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文

黃景文

黃景文(1913—1983),廣東惠陽縣澳頭鎮人。民國21年(1932)入廣州黃埔海軍學校第十九期。民國28年(1939)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地下黨廣東高州專署學生總隊總支組織委員,遂溪縣二區區委委員、吳(川)廉(江)特派員。民國33年(1944)7月任南路人民抗日游擊隊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景文
  • 籍貫:廣東惠陽縣澳頭鎮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83年
  • 畢業院校:黃埔海軍學校
  • 主要成就:1955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勳章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民國34年(1945)5月起任廣東南路人民解放軍第二支隊長、第一團長。在張炎將軍部隊參加抗戰,民國35年(1946)率部至越南整訓,受聘為越南人民軍總部高級步校軍事顧問。民國36年至民國38年(1947—1949),歷任中共粵桂邊區工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司令部參謀長,邊縱第一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軍政大學第四分校教育長。1950年赴朝鮮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務處長。1952年任哈爾濱中央軍事工程學院海軍系黨委書記、主任。1966年3月,任錦西海軍第二十三所訓練基地第二部部長。1978年任海軍試驗基地司令員。
1955年授上校軍銜。1960年授大校軍銜。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時獲朝鮮國家榮譽勳章。1955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勳章。

人物事跡

1940年夏,正值國民黨頑固派掀起反共高潮,革命形勢比較惡劣,他奉黨組織之命,由張炎將軍開辦的廣東南路抗日游擊幹部補訓隊撤退到遂溪縣。他和愛人李夏湘均以教師的身份為掩護,分別在遂溪東區甘林村和田寮村的鄉村國小教書,開展革命活動。黃景文同志到東區後參加區委,負責宣傳工作,每逢白天課餘時間,他就同農民一起耕田種地,晚上則在夜校教農民識字、唱歌,宣傳抗日救國思想。他在甘林村前後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他平易近人、熱情待人的個性,艱苦、深入的生活作風,認真、細緻、慎重、靈活的工作態度和方法,使他同甘林村的民眾結下了深情厚誼,同時也使甘林村的抗日宣傳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氣氛熱烈。他和李華良經常組織甘林村的民眾,男女分組歌詠比賽,寓教於樂,很受民眾歡迎。
1940年11月,中共南路特委根據形勢的需要,在湛江市區陳屋港村秘密舉辦區以上黨員幹部訓練班,對各地的幹部進行形勢、革命氣節和游擊戰爭知識的教育。這時,黃景文同志離開了甘林村,參加了特委舉辦的訓練班工作,負責講授抗日游擊戰爭這個課題。他講課時,很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勢教育與軍事教育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因此,他的課講得很成功。
1941年“皖南事件”後,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達到了頂點。由於形勢的變化和工作上的需要,不久黃景文同志也轉到吳(川)廉(江)邊工作。1943年2月,日軍侵占了雷州半島,吳梅及化廉邊地區變成了抗日前線,黃景文同志任吳(川)廉(江)邊特派員,此後,他積極領導這些地區的黨組織,廣泛發動民眾,組建抗日武裝,大力開展武裝鬥爭。他所部署和指揮的兩家灘拱橋伏擊戰和鉤鐮嶺戰鬥,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在廉化吳邊率先燃起了武裝抗日的烽火,在南路地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45年1月,他帶領廉吳邊的抗日武裝,參加以吳川為重點的南路抗日武裝起義,後相繼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第1支隊長、第1團(後稱老1團)團長,在實際鬥爭中施展軍事才華,為南路地區的抗日武裝鬥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日本投降後,大批國民黨軍隊進駐南路,名為接受雷州半島日軍投降,實質是大舉“圍剿”革命武裝。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南路特委決定由黃景文、唐才猷率領主力老1團西進十萬大山(後入越休整和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鬥爭)。
全國解放後,在沙場上轉戰了多年的黃景文同志,不思解甲,仍然依戀著艱苦的軍旅生活,在錦州海軍基地任副司令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