礦山行業效益差和科研成果商品化較難,要走向自主經營,壓力很大。他積極推動內部改革,充分發揮基層幹部、科技人員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建立新的經營機制,促進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為產業部門的重點科研機構,科研為生產建設服務應該始終放在首要的位置。此時,1000萬噸級大型露天設備攻關作為冶金部的露天礦山重大設備研製項目,經論證被確定為國務院重大裝備辦公定的攻關項目。礦山院承擔了大部分研製項目,任務繁重。黃業英全力支持這一工作,親自組織協調,參加方案論證和重大試驗活動,並在院裡建立一批測試裝置。“六五”末期,圓滿完成了攻關任務,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也因具體參與MK154 電動輪汽車研製的組織和試驗研究,被授予國家技術進步一等獎和冶金部技術進步一等獎的獎章和證書。同時,他又親自參與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銅礦峪銅礦礦塊崩落法研究項目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曾多次到金川有色金屬公司、大廠礦務局、凡口鉛鋅礦、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等重點研究項目試驗現場,參與制定方案和協調。
黃業英認為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自主經營,是科技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研究院只有根據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發展科研事業,同時堅決慎重地發展科技產業,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據此,他和領導班子對科研工作做出總的規劃和部署,在確保完成“六五”重點科研計畫和行業任務的前提下,做出了實行課題承包的技術經濟責任制、面向社會承攬橫向科研諮詢任務的決策,調動了科技人員承擔任務的積極性,在執行重點研究計畫的同時,橫向研究諮詢任務增長很快,科研收入連年增加,在取得高水平成果、提高競爭能力的同時,取得了更好的經濟效益。
他根據礦山發展的需要和礦山院已有的工作基礎,確立了採礦科研工作必須抓好的重點和方向:如大型露天礦鑿、裝、運及炸藥連續乳化裝備等主要輔助設備的研製,膠結充填採礦、大直徑深孔採礦、自然或強制礦塊崩落採礦技術的研究,無軌採礦設備、天井鑽機以及新型電子儀器儀表的研製,礦山水治理技術、錨噴支護技術和混凝土添加劑以及高壓水射流技術的研究與套用等。
為了保證重點任務的圓滿完成,提高科研質量,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如:加強重點項目技術方案論證,提高創造性和科學性;發揮試驗室作用,提高現場試驗方案的可靠性;對重點科研成果,除上級獎勵外,院另加獎勵;設立科研基金,支持創新性的準備項目,吸引人才充實重點項目等。以上這些措施為圓滿完成有色、冶金、黃金礦山的國家重點和部管重點項目提供了保障,從而使我國金屬礦山的科技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使一些重點礦山的技術裝備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礦山院在解決礦山技術難題中的實力和貢獻,也受到更加廣泛的認可。
這一時期,許多採礦技術和工藝都有較大發展,例如:充填採礦法在分層充填基礎上發展了高分層以及分段充填採礦法;充填工藝從原來人工細砂、分級尾砂發展為高濃度全尾砂自流充填以及塊石膠結充填等;大直徑深孔採礦發展為高階段開採;自行研製的連續乳化炸藥生產裝置投入使用;遙控振動壓路機和鏟運機試製成功;盲天井鑽機及20噸井下汽車的研製試驗;多點大面積岩移監控系統的研製等等。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礦山院準備多年的深海採礦和原地溶浸採礦也列項開展了研究工作。
與此同時,為了礦山院的長遠生存和發展,黃業英堅定地支持發展科技產業。在總結改革初期綜合經營的經驗教訓之後,他迅速而有步驟地將部分有條件的科研成果推上了產業化的道路。建立了礦山機械、鑽具、特種油缸、電子儀表、電控設備、超硬材料及工具和工業用氣等產業。這些企業,集科研、推廣和試製、生產於一身,提供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科技產業。
黃業英主持工作期間,礦山院獲得的重大科研獎勵有:1000 萬噸級露天礦大型設備攻關和金川資源綜合利用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另有國家發明獎6項;全國科學大會獎24項;國家及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300餘項。被公認為是礦山院歷史上一個成果豐碩的繁榮時期。由於科研工作的發展和科技產業的初具規模,經濟收益有了顯著的提高,在改善職工生活的同時,大大增強了研究院的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國家科委首次發布全國科研院所的評估結果,礦山院在全國300所工業重點研究機構中科研實力排第二十一位(有色金屬系統第三位),運行績效排第二十五位(有色金屬系統第二位)。在他的帶領下,研究院為今後的生存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他的工作也得到領導和民眾的充分肯定。

積極開展國內外採礦學術交流

黃業英認為學會工作除了促進科技事業的繁榮之外,還是聯繫有色金屬系統礦山和經常參加學會活動的其他礦山企業、掌握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採礦學術委員會(簡稱採礦學委會)針對礦山技術進步的需求,依靠礦山企業的支持,克服資金等困難,開展了膠結充填採礦技術、低品位礦床開採、無軌化採礦、礦山水治理、小礦山開採等專題學術交流與研討活動,以及一些綜合性技術交流和專題講習班,參加者十分踴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採礦學委會還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1990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四屆世界採礦大會後,採礦學委會在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支持下,組團參加了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屆世界採礦大會。與兄弟學會聯合先後在長沙、桂林舉辦了兩次中、日漿體輸送技術交流會。1998年,由採礦學委會組織論文,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首次組團出席了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六屆充填採礦國際交流會,充分展示了我國充填採礦的成就,並作為主要使用該技術的國家,進入國際充填採礦委員會,參與討論決定今後的國際交流活動。
為闡明有色金屬採礦科技的成就和發展方向,在第二屆至第六屆全國採礦學術會議上,黃業英都親自組織撰寫綜合性論文。為了介紹國外充填採礦技術成就與經驗,促進中國充填採礦技術的提高與發展,近年來,在金川有色金屬公司支持下,他組織編譯了《國外充填採礦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和《第六屆國際充填採礦會議論文選編》兩個文集。
由於他對工作的重視,並打下了十分廣泛的民眾基礎,採礦學委會也因此成為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最活躍的學術委員會之一,多次受到表彰,在礦山行業中有很大影響。

主要論著

1 黃業英.中國金屬礦山採礦技術發展的回顧與展望.長沙礦山研究院刊,1986,6(4):1~8.
2 黃業英.關於勞動生產率問題的淺見.長沙礦山研究院院刊,1988,8(1):10~19.
3 黃業英.第三次全國採礦學術會議論文集·地下大直徑深孔採礦技術的發展及今後任務.長沙:長沙礦山研究院,1989
4 黃業英.第十四屆世界採礦大會論文集·中國有色金屬採礦科技的進步及本世紀末的發展前景.北京:第十四屆世界採礦大會中國組委會,1990
5 黃業英.第四次全國採礦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金屬礦山地下採礦工藝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南京:第四屆全國採礦學術會議組委會,1993
6 黃業英,等.第五屆全國採礦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有色金屬地下礦山採礦科學技術的新進展.成都:第五屆全國採礦學術會議組委會,19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