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村(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社區轄自然村)

黃村(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社區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社區,位於虎門鎮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6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有四馬、五馬山,村東有大沙河,西北有鯽魚崗水庫。相鄰自然村有陳村、赤崗、龍眼、北柵西坊村。2015年末,黃村戶籍人口為576人。

清末,黃村境域屬東莞縣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五區北山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九區、北柵大鄉,1958年,屬虎門人民公社北柵大隊,1976年,屬虎門人民公社陳黃村生產大隊,1987年,屬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管理區,1999年後,先後屬虎門鎮黃村行政村、黃村社區。

2015年,黃村有工業企業38家,其中外資企業7家,民營企業31家(含1家上市公司),涉及行業有電線電纜、家具、燈飾、五金、電子產品、印刷品、鞋材等。另有個體私營商業戶約180家。村集體資產總額1.56億元,總收入241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社區
  • 地理位置:虎門鎮北部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576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清末,黃村境域屬東莞縣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北山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九區、北柵大鄉。
1958年,屬虎門人民公社北柵大隊。
1976年,屬虎門人民公社陳黃村生產大隊。
1987年,屬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管理區。
1999年後,先後屬虎門鎮黃村行政村、黃村社區。

行政區劃

黃村為東莞市虎門鎮黃村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黃村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21011。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黃村,位於虎門鎮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6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有四馬、五馬山,村東有大沙河,西北有鯽魚崗水庫。相鄰自然村有陳村、赤崗、龍眼、北柵西坊村。
虎門鎮黃村社區居民委員會

人口

2015年末,黃村戶籍人口576人,其中男294人,女282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6歲(女)。外來暫住人口3000人。
黃村
黃村

經濟

黃村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甘蔗、香蕉、花生、薯類、蔬菜為主,同時利用山坡種植柑橘、荔枝、番荔枝等。改革開放後,隨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
2015年,黃村有工業企業38家,其中外資企業7家,民營企業31家(含1家上市公司),涉及行業有電線電纜、家具、燈飾、五金、電子產品、印刷品、鞋材等。另有個體私營商業戶約180家。村集體資產總額1.56億元,總收入241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黃村村內有幼稚園1所。

文體事業

2015年末,黃村有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2個,文化廣場1個,長壽公園、老人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各1個,文化舞台3個,圖書館1座(2015年藏書2000冊)。

基礎設施

1972年,黃村通電。1991年,通電話。1995年,通自來水。1998年,通網際網路。2001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黃村有環莞快速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北柵陳姓村民在此地興建土廬,從福建、鶴山、樟木頭等地招收佃農代為耕種,佃農在此繁衍立村,因村民多姓黃而名為“黃村”。
  • 傳統民居
黃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
  • 世居村民
黃村世居村民有黃、李、陳、張、林等姓,以黃姓為主。北宋初,黃氏先祖從湖北雲夢遷至福建邵武,南宋初遷至東莞縣厚街大逕,清末再遷至此地。
  • 本地方言
黃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客家話。
  • 當地風俗
民間有客家燜鵝典故。從前,客家人較貧窮,普遍喜歡養鵝。每到過年時,客家人拿出很多糧食把鵝餵得肥肥胖胖與鄰居家的比較,以誰家的鵝最肥胖來顯示誰家人最勤勞、能幹。每年臘月三十晚上,每家每戶都會精心製作一道燜鵝作為年夜飯的主菜,圖“過肥年”的好兆頭。客家人認為,過年沒有鵝就不像過年,有鵝就能過肥年。因此,過年吃燜鵝成為黃村人的主要習俗。

地方特產

黃村食品有客家燜鵝。

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黃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