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斷腸草

黃斷腸草

黃斷腸草,中藥名。為罌粟科植物南黃紫堇Corydalis davidii Franch.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鎮痛,止血之功效。用於溫病及流感發熱,胃痛,咳血,骨折,跌打損傷,瘡癤腫痛,牛皮癬,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別稱:斷腸草、老龍草、土黃芩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罌粟目
  • :罌粟科
  • :紫堇屬
  • :南黃紫堇
  • 分布區域:四川南部、貴州西北部、雲南東北部
  • 採集時間:春、夏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苦,涼。

歸經

歸胃、肝、脾經。

功效

清熱解毒,鎮痛,止血。

主治

用於溫病及流感發熱,胃痛,咳血,骨折,跌打損傷,瘡癤腫痛,牛皮癬,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黃斷腸草,魚腥草各9-12g,水煎服。
2、治瘡癤腫毒:南黃紫堇適量,水煎洗患處。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服,2-3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春、夏季采,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南黃紫堇,多年生草本,高50-75cm,無毛。根莖斜生,有分枝,莖直立。葉互生;葉柄短;葉片輪廓三角形,長5-12cm,三至四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常為3對,具細柄,末回裂片無柄,倒卵形至卵形,長10-20mm,先端圓鈍,具短尖,全緣。總狀花序頂生,長6-10cm,疏生花數朵;苞片狹,長2-5mm;花梗較苞片略長;花冠黃色,長18-22mm,外輪上瓣距細長,占全瓣長的2/3,平直或微向上彎。蒴果近條形,長10-15mm,寬約2mm,略有淺縊數道。種子1列,4-5枚。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2800m 的草坡林下。分布於四川南部、貴州西北部、雲南東北部。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略彎曲,直徑約1.5cm,表面灰棕色,具細縱紋,有多數橫向裂隙及少數支根痕。質堅硬,橫切麵皮部灰棕色,木部淡黃色,導管群呈放射狀,木射線深黃色。味苦。

藥理作用

1、鎮痛作用。
2、鎮靜作用。
3、抗炎作用。
4、散瞳作用。
5、抗腫瘤作用。
6、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7、對心臟及循環系統的影響。
8、對平滑肌的影響。
9、其他作用,鉤吻鹼無箭毒樣作用,不麻痹神經節。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感冒發燒,流行性感冒,胃痛,跌打損傷,骨折,瘡癤,牛皮癬和蛇咬傷等。

相關論述

《中草藥》1984,(6):35:“清熱止痛。治熱性傳染病,胃炎,胃潰瘍,流感發燒;外敷治瘡癤腫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