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歷
1926年3月12日,黃旭華出生於廣東汕尾市紅海灣區田調鎮一個鄉醫之家,名曰“黃紹強”。
1938年,黃紹強和大哥趕往遷廣東揭西山區的聿懷中學求學。國中肄業於汕頭
聿懷中學。
1940年夏,戰事吃緊,黃紹強已無法堅持在聿懷的學習,意欲追隨大哥去廣西桂林中學讀書,北上梅州,因錯過考期前行受阻。
1941年夏初,黃紹強經興寧、越韶關、奔坪石、掠湘南,經過整整兩個月終於在8月初抵達桂林,並順利通過桂林中學的入學考試,並改名“黃旭華”,取自“旭日榮華”。
1944年,黃旭華幾經輾轉到了
重慶,進入國民政府為流亡學生開辦的大學特設先修班。後被保送到中央大學航空系,接著又以第一名考上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
1945年,黃旭華被保送到中央大學航空系,接著又以第一名考上國立交通大學。
1949年,黃旭華畢業於交通大學造船系,成為中共預備黨員。7月,黃旭華被選派到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學習。先後在上海軍管會船舶建造處、上海招商局(海運局)工作。
1952年秋,黃旭華被調往港務局擔任團委書記。
1954年,黃旭華被調到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選送參加蘇聯援助中國的幾型艦船的轉讓製造和仿製工作。
1956年,黃旭華與同事李世英結婚。
1958年,黃旭華調到北京海軍,任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1年11月,黃旭華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5年,研究所組建,黃旭華任副總工程師。
1966年,黃旭華和一批技術人員進駐遼寧的荒島葫蘆島。
1970年,黃旭華主持設計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1983年,黃旭華被任命為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1988年,在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深潛試驗和水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後,黃旭華把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製人員,此後致力於為核潛艇的研製獻計獻策,促進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作為核潛艇技術領域的帶頭人,黃旭華率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型號研製,培養鍛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設計大師兩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兩位、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1位、型號總設計師7位、型號副總設計師30餘位。
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黃旭華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全國道德模範”“潮汕星河成就獎”等多項榮譽。12月8日,黃旭華捐給母校白沙中學和白沙國小各10萬元港幣,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12月21日,黃旭華從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中拿出20萬元港幣捐贈給中船重工719所離退休及社區管理辦公室,用於幫助有困難的離退休職工。
主要貢獻
核潛艇
參研人員只參加過蘇制常規潛艇的仿製工作,至於核潛艇是什麼樣的,誰都沒見過。沒有90厘米厚鋼材的加工設備,潛艇專用的特殊鋼板的研製工作也沒有開始,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的成功爆炸才使解決了核動力問題,“09工程”才取得了進展。
黃旭華帶領設計人員搞出了比常規流線型潛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潛艇,同時解決了核潛艇的操縱性問題。國外的
技術封鎖加大的研發的困難程度。某國為加強飛彈發射時艇身的穩定性,專門設計了一節艙來安放一個重達65噸的大陀螺,水下空間異常珍貴,占用了潛艇的黃金空間。經過反覆計算、分析、研究,通過調整核潛艇內設備布局,黃旭華團隊解決了65噸大陀螺的問題,為潛艇節省了空間,而且搖擺角,
縱傾角、
偏航角、
升沉都接近於零。
從1970年到1981年,中國陸續實現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一艘飛彈核潛艇順利下水,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建軍節)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1988年中國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又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報復力量的國家。
深潛實驗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時,核潛艇的艇殼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壓力,黃旭華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並獲得成功,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獲獎記錄
黃旭華曾先後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獲國防科工委二等獎,參與完成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飛彈核潛艇研製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總公司勞動模範。
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2017年10月25日,榮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7年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
2018年3月20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2018年11月9日,黃旭華獲公示為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表彰推薦人選。
個人生活
隱姓埋名
由於嚴格的保密制度,長期以來,黃旭華不能向親友透露自己實際上是乾什麼的,也由於研製工作實在太緊張,從1958~1986年,他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海豐探望雙親。直到2013年,他的事跡逐漸“曝光”,親友們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探視老母,95歲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30年後再相見,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髮。面對親人,面對事業,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寂然無名。
艱苦樸素
他的辦公室里沒有空調,分房時挑了沒人要的頂層,夏季室內溫度經常達到39.5攝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裡裝了一台空調。黃旭華沒有專車,所里最好的兩輛小車是買了幾年的“桑塔納”。黃旭華名片上面只有分機號碼。
家庭成員
黃義林(又名黃育黎、黃樹榖),出生於揭陽縣玉湖鎮新寮村。
曾慎其,出生於揭西縣五經富鎮水門。
李世英,1956年與同事黃旭華結婚。
女兒黃燕妮、黃峻。
人物評價
感動中國頒獎詞: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群,他們就是魯迅先生所講的——“中國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