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廷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安慶
- 出生日期:1918年2月
- 逝世日期:2009年11月11日
- 職業:海軍軍官,大學老師
- 畢業院校: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 主要成就:諾曼地登陸
- 代表作品:法國榮譽勛位騎士勳章
生平,受勛,終年,
生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反攻階段,中國的抗日戰爭正處在“相持階段”。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經過精心籌備,召開了一次旨在加強海軍建設的特別會議。會議最終達成共識:派遣一批精英出國留學,為以後的海軍發展做好準備。隨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籌備處通過嚴格篩選,在上千名海軍軍官中挑選了85人,其中60人去美國,25人去英國。
1943年6月接到錄取通知。他們先從重慶到昆明,在昆明乘坐美國人的飛機穿越喜馬拉雅山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後搭火車到孟買,乘商船前往英國。
當時德國潛艇對反法西斯同盟國實行海上封鎖,商船必須有海軍艦隊護航才安全。這25人乘坐的商船所在船隊,就是由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護航的。沒想到,船隊行駛到地中海還真碰上了德國潛艇,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們平生第一次見識了真正的海戰:兩艘驅逐艦脫離編隊向潛艇進攻,一艘驅逐艦負責用儀器跟蹤潛艇,鎖定目標、發出指示,另一艘則發射深水炸彈攻擊德國潛艇。各艦的密切協同,讓德國潛艇占不到半點便宜,最終狼狽逃竄。就這樣,留學生們輾轉多地,歷盡艱險,1943年11月初抵達英國。
在赴英留學的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朴茨茅斯輪機學校學習輪機專業,而有著百年悠久歷史的格林尼治海軍學院則為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和黃廷鑫等21名中國留學生專設了一個“中國班”,一切按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要求,為他們系統教授英語、航海、魚雷、槍炮等課程。
1944年3至5月在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的學習結束後,英國皇家海軍根據戰時需要,24名中國海軍軍官被分配到英國海軍各大型現役軍艦上參戰、實習。
將這些留學生派往各個戰區,登艦實習。黃廷鑫、王顯瓊、葛敦華被分配到“搜尋者”號輕型航空母艦,他們在艦上的職務是航海值更副官。盧東閣和郭成森等則登上了“肯特”號重型巡洋艦。
黃廷鑫登上的“搜尋者”號是一艘由美國製造、一萬噸級、能載25架飛機的輕型航空母艦,主要執行護航任務。在“搜尋者”號上,黃廷鑫擔任副值更官。“我主要負責觀測航母在海上的角度和在編隊中的位置,這可不是一個輕鬆的差事。”老人回憶說,“航母必須根據風向、水流來決定航行的狀態,從而保證飛機順利起降。同時,航空母艦在航行時,值更官要時刻監視飛機換班、在天空飛行是否有異常等情況。”
1944年6月2日午夜,“搜尋者”號悄悄離開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港,駛向英吉利海峽南端。當時黃廷鑫等普通軍官,並不知道“搜尋者”號執行的反潛和警戒任務,正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諾曼第戰役的組成部分。
6月5日晚,不是黃廷鑫值班,連日勞累的他很快就在宿舍睡著了。此時,“搜尋者”號離諾曼第海峽只有六七十海里(約120公里)。
6月6日早上7點左右,黃廷鑫在艦上餐廳里用餐時,突然聽到英國電台說:「我們的飛機已經在諾曼第實施空降。」聽到這個訊息大家十分高興,但很快又開始擔心起來:盟軍部隊在諾曼第能站得住腳么?類似敦刻爾克的大撤退是否還會重演呢?黃廷鑫後來回憶:「吃完早餐就來到駕駛台值班,我看見飛機都是一排一排地出發,對敵方進行地毯式的轟炸……天空中的飛機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一掠而過,就像天空中的飛鳥……」。
1944年底,“搜尋者”號回到英國,黃廷鑫也結束了在航空母艦上的服役經歷。
接下來的一年中,黃廷鑫和他的同學們全都回到英國本土,進行第二階段的海軍課程學習。學習期間,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底,黃廷鑫又被派到英國太平洋艦隊實習。
1946年初夏,黃廷鑫已完成全部學習課程,經英國方面同意後,從香港離英艦回國。
1948年黃廷鑫回到中國,任職南京國民黨海軍司令部作戰處少校參謀。在國民黨撤退台灣時他選擇了留在內地,並參加中國人民海軍。
1949年後黃廷鑫在上海參加了新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先後任護衛艦“武昌”號副艦長、第六艦隊槍炮業務長、華東軍區海軍槍炮業務長、大連海軍學院教員,授大尉軍銜。
受勛
“我們以這枚勳章來表示對所有參加過這場戰役的中國人的感謝。這枚勳章代表了法國對您的感激和謝意,法國感謝您參加世界最重大的軍事行動之一――諾曼第登入。法國永遠忘不了1944年6月6日,法國也忘不了幫助我們從納粹的凶蠻中解救了祖國和疆土的人們。”薛翰說。
終年
黃廷鑫因帕金森綜合症長期臥床休養,2009年11月11日因器官衰竭在杭州病逝,享壽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