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灰綠色
草本。根肉質,多數,簇生。莖直立,高15-80厘米,光滑,基部直徑2-9毫米,被厚密的褐色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和莖基部葉具柄,柄長達21.5厘米,全部或上半部具翅,翅全緣或有齒,寬窄不等,光滑,基部具鞘,紫紅色,
葉片卵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5厘米,寬1.3-11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全緣至有齒,邊緣有時略反卷,基部楔形,有時近平截,突然狹縮,下延成翅柄,兩面光滑,
葉脈羽狀或有時近平行;莖生葉小,無柄,卵形、卵狀披針形至線形,長於節間,稀上部者較短,先端急尖至漸尖,常筒狀抱莖。
總狀
花序長4.5-22厘米,密集或上部密集,下部疏離;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達6厘米,向上漸短;花序梗長3-10(20)毫米,被白色蛛絲狀柔毛。頭狀花序輻射狀,常多數,稀單生;小苞片絲狀;總苞陀螺形或杯狀,長7-10毫米,一般寬6-9毫米,稀在單生頭狀花序較寬,總苞片10-14,2層,長圓形或狹披針形,寬1.5-5毫米,先端鈍至漸尖而呈尾狀,背部光滑或幼時有毛,具寬或窄的膜質邊緣。
舌狀花5-14,黃色,舌片線形,長8-22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急尖,管部長約4毫米;
管狀花多數,長7-8毫米,管部長約3毫米,檐部楔形,窄狹,冠毛白色與
花冠等長。瘦果長圓形,長約5毫米,光滑。花果期7-9月。
主要變種
黃毛帚橐吾的體態、葉形、總苞及總苞片形狀均與原變種一樣,僅以總苞片背部被黃色有節柔毛而不同。因標本數量少,還不能完全加以肯定。產西藏東部、四川(甘孜)。生於海拔3800-4500米的山坡草地。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青海、甘肅。尼泊爾至不丹也有分布。生於海拔2600-4700米的河灘、沼澤草甸、陰坡濕地及灌叢中。
主要價值
來源:黃帚橐吾的全草。
性味歸經:苦,平。肝、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