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黃梅戲傳統劇目探微
- 作者:桂也丹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1日
- 頁數:369 頁
- 定價:10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7198739
- 千字數:455
- 責任編輯:郭靜
- 印刷時間:2017-12-01
黃梅戲傳統劇目探微,是武漢大學出版社於2017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該書對黃梅戲傳統劇目的歷史淵源進行文化透視研究,在觀念、視角、方法上為黃梅戲藝術基礎研究開闢新的路徑。重點定位在文本研究和文本的社會文化載體研究上,注...
黃梅戲傳統劇目包括三十六本大戲、七十二出小戲。三十六本大戲 (註:“——”後是其別名)1、《天仙配》——《董永賣身》、《七姐下凡》、《槐蔭記》2—4、《張朝宗告經承》——《張朝宗告漕》,此劇分上、中、下三本 5、《鸚哥記》:《西樓會》是其中一折 6、《金釵記》:《春香鬧學》是其中一折 7...
《回門》,是2008年6月,黃梅縣黃梅戲劇院赴歐洲芬蘭演出的傳統小戲。《回門》受到海外觀眾的熱烈歡迎。黃梅戲又名黃梅調,是源自黃梅縣一帶的採茶調,傳統劇目的故事多發生在湖北黃梅一帶,初期演出的形式,多為小旦、小生或加小丑,叫兩小戲、三小戲。黃梅小戲 黃梅戲劇目是在黃梅採茶戲傳統劇目“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
慈母淚,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劇院演出傳統劇目。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現流行於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地。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與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
黃梅戲《徽州女人》於1999年6月在安徽合肥首演,是戲曲舞台上的經典劇目和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該劇講述了一百年前發生在安徽徽州一個閉塞村落中的悽美故事——十五歲的少女懷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坐上花轎,卻在婆家開始了對未曾謀面的丈夫的漫長等待。通過一個女人“嫁、盼、吟、歸”的四個過程,以...
《過界嶺》,又名《上竹山》,是黃梅戲傳統劇目的七十二出小戲(七十二小出)之一,《過界嶺》取材於黃梅的真人真事,1956年,項雅頌挖掘整理傳統戲《過界嶺》赴省會演,榮獲劇本獎和演出獎。王藝修扮演於老四,黃梅縣新生劇團(黃梅縣黃梅戲劇院的前身)的創始人之一樂柯記飾演張二女,獲湖北省首屆戲曲會演榮譽獎。19...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劇目歷史 劇本演變 《天仙配》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據東漢董永遇仙故事編成的,最先編入話本的是宋元時期《董永遇仙傳》;最早編成雜劇是在元代,僅...
《黃梅戲傳統劇目連環畫》是2019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黃梅戲傳統劇目連環畫》(全六冊)以36部黃梅戲傳統劇目為樣本,突破傳統集成式圖書編纂形式,藉助生動活潑的連環畫的表現形式,進行場景回放,集繪畫、故事於一身,把舞台濃縮於筆端,力求淋漓盡致地表現戲文的象徵寓意、角色的命運歸宿、情景的跌宕...
三娘教子 《三娘教子》,又名《斷機教子》,黃梅戲傳統折子戲。《黃梅戲傳統劇目彙編》第13集刊錄張敦友述錄本。角色人物 王春娥(正旦)、薛義(小生)、薛保(老生)。
《春香鬧學》是黃梅戲傳統劇目《金釵記》(又名《百花亭》)中一折。歷史沿革 該劇由陸洪非根據老藝人口述本整理。著重於塑造春香機智活潑的性格,增強作品的生活情趣。經由時白林編曲,安徽省黃梅戲劇團首演,潘璟琍、熊少雲主演。1958年10月由安徽省電影製片廠拍攝並收入《安徽戲曲集錦》影片中。內容簡介 書生王金榮...
《紅羅帕》是由吳瓊黃梅戲工作室、馬鞍山市黃梅戲劇團聯合製作的黃梅戲劇目,改編自黃梅戲傳統劇目《羅帕記》。該劇目講述了陳賽金不屈服命運的作弄、不甘心背負著恥辱,在逆境中倔強的生存下來,由一個柔弱、善良、尊貴的尚書女、舉人妻,淪落街頭生下孩子,成為一個自食其力、幫工為奴的女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為了...
² 論黃梅戲“多祖現象” 王平 《文藝爭鳴》 2011.3 ² 明清兩代安徽貴池儺戲探微 王平 《戲曲研究》 2005.6 ² 論貴池儺戲“非故事性劇目” 王平 《民族藝術》2010.3 ² 衝出戲曲困境的藝術探索——論新創黃梅戲《美人蕉》 王平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2009.2 ² 經典神話...
據 桂也丹編著. 黃梅戲傳統劇目探微介紹,主要人物分別為市郊農民王小中及妻子李荷花 表演評價 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黃梅戲演員王少舫應中國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之約,錄製了《夫妻觀燈》的電影資料,但這一版本並不是完整版(好在尚有完整版錄音)。此版中的嚴鳳英演得出神入化,堪稱絕唱;王少舫沉穩老道,只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