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村(黃山唐模)

唐模村

黃山唐模一般指本詞條

唐模村,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徽杭與合銅黃高速公路的交匯點上,村域面積4平方千米。

唐模村以獅子山為支撐點,檀乾溪穿村而過,沿溪兩岸的水街分布著近百幢徽派建築,民居、祠堂、店鋪、油坊等,散發著古徽州悠久歷史的燦爛之光及積澱的深厚徽文化內涵之美。唐模村水口以橋、堰作為關鎖,以亭、廟、坊作為鎮物,以古樹、花草作為背景,既有水口,又有園林,形成了古徽州獨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園林——檀乾園。小橋、流水、人家,似一幅清新明麗的村居山水圖。唐模村主要景點有檀乾園、沙堤亭、高陽橋等,流傳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黃梅戲與傳統美術——徽州三雕。

2012年12月17日,唐模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模村
  • 村落屬性:行政村
  • 所屬政區: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
  • 村域面積:4平方千米
  •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 主要產業:苗木、旅遊、菸葉
  • 主要景點:檀乾園、沙堤亭、高陽橋等
  • 保護級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17日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村落特色,選址理念,空間布局,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傳統民俗,非遺項目,族譜家訓,物產美食,榮譽稱號,旅遊信息,交通,導覽,

村落歷史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汪華後裔汪思立運用堪輿之術相中唐模並選址定居於此。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郡北許村的許氏兄弟投靠唐模村姑父家。經過幾代繁衍,許氏比當地的汪、程、吳三姓人丁更為興旺,成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
2009年,完成唐模、許承堯故居、鏡亭、新福橋等8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作。
2012年,唐模村先後實施完成了汪應川故居、方髮根組團、許良才組團、潘國華組團等26幢古民居修復工程,完成了30處古民居收儲、開發利用等工作。
唐模村
唐模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唐模村位於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境內,處於徽杭與合銅黃高速公路的交匯點上,毗鄰歙縣,村域面積4平方千米。
唐模村

地形地貌

唐模村整體地形地貌特徵為地勢平緩。

氣候

唐模村所處的地區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

水文

唐模村以獅子山為支撐點,越過獅子山7華里即為豐樂河,檀乾溪穿村而過。

村落特色

選址理念

唐代元和元年(806年),績溪汪村汪華後人,汪氏五十五世祖汪思立運用八卦,多處尋覓風水寶地,最後相中現名唐模塘和宗汪兩個地方,但一時無法決定,於是便在兩地各栽種一棵銀杏樹,誰先活則擇之,結果宗汪一處的銀杏活了,汪思立當即率領兒孫在銀杏樹百米處的獅子山下,打井建房,定居下來。

空間布局

唐模村以獅子山為支撐點,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圓數十里的丘陵地帶象形山;東、北、西面是廣闊的小平原;越過獅子山7華里即為豐樂河;村檀乾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高陽橋橫跨檀乾溪,沿溪兩岸的水街分布著近百幢徽派建築,民居、祠堂、店鋪、油坊等,粉牆黛瓦,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唐模村有“中國龍形村”之美稱。古代唐模人將上水口(天門)的“上川”,“筠溪”南,北兩溪稱之為“二水合金”,匯入檀乾溪,象徵龍尾,至高陽橋段,檀乾溪兩邊堆砌的紅岩石或彎曲,或圓弧,或凸出,或凹入,猶如龍身,高陽橋則為龍頭,高陽橋下的雙孔則為龍的眼睛,高陽橋以下檀乾溪以及小西湖,東湖以及檀乾溪以南的大大小小的無數池塘,則為龍抬頭所吐之水珠。
唐模村檀乾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高陽橋橫跨檀乾溪,沿溪兩岸的水街分布著近百幢徽派建築,民居、祠堂、店鋪、油坊等,粉牆黛瓦,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小橋、流水、人家”,似一幅清新明麗的村居山水圖。
唐模村(黃山唐模)
唐模村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0年7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唐模村以漢族為主,有戶籍人口1447人,常住人口1300人。

經濟

唐模村以苗木、旅遊、菸葉等產業為主。
據2020年7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唐模村村集體年收入100.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893元。

主要景點

唐模村的主要景點有檀乾園、沙堤亭、高陽橋等。
名稱
簡介
圖片
檀乾園
相傳,清初時當地的許氏家族有一富商,為彌補其母想去杭州西湖一游,卻因年老體衰不得成行的遺憾,而建造的。因園內遍植檀花,又有小溪緩緩繞流,便取《詩經》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之意,名曰“檀乾園”。 園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帶橋”等,以“玉帶橋”分外湖、內湖,形成“外西湖”、“內西湖”格局。過橋便是園內的中心“小瀛洲”(鏡亭),3塘相連,寬亘10畝,灌田60畝,鏡亭是全園的中心,四面環水,結構精巧。
檀乾園
沙堤亭
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5年—1521年),清代康熙年間重修,位於檀溪出口之處,又稱水口亭。樓亭上下三層,中空,亭基正方形,底層是一種迴廊式結構,八角亭外圍用12根石柱撐起,四面都有石階、石凳,樓上為虛閣,里外方圓相通,上下虛實結合。
沙堤亭
高陽橋
建於清雍正年間,為水街的入口,石質,雙孔券,橋上建屋為廊,為廓橋建築模式,是古徽州地區僅存的幾座廊橋之一,橋長12.6米,寬7.4米,橋上建五開間小殿,橋面面積60多平方米,梁、柱、檐、拱按明式建築建造。
高陽橋
許承堯故居
自號“眠琴別圃”,當地人稱“翰林院”,占地數畝,徽派大宅院,規模宏偉,住房、書房、門套、大廳、前庭、後院,一應俱全,臨河的短垣之內有一個大花園,園中置有山石樓亭,遍栽佳木名卉。
許承堯故居

歷史文化

歷史人物

許家栻,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1995年,字伯龍,號樗翁,承堯長子。民國三年(1914年)畢業於北京高等法律學堂。歷任成都高等法院審判廳、安慶地方法院、上海會審公廳推事,蘭州、宜昌地方法院院長,武山縣知事,上海特區地方法院刑庭庭長兼上海持志大學和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等職。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任福建高等法院廈門分院院長時,因追隨胡漢民,同情蔡廷鍇在福建建立人民政府,被國民黨所忌而去職。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滬任律師,後出任歙縣旅滬同鄉會會長。曾與圍棋名流顧永如、魏海鴻、過惕生等人組成“丁丁棋社”。
許承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46年,單名芚,字際唐,一字芚公,號疑庵。室名“眠琴別(待續)圃”、“晉魏隋唐四十卷寫經樓”等。為近代著名詩人、方誌學家、書法家、文物鑑賞家。十六歲為府庠生。二十一歲中光緒甲午科舉人。曾師事著名學者汪宗沂先生(時掌紫陽書院)。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進士點入翰林,為庶吉士,即返歙創辦新安中學堂、紫陽師範學堂。後因秘密組織旨在廢除君主、推行新學的“黃社”而被人告發,遂辭去二校監督之職,回京銷假。辛亥革命後,應皖省督軍柏文蔚之聘,任全省鐵路督辦,籌建蕪(湖)屯(溪)鐵路。不久,柏文蔚等討袁失敗,許遂去職。後隨甘肅督軍張廣建入隴,先後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渭川道尹等職。民國十三年(1924年)辭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自此絕跡仕途,息影家園,以著述終老。
許承宣,字力臣,號筠庵,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入仕後有一段連升三級的佳話。
許素玉,生於民國六年(1917年),女,字白珩,暨南大學教育系畢業。為旅台高層人士。歷任《女青年》月刊社長、國民黨中央團部幹事、女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時代婦女社社長、國民黨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陽明山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副主任委員。1963年起當選國民黨九屆、十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曾編著《女青年往何處去》、《婦女與婦運》、《中華民族英雄傳》等書。1978年11月出任國民黨中央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台灣中國社會福利事業協進會理事長。
許承家,字師六,號來庵。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為科會試欽定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官編修。

傳統民俗

唐模村保留著古徽州地區的普遍有的民俗活動,如跳鐘馗、抬汪公、舞板凳龍。
唐模村遵循傳統徽州婚禮習俗,一般有“六禮”,即依次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納彩和問名即議婚(說媒),納吉和納徵即訂婚(定親),請期俗稱“送日子書”,親迎即迎娶。
1、說親:說親一般是通過媒人來撮合的。常常由男方提出說媒的申請後,媒人再到女方家裡說媒。如女方父母同意,就請風水先生給女兒排“生辰八字”。“八字”排好後寫在一張紅紙上,然後裝進紅色紙袋形成“年庚”交與媒人。男方父母接到女方的“年庚”後即請風水先生把女方的年庚與自己兒子的午庚擺在一起,用天干、地支排算,看看是否匹配。若男方決定這門親事後,便要媒人到女方家去開聘禮單。禮單分“頭接禮”、“二接禮”、“三接禮”。男方若嫌禮過重,可另復禮單與媒人同去女家求情寬減。聘禮確定後,男方即揀行聘日產,並通知女方,分三次將聘禮送完。聘禮送完後,男方向女方送“迎娶日子書’。此書由男方的父親署名,女打如同意,即山女方父親署名復回帖。娶親口子確定後,男方加緊籌備婚事,女方開始始置辦嫁妝。
2、待姑:迎娶前一日,女方家中設酒宴代待客,稱作“送嫁”。親友送衣料、被褥、臉盆等禮物上門賀喜,俗稱“擔送嫁”。中午設女席,晚上開男席。當天晚上父母還要特意燒一桌菜款待女兒,並邀請幾個和女兒同輩的姐妹湊成一桌陪同,謂之“待姑”。
3、暖房:迎娶前一日,同日晚,男方父母同樣要在新人房內設一桌酒席,邀請幾個未婚小伙子陪即將成親的兒子喝酒吃飯。期間要猜拳行令,盡興二歡,俗稱“暖房”。
4、迎親:成親之日或前一日傍晚,男方將迎娶新娘的花轎送至女方家中,稱作“送轎”。大戶人家要用大紅轎迎親,一般人家用藍呢轎,貧窮人家則用青衣小轎。抬轎者一般為四人,大戶人家為八人。女方接轎後,即為新娘沐浴更衣,梳妝開面。新娘要向灶神拜辭,謂之“香火”,還要向父母拜別。發親前新娘母女均放聲大哭,稱作“哭嫁”,有“不哭不發,越哭越發”之說。母親哭詞多為勸導女兒要善操家務、敬重公婆、恩愛丈夫、善處小姑、和睦妯娌,祝願早生貴子、光大門戶;女兒則哭述父母養育之恩、離別之情。到了吉時,由親兄弟將新娘背上轎。花轎出門時,要用一把木桿秤橫在轎前的地上,俗稱“壓地龍”,以免把娘家的“龍脈”帶走。起轎時,父、兄要拉轎後退三次,稱作“拉轎”,寓不捨之意。花轎出門,女家即潑水於門外,並迅速關閉大門,意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女兒永不回頭。少數富戶大家還有隨嫁丫環和隨嫁田地。
5、回門:結婚後,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新女婿上門,岳丈家張燈掛彩,請吃“三茶”,即清茶、棗栗茶、蓮子甜茶,再吃鹹雞蛋和肉絲蓋澆面。下午,岳丈家擺設“回門酒席”,邀請岳丈家親朋好友參加,熱熱鬧鬧,擊鼓奏樂。上菜講究,第一道菜全雞的雞頭要對著新郎,以求“有頭”;最後一道菜全魚的魚尾要對著新郎,謂之“有尾”。菜上完後新郎便可起身辭席。“回門”當天必須返回家。臨走時,岳丈家送一隻紅毛雞公,一隻黃毛雞母。
6、會親:成親第三、四天,新娘的父母來新娘家做客,稱“望朝”,俗稱“接會親”。這天,由新郎親自去迎接岳父岳母,並辦“望朝酒”招待。大戶人家要發大紅請帖和轎子去接。過年的新春正月,新婚夫婦還要到各有關親屬家去拜年,謂之“上門會親”。
唐模村(黃山唐模)
唐模村

非遺項目

在唐模村流傳著“徽州三雕”和“黃梅戲”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徽州三雕,是一種漢族傳統雕刻藝術,流行於古徽州一府六縣(安徽省的黟縣、歙縣、祁門、休寧、太平、績溪和江西省的婺源縣)的區域內,具有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磚雕三種漢族傳統雕刻工藝,有完整的工藝流程,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家具、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因主要曲調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而得名,但經安徽發揚光大,是安徽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吸收民間茶歌、漁歌、樵歌等花腔小調而發展成熟。黃梅戲旋律輕快優美,唱腔淳樸流暢,表演質樸細緻,文化底蘊濃厚,其中的故事大多都以教化世人為線索展開的,代表劇目有《天仙配》。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模村(黃山唐模)
黃梅戲

族譜家訓

唐模村保留有汪氏族譜和吳氏族譜,在村民個人手中。其中,朱熹(宋)在《宋汪氏族譜序》中寫道,新安汪氏,其族之貴盛,非他族可比。論推原其所從出,蓋自魯成公積德殷厚,又得夫人姒氏,仁孝慈惠以輔佐之,是以人恩之廣,被及生民。天厚共報,特顯靈異,故有游白兔岩之夢,遇虹繞身,感而生子焉。及長相表奇異,志氣超凡,仕於魯,為上大夫,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將軍,位列六卿。司馬、郡守、縣令者,自周至漢晉唐宋,與國匹休。逮夫侯之三十一世孫文和,為龍驤將軍,渡江遷會籍令,遂家於歙。四十四孫華,值隋末唐初,以討賊有功,食邑三千戶,進爵為英濟王。王之七世孫曰質,避黃巢亂,遷旌德新建,又三十世孫震,因省王墓至歙,復命其子思立贅居唐模之程氏焉。汪氏之族,自此而益盛。子孫日繁布滿一郡,而非他族之所能及也。

物產美食

唐模村特色物產有蓮蓬、油菜花、草藥、豆類等。
唐模村(黃山唐模)
毛豆腐
拓片工藝:唐模村保存有宋、元、明、清“蘇、黃、米、蔡”等十八位名家真跡碑刻等古蹟。所謂拓印就是把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濕,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一張黑地白字的拓片就複製完成了,這種複製文字的方法,稱之為"拓印"。它是將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紙、墨拍印出來,以便保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
毛豆腐:唐模村的素食佳肴,習慣稱其為徽州毛豆腐。關於毛豆腐的來歷,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後,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誌。

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唐模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旅遊信息

交通

1、自駕車
沿徽杭高速、合銅黃高速、銅阜高速、沿江高速,岩寺出口約3千米即到唐模村。
2、公共運輸
(1)飛機/火車/長途客車到黃山後,乘坐黃山(屯溪)—岩寺—唐模汽車到達。
(2)火車/汽車到歙縣後,乘坐歙縣—岩寺—唐模汽車到達。

導覽

村內導覽:順檀乾溪,沿古街(徽州老作坊)—許承堯故居-繼善堂—尚義堂—高陽橋—古村人家—廣場—水街—小西湖—同胞翰林石坊—古道—八角亭進行遊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