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遊記

《黃山遊記》是錢謙益所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山遊記》
  • 作者:錢謙益
  • 文學體裁:散文
介紹黃山,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介紹黃山

山之奇,以泉,以雲,以松。水之奇,莫奇於白龍潭;泉之奇,莫奇於湯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湯泉,乳水源、白雲溪東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實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無泉也。
山極高則雷雨在下,雲之聚而出,旅而歸,皆在腰膂間。每見天都諸峰,雲生如帶,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雲氣蔽翳其下,而峰頂故在雲外也。鋪海之雲,彌望如海,忽焉迸散,如鳧驚兔逝。山高出雲外,天宇曠然,雲無所附麗故也。
湯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檜、榧、、楠,藤絡莎被,幽蔭薈蔚。陟老人峰,懸崖多異,負石絕出。過此以往,無樹非松,無松不奇:有乾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者,有根只尋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崩迸如側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蛟龍者,有臥而起、起而復臥者,有橫而斷、斷而復橫者。文殊院之左,雲梯之背,山形下絕,皆有松踞之,倚傾還會,與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謂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許,廣一畝,曲乾撐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為中裂,糾結攫拏,所謂擾龍松也。石筍工、煉丹台峰石特出,離立無支隴,無贅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車之有蓋,參差入雲,遙望如薺,奇矣,詭矣,不可以名言矣。松無土,以石為土,其身與皮、乾皆石也。滋雲雨,殺霜雪,勾喬元氣,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藥、靈草之屬,非凡草木也。顧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雲梯而東,有長松夭矯,雷劈之仆地,橫亘數十丈,鱗鬣偃蹇怒張,過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為此戲劇,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輪菌,蔚為奇觀也。吳人賣花者,揀梅之老枝屈折之,約結之,獻春則為瓶花之尤異者以相夸焉。茲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與?”千年而後,必有徵吾言而一笑者。

點評鑑賞

本文從文本體例、藝術特色、審美追求、思想旨趣、情感表達、精神品質等方面比較賞析徐霞客游黃山日記前、後》與錢謙益《黃山遊記九篇》。二家之文實各得千秋氣象,難言軒輊。然若以境界觀之,蓋牧齋之文,借山水以寄情,托林木而言志也,其文之林石草木皆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也;而霞客之文,以自為之筆,狀自然之貌,寫自得之見,抒自由之情,成自在之趣,無我之境也。
我們要清楚寫景,用文字來描繪所見,就必須使文字具有畫面感。這個畫面感不只是說寫出“圖”來,更主要的是寫出“畫”來。作為畫來說,描繪的景物必須有詳有略,有遠有近。除此之外,遊山玩水是有時間變化,這就還要求其有動有靜。這樣遊記才是鮮活的有層次的,才看出是在觀游,而不是在家裡對著一張照片“看圖說話”
遊記和其他文體一樣也有主線帶領,而這條主線基本上上就是一個突出景點或者景觀的突出特點。而錢文一上來點明了他游完黃山而感受到的突出特點“奇”,而之所以說“山之奇”如何如何,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黃山有“奇”這個特點。說他奇,哪順理成章要說哪裡奇,於是後文一氣可以連線下來。
從整體來看,文中寫了雲與山、樹木與山兩大主題。雲略而樹詳。為什麼這么安排呢。首先雲不是山的主體,而山上的草木石狀才是“山”。再者雲再變化還是那一塊雲,而每一峰每一木各具不同,自然著墨更多。我們在布局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要詳略結合而且要詳略有序、詳略有理。同時在句式上分析,多有四字句,顯得文章輕快活潑、節奏鮮明,符合遊玩的感情;而且句式不單一也有長句相雜,使人讀起來不單調。在閱讀體驗和音韻上,這是足可為訓的。
寫雲一段:寫什麼東西要把握住什麼東西的特點。雲的特點有變幻之美、飄渺之美,而跟山一結合,它還顯現出特殊的美感。作者抓住了這個顯著特點,強調此地“雷雨在下”殊別他地。雲與人不再是“天人兩隔”,而更像是人遊仙境。
本段寫雲,動靜相雜,先“出”“歸”(),後在腰間、如帶(),滃然四合(),鋪海之雲,彌望如海(),迸散、鳧驚兔逝()。動靜錯落第一顯得很活潑又很有序,不像一直動那樣顯得“亂”“應接不暇”,也不像一直靜那樣顯得“一潭死水”。這是寫景的一種布局方法。而這種活潑的手法,好像雲也沾染上了活潑靈活的習性,所謂白雲蒼狗,也是雲景之“奇”。
接下來是山的本體部分。黃山出名的是松,所以作者一上來就把眼光聚焦在松上,而且依然突出“奇”。整體上看寫了松樹的地點方位、形狀。“湯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檜、榧、楩、楠,藤絡莎被,幽蔭薈蔚。陟老人峰,懸崖多異負石絕出。過此以往,無樹非松,無松不奇:有乾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者,有根只尋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崩迸如側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蛟龍者,有臥而起、起而復臥者,有橫而斷、斷而復橫者。”運用白描的手法,即直接描寫鋪陳特點,予人琳琅滿目、撲面而來的鮮活感、畫面感。此處亦多用比喻。
緊接著略詳細的寫了“接引松”“擾龍松”,這是在鋪陳一筆帶過時加入的兩個“小重點”,這樣做好比說書的醒木給人提提神,不要瀏覽過後全無印象。也使文章張弛有度
然後驚嘆於、奇異於松生長於絕壁之上的姿態,寓情於景、托物言志。這也是寫景的常見搭配,人觀景不是冷冰凍的機器,必然或喜或悲,或驚詫或淡泊。寓情於景使景物更鮮活更引人注意,同時也可升華文章。作者這裡讚嘆樹木不是平凡的,而是自強不息、直乾雲霄的,邊打出欣喜之情,也寄寓自己的志向。
同時先略後詳,這也是“由遠及近”的布局,遠景作為背景白描鋪陳寫略而樹多,近景是觀看的景點、是主要的、筆墨多而樹木少。這樣安排一是符合觀賞之邏輯,二是安排有序、條理清晰、三是有所重點突出
最後一段,不寫山上生長的木,而是著眼於被雷劈倒的木,筆墨甚至多於常木。文章中“反常”的行為,一般即是作者別有深意的地方。此處,作者表達了,此木被雷擊倒而更能出名、更為壯美,“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蔚為奇觀也”一是這個場景果有其美,再者,作者講明了逆境挫折磨練人而使人卓傑不凡的道理。

作者簡介

錢謙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三名進士。
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