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譙樓風光
南譙樓是古代夜間向人們報時的地方,
打更的鼓聲就是從譙樓傳向四面八方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古建築,就是當年
徽州府的南譙樓。譙樓:古時建築在城門上用以瞭望的樓,夜間在樓上擊鼓報更,所以也稱鼓樓。南譙樓始建於
隋代末年,宋宣和年間重建,明
弘治十四年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中辟方形門闕(宋代風格),底層磚石台基,上木構高台建築,二層樓閣,副階周匝,懸山頂,型制奇特。
南譙樓史料
唐代以前,城台均以土夯建築,所以建築門樓,必須在門闕靠壁立柱,南譙樓共立柱二十六根,中門闕門扇隱去二根,只顯出二十四根,所以當地人。又稱它為“二十四根柱”。古時樓上置有銅壺,用以滴漏定時,還有鼓具,以及察看星象推算曆法的儀器。據說南譙樓歷史上曾幾經開關,原因是有位甚信風水的
知府說,譙樓正門對著“五魁山”(諧音五鬼山),其兆不祥,會招災引禍,便下令關了譙樓。繼任的知府不信邪,下令打開城門,關關閉閉,幾經反覆。我們現在見到的南譙樓,是1997年,由
國家文物局撥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構清代風格,門闕為宋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