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黃州寒食帖)

寒食帖(書法名帖)

黃州寒食帖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縱34.2厘米,橫199.5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烏台詩案”成為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寒食帖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中國書法
  •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 文物現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34.2厘米,橫:199.5厘米。 
  • 材質:長卷,紙本,
書法釋文,譯文詮釋,法帖背景,印鑑說明,題跋史評,詩品鑑賞,書法鑑賞,作者簡介,法帖軼事,

書法釋文

版本一
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寒食帖
寒食帖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版本二
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譯文詮釋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鬱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屋子像一葉漁臘煮檔地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濕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

法帖背景

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兩首寒食詩,書寫此卷的時間大約在翌年,或元豐七年離開黃州以後。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張氏取之邀黃庭堅觀賞,並書一則題跋,與淋才酷故原跡可謂互為輝映。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婆拜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寒食帖
《寒食帖》長卷

印鑑說明

一 天府珍藏、御賞、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數枚。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二 雪艇圖書、雪艇、雪艇王世傑氏為藝林守之、東湖長、藝苑遺珍等數枚。 王世料備臘傑(1891-1981),號雪艇,湖北省崇陽人。留學英、法,巴黎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與胡適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曾任教育部部長、武漢大學校長、外交部長、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比較憲法》。
三 天曆之寶 元文宗 圖帖睦爾(1304-1332),灑格紙於泰定帝死後,由燕鐵木兒等迎立於大都,改元天曆。曾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纂修《經世大典》,雅好收藏書畫。尊信帝師,免僧寺田租。至順三年病卒。
四 楞伽、成德容若、成子容若、容若書畫、楞伽山人、楞伽真賞、神品等數枚。 成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稱為成容若,又號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進士,官侍衛再希籃。精跨斷祖鑑藏,善書能詩,尤工詞。著有《飲水詞》、《側帽詞》、《通志堂集》等。
五 容齋清玩、容齋 洪邁洪邁(1123-1202),鄱陽人,字景廬,號容齋。兄弟三人,適、遵、邁。曾使金。官敷文閣待制,端明殿學士。有《容齋隨筆》。
沈受蕃印、沈受(蕃印) 沈受蕃 不明。
(典禮紀察)司印 明官印
六 獻廠 不明
金章世系景行維賢、小如庵墨緣、景行維賢、景賢鑑藏、虞軒等數枚。 完顏景賢完顏景賢,字享父,號朴孫。十九世紀著名收藏家,著《三虞堂書畫目》。
八 北平孫氏 孫承澤(1592-1676),益都人,世隸上林苑籍,故亦稱大興人。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谷。明崇禎四年進士,官給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銷夏記》、《尚書集解》等。
琅琴閣珍藏 不明
埋輪之後、懿文堂圖書 張縯 張縯,字季長,南宋隆興元年(1173)進士,淳熙九年為夔州漕運使,官至大理少卿。
沈純祚印、一字為公 沈純祚 不明。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韓逢禧,長洲人。韓世能之子。家學淵博,收藏豐富。
韓世能( 1528-1598),長洲人,字存良。隆慶進士,官至禮部左侍郎。恬於榮利,奉使朝鮮,冊封楚藩,饋遺一無所受,嘗自言無一事無一語不實,而亦不務矯抗以博譽。有《雲東詩草》。
荊湖南路轉運使印 宋官印
張氏珍玩、北燕張氏珍藏,張金界奴,元時人,時代與家世均無可考,惟知其以所收藏上進帝室,皆屬精品,上多鈐“張氏收藏”“北燕張氏家藏”二印。
念慈之印 費念慈費念慈(1855-1905),清江蘇武進人,字屺懷,號西蠡,晚署藝風老人。光緒十五年進士。官編修,被劾歸。博涉多通,工書法,精鋻賞,兼善山水,具金石氣。有《歸牧集》。
郭則生 系台灣外交家,書畫收藏家
寒木堂、龍髯、顏世清印 顏世清(1873-1929),字韻伯,號瓢叟。足跛,人稱顏跛子,廣東連平人,寄居北京。鐘驥子。聰穎過人。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善鑑賞,收藏之富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勝,毫無近習。
菊池晉印、惺堂 菊池晉二(1867-?),號惺堂。為大橋訥庵孫,陶庵子,日本銀行界名人。好古力學,私淑陽明,工詩,善刻印,尤喜收藏,東都罕有其匹。
內藤虎印、湖南、虎、炳卿 內藤虎次郎 內藤湖南(1866-1934), 本名為虎次郎,字炳卿,別號憶人居主、湖南鷗侶、雕蟲生悶悶先生。為日本中國學、東洋史學創始人之一。其研究領域博大,涉及中國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論中國文化史、史學史、美術史等。有《內藤湖南全集》。
振玉印信、永豐鄉人 羅振玉 羅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號雷堂,字叔言。清末奉召入京為官。辛亥革命後逃亡日本,曾參預滿洲國活動。為著作等身之文史學者、書法家、鑑賞家,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學者。編著有《殷墟書契》等。
郭彝民印 郭枻,字彝民,民國三十三年任國民政府委員,擬〈收復台灣意見書〉。

題跋史評

清高宗:蘇軾黃洲詩帖。長春書屋鑑賞珍藏。神品。
清高宗: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坡論書詩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又雲。讀書萬卷始通神。若區區於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矣。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識。
黃庭堅:“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董其昌: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已摹刻戲鴻堂帖中。董其昌觀並題。
張縯:東坡老仙三詩。先世舊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嘗謁山谷於眉之青神。有攜行書帖。山谷接跋其後。此詩其一也。老仙文高筆妙。粲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又發揚蹈厲之。可為絕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禮院官中秘書。與李常公擇為僚。山谷母夫人。公擇女弟也。山谷與永安帖自言。識先禮院於公擇舅坐上。由是與永安游好。有先禮院所藏昭陵御飛白記及曾叔祖盧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諸跋世不盡見。此跋尤恢奇。因詳著卷後。永安為河南屬邑。伯祖嘗為之宰雲。三晉張縯季長甫。懿文堂。
王世傑:東坡先生此帖。曾罹鹹豐八(點去)年。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之厄。尒後。沅入日本。後遇東京空前震火之劫。詳見卷後顏世清。內藤虎兩跋。二次世界戰爭期間。東京都區大半為我盟邦空軍所毀。此帖依然無恙。戰事甫結。予囑友人蹤購得之。乃購回中土。並記於此。後之人當必益加珍護也。十。民國紀元四十八年元旦王世傑識於台北。
內藤虎次郎: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引首乾隆帝行書。雪堂餘韻四字。用仿澄心堂紙致佳者。東坡詩黃山谷跋並無名款。山谷跋後。又有董玄宰跋語。張青父清河書畫舫雲。東坡草書寒食詩。當屬最勝。卞令之書畫匯考亦已著錄。阮芸台石渠隨筆雲。蘇軾黃州寒食詩墨跡。卷後有黃魯直跋。為世鴻寶。戲鴻堂所刻止蘇詩黃跋。其後張縯一跋,人未之見其跋云云。彭大司空雲。縯跋所謂永安。庭堅為作仁宗皇帝御書記者也。廬山府君乃公裕弟。公邵官通直郎。知廬山縣。張氏世為蜀州江原人。雲。出留侯之裔。故以三晉署望也。虎按。卷中埋輪之後印。實系張氏所鈐。又有天曆之寶及孫退谷。
內藤虎次郎:予於丁巳(1917)冬嘗觀此卷於燕京書畫展覽會。時為完顏朴孫所藏。震災以後。惺堂寄收予齋中半歲餘。昕夕把玩。益嘆觀止。乃磨乾隆御墨。用心太平室純狼毫作此跋。愧不能若東坡。此卷用雞毫弱翰而揮灑自在耳。虎又書。
顏世清:東坡寒食帖山谷跋尾。曆元明清。疊經著錄。鹹推為蘇書第一。乾隆間歸內府。曾刻入三希堂帖。鹹豐庚申之變。圓名園焚。此卷劫餘。流落人間。有燒痕印。其時也。嗣為吾鄉馮展雲所得。
羅振玉:先師張文襄公嗜東坡書。光緒壬寅(1902)公建節武昌。客有持此卷請謁。公賞玩不置。謂平生所(點記)蘇書墨跡。以此卷及內府藏榿木詩為第一。客喜甚。言將奉獻真。微露請求意。公曰。時已仲春。貂裘適可付質庫。若以價相讓。當留之。否則不敢受也。客大失望。因求公題識。時方向夕公乃張宴。邀端忠敏。梁文忠。馬季立孝廉與予同賞之。且語眾曰。如此劇跡。不可不一見。明日。物主人將此北歸矣。時物主方在坐。喻公意乃然。請曰。若許加題。當遲行程一二日。公曰。山谷老人(黃庭堅)謂此書兼魯公少師李西台之長。某意則得法於北海與魯公。然前人所言。烏可。
郭枻:蘇文忠寒食帖。由顏韻伯以金六萬元售於菊池惺堂。已見內藤跋於龍眠瀟湘圖。系團匪亂流入日本。書估菊池。親屬某以六千元收得。以六萬元轉售於菊池。價差甚鉅。書估菊池俱大非之。幾至興訟。事在菊池購蘇帖之前。前跋誤載此段。今再志。以之存其真。郭彝民又記。
此卷用筆或清俊勁爽,或沉著頓挫,字型由小漸大,由細漸粗,有一種徐起漸快,突然終止的節奏。黃庭堅跋盛讚此卷於詩勝過李白,於書兼有唐、五代諸家之長。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實為此卷的寫照。

詩品鑑賞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 墳墓……渲染出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 從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可以想見他窘迫的生活。這兩首詩放在蘇軾三千多首詩詞中,並非是其上乘之作。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書法表達出來的時候,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品其詩,蒼勁沉鬱,飽含著生活悽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論其書,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畢現蘇軾“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精髓。
詩稿誕生後,幾經周轉,傳到了河南永安縣令張浩之手。由於張浩與“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相熟識,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張浩攜詩稿到四川眉州青神縣謁見黃庭堅。黃庭堅一見詩稿,十分傾倒,又思及當時遠謫海南的師友,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被謫貶在惠州的蘇軾責授瓊州別駕。激動之情難以自禁,於是欣然命筆,題跋於詩稿。黃庭堅論語精當,書法妙絕,氣酣而筆健,嘆為觀止,與蘇詩蘇字並列可謂珠聯璧合

書法鑑賞

歷代鑑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後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指黃庭堅)又發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後題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並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餘韻”四字於卷首。
蘇軾對黃庭堅書法的評語,認為其結字過於狹長,外觀猶如”樹梢掛蛇”。不過,東坡也在自己書法中加入此種結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變化。黃庭堅以”石壓哈蟆”來形容蘇軾書寫時,經常出現的橫扁結字。根據黃庭堅的說法,東坡不善懸腕,故書寫時的活動範圍較侷促,單字的右側不易開展,如戈筆就容易成為病筆,形成”左秀右枯”的狀況。然此現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顰”,雖然是缺點卻也是其書作之特色。”銜紙”二字懸針筆法,極其生動,可知蘇軾並非不能懸腕。作品用筆的厚重來自顏真卿的影響,”水”字的捺筆動作可見一斑。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讚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蘇洵長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謫貶惠州、儋州(海南島),最後北還,病死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與黃庭堅號稱蘇黃;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大家。
寒食帖
蘇軾畫像

法帖軼事

此卷同治年間(1862~1874 )為廣東人馮氏收藏,遭遇火災,所以下端留下火灼痕跡。1922年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約1949年歸台北收藏家,1987年由台北故宮博物院購回。
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運多舛。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旋即流落民間,為馮展雲所得,馮死後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後被完顏朴孫購得,曾於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過,受到書畫收藏界的密切關注。1918年轉傳到顏韻伯手中。當年12月19日為蘇軾生日,顏韻伯作跋記錄此事本末。1922年,顏韻伯遊覽日本東京時,將《寒食帖》高價出售給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東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災,所藏古代名人字畫幾乎被毀一空,當時,菊池惺堂冒著生命危險,從烈火中將《寒食帖》搶救出來,一時傳為佳話。震災之後,菊池惺堂將《寒食帖》寄藏於友人內藤虎齋中年年有餘。1924年4月,內藤虎應菊池惺堂之請,作跋以記《寒食帖》從中國輾轉遞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京屢遭美國空軍轟炸,《寒食帖》幸而無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華夏子孫耿耿於懷。第二次世界大戰剛一結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私囑友人在日本訪覓《寒食帖》,當知下落後,即以重金購回,並題跋於帖後,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大致過程,千年國寶賴王世傑先生之力回歸祖國,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十數年後,在台北的一次書畫展中展出了一幅長達7.3米的《寒食帖》捲軸複製品,轟動一時,見者無不稱奇。據說此種複製品只有10件,大部分被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國家博物館珍藏,有兩件則下落不明。1975年前後,日本友人著名的“東坡迷”山上次郎花巨資買下了台北展廳中的最後一幅複製品。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東坡參觀訪問團”來到黃州東坡赤壁,出於對蘇軾的景仰,也出於對東坡赤壁的鐘情,山上次郎慨然將其高價購到的最後一幅《寒食帖》捲軸複製品捐贈給東坡赤壁管理處,這幅複製作品因而成為在中國大陸的唯一珍品。1995年,又經山上次郎倡議,在東坡赤壁修建了“中日友好之舍”,首次公開展出了該《寒食帖》捲軸複製品。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寒食帖(黃州寒食帖)
《寒食帖》長卷

印鑑說明

一 天府珍藏、御賞、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數枚。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二 雪艇圖書、雪艇、雪艇王世傑氏為藝林守之、東湖長、藝苑遺珍等數枚。 王世傑(1891-1981),號雪艇,湖北省崇陽人。留學英、法,巴黎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與胡適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曾任教育部部長、武漢大學校長、外交部長、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比較憲法》。
三 天曆之寶 元文宗 圖帖睦爾(1304-1332),於泰定帝死後,由燕鐵木兒等迎立於大都,改元天曆。曾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纂修《經世大典》,雅好收藏書畫。尊信帝師,免僧寺田租。至順三年病卒。
四 楞伽、成德容若、成子容若、容若書畫、楞伽山人、楞伽真賞、神品等數枚。 成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稱為成容若,又號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進士,官侍衛。精鑑藏,善書能詩,尤工詞。著有《飲水詞》、《側帽詞》、《通志堂集》等。
五 容齋清玩、容齋 洪邁洪邁(1123-1202),鄱陽人,字景廬,號容齋。兄弟三人,適、遵、邁。曾使金。官敷文閣待制,端明殿學士。有《容齋隨筆》。
沈受蕃印、沈受(蕃印) 沈受蕃 不明。
(典禮紀察)司印 明官印
六 獻廠 不明
金章世系景行維賢、小如庵墨緣、景行維賢、景賢鑑藏、虞軒等數枚。 完顏景賢完顏景賢,字享父,號朴孫。十九世紀著名收藏家,著《三虞堂書畫目》。
八 北平孫氏 孫承澤(1592-1676),益都人,世隸上林苑籍,故亦稱大興人。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谷。明崇禎四年進士,官給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銷夏記》、《尚書集解》等。
琅琴閣珍藏 不明
埋輪之後、懿文堂圖書 張縯 張縯,字季長,南宋隆興元年(1173)進士,淳熙九年為夔州漕運使,官至大理少卿。
沈純祚印、一字為公 沈純祚 不明。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韓逢禧,長洲人。韓世能之子。家學淵博,收藏豐富。
韓世能( 1528-1598),長洲人,字存良。隆慶進士,官至禮部左侍郎。恬於榮利,奉使朝鮮,冊封楚藩,饋遺一無所受,嘗自言無一事無一語不實,而亦不務矯抗以博譽。有《雲東詩草》。
荊湖南路轉運使印 宋官印
張氏珍玩、北燕張氏珍藏,張金界奴,元時人,時代與家世均無可考,惟知其以所收藏上進帝室,皆屬精品,上多鈐“張氏收藏”“北燕張氏家藏”二印。
念慈之印 費念慈費念慈(1855-1905),清江蘇武進人,字屺懷,號西蠡,晚署藝風老人。光緒十五年進士。官編修,被劾歸。博涉多通,工書法,精鋻賞,兼善山水,具金石氣。有《歸牧集》。
郭則生 系台灣外交家,書畫收藏家
寒木堂、龍髯、顏世清印 顏世清(1873-1929),字韻伯,號瓢叟。足跛,人稱顏跛子,廣東連平人,寄居北京。鐘驥子。聰穎過人。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善鑑賞,收藏之富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勝,毫無近習。
菊池晉印、惺堂 菊池晉二(1867-?),號惺堂。為大橋訥庵孫,陶庵子,日本銀行界名人。好古力學,私淑陽明,工詩,善刻印,尤喜收藏,東都罕有其匹。
內藤虎印、湖南、虎、炳卿 內藤虎次郎 內藤湖南(1866-1934), 本名為虎次郎,字炳卿,別號憶人居主、湖南鷗侶、雕蟲生悶悶先生。為日本中國學、東洋史學創始人之一。其研究領域博大,涉及中國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論中國文化史、史學史、美術史等。有《內藤湖南全集》。
振玉印信、永豐鄉人 羅振玉 羅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號雷堂,字叔言。清末奉召入京為官。辛亥革命後逃亡日本,曾參預滿洲國活動。為著作等身之文史學者、書法家、鑑賞家,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學者。編著有《殷墟書契》等。
郭彝民印 郭枻,字彝民,民國三十三年任國民政府委員,擬〈收復台灣意見書〉。

題跋史評

清高宗:蘇軾黃洲詩帖。長春書屋鑑賞珍藏。神品。
清高宗: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坡論書詩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又雲。讀書萬卷始通神。若區區於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矣。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識。
黃庭堅:“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董其昌: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已摹刻戲鴻堂帖中。董其昌觀並題。
張縯:東坡老仙三詩。先世舊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嘗謁山谷於眉之青神。有攜行書帖。山谷接跋其後。此詩其一也。老仙文高筆妙。粲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又發揚蹈厲之。可為絕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禮院官中秘書。與李常公擇為僚。山谷母夫人。公擇女弟也。山谷與永安帖自言。識先禮院於公擇舅坐上。由是與永安游好。有先禮院所藏昭陵御飛白記及曾叔祖盧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諸跋世不盡見。此跋尤恢奇。因詳著卷後。永安為河南屬邑。伯祖嘗為之宰雲。三晉張縯季長甫。懿文堂。
王世傑:東坡先生此帖。曾罹鹹豐八(點去)年。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之厄。尒後。沅入日本。後遇東京空前震火之劫。詳見卷後顏世清。內藤虎兩跋。二次世界戰爭期間。東京都區大半為我盟邦空軍所毀。此帖依然無恙。戰事甫結。予囑友人蹤購得之。乃購回中土。並記於此。後之人當必益加珍護也。十。民國紀元四十八年元旦王世傑識於台北。
內藤虎次郎: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引首乾隆帝行書。雪堂餘韻四字。用仿澄心堂紙致佳者。東坡詩黃山谷跋並無名款。山谷跋後。又有董玄宰跋語。張青父清河書畫舫雲。東坡草書寒食詩。當屬最勝。卞令之書畫匯考亦已著錄。阮芸台石渠隨筆雲。蘇軾黃州寒食詩墨跡。卷後有黃魯直跋。為世鴻寶。戲鴻堂所刻止蘇詩黃跋。其後張縯一跋,人未之見其跋云云。彭大司空雲。縯跋所謂永安。庭堅為作仁宗皇帝御書記者也。廬山府君乃公裕弟。公邵官通直郎。知廬山縣。張氏世為蜀州江原人。雲。出留侯之裔。故以三晉署望也。虎按。卷中埋輪之後印。實系張氏所鈐。又有天曆之寶及孫退谷。
內藤虎次郎:予於丁巳(1917)冬嘗觀此卷於燕京書畫展覽會。時為完顏朴孫所藏。震災以後。惺堂寄收予齋中半歲餘。昕夕把玩。益嘆觀止。乃磨乾隆御墨。用心太平室純狼毫作此跋。愧不能若東坡。此卷用雞毫弱翰而揮灑自在耳。虎又書。
顏世清:東坡寒食帖山谷跋尾。曆元明清。疊經著錄。鹹推為蘇書第一。乾隆間歸內府。曾刻入三希堂帖。鹹豐庚申之變。圓名園焚。此卷劫餘。流落人間。有燒痕印。其時也。嗣為吾鄉馮展雲所得。
羅振玉:先師張文襄公嗜東坡書。光緒壬寅(1902)公建節武昌。客有持此卷請謁。公賞玩不置。謂平生所(點記)蘇書墨跡。以此卷及內府藏榿木詩為第一。客喜甚。言將奉獻真。微露請求意。公曰。時已仲春。貂裘適可付質庫。若以價相讓。當留之。否則不敢受也。客大失望。因求公題識。時方向夕公乃張宴。邀端忠敏。梁文忠。馬季立孝廉與予同賞之。且語眾曰。如此劇跡。不可不一見。明日。物主人將此北歸矣。時物主方在坐。喻公意乃然。請曰。若許加題。當遲行程一二日。公曰。山谷老人(黃庭堅)謂此書兼魯公少師李西台之長。某意則得法於北海與魯公。然前人所言。烏可。
郭枻:蘇文忠寒食帖。由顏韻伯以金六萬元售於菊池惺堂。已見內藤跋於龍眠瀟湘圖。系團匪亂流入日本。書估菊池。親屬某以六千元收得。以六萬元轉售於菊池。價差甚鉅。書估菊池俱大非之。幾至興訟。事在菊池購蘇帖之前。前跋誤載此段。今再志。以之存其真。郭彝民又記。
此卷用筆或清俊勁爽,或沉著頓挫,字型由小漸大,由細漸粗,有一種徐起漸快,突然終止的節奏。黃庭堅跋盛讚此卷於詩勝過李白,於書兼有唐、五代諸家之長。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實為此卷的寫照。

詩品鑑賞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 墳墓……渲染出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 從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可以想見他窘迫的生活。這兩首詩放在蘇軾三千多首詩詞中,並非是其上乘之作。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書法表達出來的時候,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品其詩,蒼勁沉鬱,飽含著生活悽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論其書,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畢現蘇軾“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精髓。
詩稿誕生後,幾經周轉,傳到了河南永安縣令張浩之手。由於張浩與“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相熟識,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張浩攜詩稿到四川眉州青神縣謁見黃庭堅。黃庭堅一見詩稿,十分傾倒,又思及當時遠謫海南的師友,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被謫貶在惠州的蘇軾責授瓊州別駕。激動之情難以自禁,於是欣然命筆,題跋於詩稿。黃庭堅論語精當,書法妙絕,氣酣而筆健,嘆為觀止,與蘇詩蘇字並列可謂珠聯璧合

書法鑑賞

歷代鑑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後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指黃庭堅)又發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後題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並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餘韻”四字於卷首。
蘇軾對黃庭堅書法的評語,認為其結字過於狹長,外觀猶如”樹梢掛蛇”。不過,東坡也在自己書法中加入此種結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變化。黃庭堅以”石壓哈蟆”來形容蘇軾書寫時,經常出現的橫扁結字。根據黃庭堅的說法,東坡不善懸腕,故書寫時的活動範圍較侷促,單字的右側不易開展,如戈筆就容易成為病筆,形成”左秀右枯”的狀況。然此現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顰”,雖然是缺點卻也是其書作之特色。”銜紙”二字懸針筆法,極其生動,可知蘇軾並非不能懸腕。作品用筆的厚重來自顏真卿的影響,”水”字的捺筆動作可見一斑。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讚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蘇洵長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謫貶惠州、儋州(海南島),最後北還,病死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與黃庭堅號稱蘇黃;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大家。
寒食帖(黃州寒食帖)
蘇軾畫像

法帖軼事

此卷同治年間(1862~1874 )為廣東人馮氏收藏,遭遇火災,所以下端留下火灼痕跡。1922年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約1949年歸台北收藏家,1987年由台北故宮博物院購回。
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運多舛。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旋即流落民間,為馮展雲所得,馮死後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後被完顏朴孫購得,曾於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過,受到書畫收藏界的密切關注。1918年轉傳到顏韻伯手中。當年12月19日為蘇軾生日,顏韻伯作跋記錄此事本末。1922年,顏韻伯遊覽日本東京時,將《寒食帖》高價出售給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東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災,所藏古代名人字畫幾乎被毀一空,當時,菊池惺堂冒著生命危險,從烈火中將《寒食帖》搶救出來,一時傳為佳話。震災之後,菊池惺堂將《寒食帖》寄藏於友人內藤虎齋中年年有餘。1924年4月,內藤虎應菊池惺堂之請,作跋以記《寒食帖》從中國輾轉遞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京屢遭美國空軍轟炸,《寒食帖》幸而無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華夏子孫耿耿於懷。第二次世界大戰剛一結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私囑友人在日本訪覓《寒食帖》,當知下落後,即以重金購回,並題跋於帖後,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大致過程,千年國寶賴王世傑先生之力回歸祖國,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十數年後,在台北的一次書畫展中展出了一幅長達7.3米的《寒食帖》捲軸複製品,轟動一時,見者無不稱奇。據說此種複製品只有10件,大部分被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國家博物館珍藏,有兩件則下落不明。1975年前後,日本友人著名的“東坡迷”山上次郎花巨資買下了台北展廳中的最後一幅複製品。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東坡參觀訪問團”來到黃州東坡赤壁,出於對蘇軾的景仰,也出於對東坡赤壁的鐘情,山上次郎慨然將其高價購到的最後一幅《寒食帖》捲軸複製品捐贈給東坡赤壁管理處,這幅複製作品因而成為在中國大陸的唯一珍品。1995年,又經山上次郎倡議,在東坡赤壁修建了“中日友好之舍”,首次公開展出了該《寒食帖》捲軸複製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