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村(山東省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黃山村)

黃山村(山東省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黃山村)

黃山村坐落於嶗山東麓、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11.8公里處,東面嶗山灣,隔海與大管島、獅子島相望,西依黃山崮,南鄰黃山口村,北鄰長嶺村,整個地勢西高東低。現有村民330戶,975人,有林、隋、張、劉等姓氏,其中林姓約占全村總人口的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山村
  • 所屬地區:王哥莊街道
  • 地理位置:山東省嶗山區
  • 人口:975人
  • 方言:青島方言
簡介,風景,農戶生活,

簡介

黃山村坐落於嶗山東麓、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11.8公里處,東面嶗山灣,隔海與大管島、獅子島相望,西依黃山崮,南鄰黃山口村,北鄰長嶺村,整個地勢西高東低。現有村民330戶,975人,有林、隋、張、劉等姓氏,其中林姓約占全村總人口的70%。相傳,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林氏先祖從雲南遷居濟南,一年後再遷青山南側林家台子;因水源不足,又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遷此定居。因該村處於黃山西北,以山取名。隋氏先祖從小雲南先遷至“肖旺疃”(現曉望村),隨後其長支到此定居。由於他們祖輩受夠了兵燹禍亂之苦,所以就選擇了這一澗水潺潺、山嶺環繞的僻靜高地安身立業。後來,林、張、劉姓先後由青山村、王哥莊村來到這裡,在山坡、澗邊造房,形成了村落。
黃山村

風景

黃山村的周邊有一些獨具特色的奇山秀峰,如黃山崮、望海樓、萬年船等。最令人稱奇的是黃山崮下的桃核石與風涼澗。桃核石形象逼真、鮮活,桃核與桃仁的輪廓清晰可見,令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黃山崮與萬年船(黃山上的一塊巨石,遠望像一隻帆船)之間有一山澗,澗中有一泉,水質甘冽、常年不涸,澗底風較大,夏季時路人願在此休息乘涼,故名“風涼澗”。每到雨霧稍暗之時,站在望海樓上,偶爾可以看到在東北海面上時隱時現的海市蜃樓;日落西山萬家燈火之際,遠眺黃山村,從山腰到山腳燈火閃爍,可盡享山村的綺麗夜景。村周圍海底礁石密布,盛產海參鮑魚等珍品,礁石間是垂釣的好地方。黃山村北距華嚴寺4公里,南距太清宮2公里,東面大海,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環境和資源優勢,這裡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既可遊覽古剎,又可登山觀日、下海垂釣,還可上田間挖野菜,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農戶生活

建國前,村民主要以租種地主和廟上土地、扛長工、打短工、捕魚、砍柴、採藥為生,生活十分貧困。建國後,黃山村的經濟以漁業為主,還有農林和採石業。村東的人工漁港是主要的漁業設施,1964年僅能停靠漁船10隻,後拆除;現已建成6000餘平方米的新港,可停泊20馬力以上的漁船80餘只,到1997年已有捕撈船70隻,養殖船50餘只。該村有耕地412畝,山巒2000餘畝,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地瓜、花生等;山巒種植生態公益林1851畝,主要植有黑松、楸、柞、梧桐等。因村中有遍布多年的大楸樹,被譽為島城楸樹第一村;村西北山澗之南的高埠上有一柞樹,樹齡悠久,被列為嶗山第一柞樹。村中副業主要是採石,為島城建設提供各種石料。
1978年改革開放給黃山村帶來了發展的大好機遇。該村開闢茶園140畝,建起了青島茗綠茶廠、青島碧華隆茶廠、青島玉璽天茶廠,其中青島茗綠茶廠生產的茗綠茶先後榮獲青島市第二屆綠茶評比一等獎,並成為青島市綠色食品協會推薦食品,深受遊人的喜愛和歡迎。該村還新建了容量1.5萬立方米的黃山水庫和3000餘立方米的塘壩,解決了茶園灌溉的難題。整修了500餘米河道,硬化路面5000餘平方米,並對進村路進行了綠化。重建了黃山國小。170戶村民住上了新建的二層樓。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4730萬元,人均收入5592元,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1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黃泥崖等34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