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梅

黃少梅

黃少梅,女,漢族,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星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第六屆名譽主席,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第五屆主席、廣東音樂曲團分隊長、藝委會委員,廣州市第五屆政協委員。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少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番禺
  • 出生日期:1931年
  • 職業:粵曲演唱家
  • 性別:女
人物簡介,評審意見,主要經歷,任職情況,個人作品,藝術生涯,最早的女權崛起,戲裡戲外,獲獎情況,

人物簡介

黃少梅,著名粵曲平喉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廣東省曲協名譽主席,星腔傳人,有不少家喻戶曉的名曲傳世。從藝61年至今退而未休,還隨廣東曲協深入城鄉了解曲藝發展情況,耐心培養接班人,教授徒弟及學生有數十人。其中葉幼琪、梁玉嶸等已獲牡丹獎及跨世紀之星稱號。她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為廣東曲藝事業的傳承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56—1981年任廣州荔灣區政協委員,1981—1986年任廣州市政協委員,1986—1997年任廣東省政協委員。
黃少梅
黃少梅,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星腔藝術家。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第五屆主席、廣東音樂曲團分隊長、藝委會委員,廣州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第六屆名譽主席。
黃少梅照片黃少梅照片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評審意見

廣東省廣州市粵曲代表性傳承人黃少梅師從榮獲中國唱片公司粵曲唱片金獎的李少芳,能夠全面掌握唱粵曲的技藝特點和水平,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風格,通過名師指點,博取眾家之長,學到了粵曲主要唱段。該申報人參加各種非遺展演活動,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認可。他的演唱風格得到了民眾的高度認可,在代表作品上比較突出。在表演上既有傳承,融合名家特點,更有發展,而且具有代表性,而且在社會上產生較大的影響力,能得到同行和社會上的認可和好評。他的傳承譜系清楚,傳承意願表現強烈,而且在傳承上有耐心,有想法,形成了該項目的社會性和藝術性。經評審,黃少梅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標準。

主要經歷

黃少梅早在40年代十三歲時,就拜星腔第二代傳人、星腔泰斗李少芳為師。次年即在廣州茶座演出,踏上從事曲藝生涯的第一步。隨後,又跟隨李少芳到香港,先後在“高升”、“先施”等多間大茶座,演唱粵曲。1949年廣州解放,即回到廣州,繼續在歌壇獻藝。1950年,在澳門深造音樂和粵曲藝術,通過名師傳藝指點,和自己長期不斷的登台實踐,以及刻苦的深造,為攀上“星腔”藝術的高峰,打下堅實的基礎。
1956年,參加廣州市第一次專業曲藝匯演,她演唱的《子建會洛神》,獲得一等獎。1958年,在廣東民間音樂曲藝團工作。同年八月,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曲藝匯演。1963年,參加廣州市第一屆羊城音樂花會,她演唱的《花木蘭巡營》獲一等獎。在“文革”十年浩劫期間,她被下放“五七”幹校,1972年重返廣東音樂曲藝團
1980年,她所演唱的《歌手春秋》,獲得廣州市專業曲藝匯演獨唱一等獎。1982年至1983年,她所演唱的《風雨梧桐》、《荔鏡緣》、《行花街》分別獲得廣州市專業曲藝匯演獨唱一等獎和太平洋影音公司雲雀獎。1982年至1986年間,曾先後多次赴香港、澳門演出,她所演唱的“星腔”,受到港澳各界人士的高度讚揚。1986年,她演唱的《瀛台恨》,獲廣州市專業唱腔改革優秀獎。在全國曲藝表演唱中,她演唱的《鄉戀》獲一等獎;同年舉行“黃少梅星腔獨唱會”,榮獲第二屆魯迅文藝獎,曲藝獎。1987年代表廣東曲藝界赴北京參加中國首屆藝術節演出,同年並赴美國、加拿大演出。1993年又赴美國作商業性的演出。

任職情況

1956年即被選為廣州市荔灣區政協常委。1958年當選為全國曲協委員。1981年,由於其星腔藝術的成就,被《中國戲曲曲藝辭典》登載,列為全國曲藝知名演員。1981年至1988年,當選為廣州市第五、六屆政協委員,1985年至1986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廣州市文化局先進工作者,1986年又被評為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受到廣東省政府的記功獎勵。198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由1988年1月至1997先後當選為廣東省第六屆政協委員、民盟廣州市委員、廣東省第七屆政協委員、廣東省藝術專業人員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曲協主席、中國曲協理事。1996年光榮赴北京參加中國曲協第四次代表大會。1956年曾代表廣東曲藝界接待前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及中央領導人賀龍彭真和省長陶鑄等。1958年,在參加第一屆全國曲藝匯演期間,在北京懷仁堂受到周恩來總理、朱德及中央文化領導的接見。1996年赴北京出席全國文代會,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同年底,番禺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立被選為理事。

個人作品

由於她的粵曲演唱成就和星腔藝術的造詣,被公認為“星腔”第三代傳人。
1956年至1987年,黃少梅先後在中國唱片社廣州分社、太平洋影音公司、白天鵝影音公司、新時代影音公司、佛山出版社、香港紅A公司、百利唱片公司等灌制唱片、卡帶等數十餘款,風行國內外。1985年舉辦個人從藝40周年的“星腔演唱會”,為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籌集資金。通過唱片、卡帶的傳播,黃少梅的星腔藝術,揚聲藝海,享譽國際。

藝術生涯

最早的女權崛起

如今廣州的茶樓,推著盛放乾蒸、燒賣、鳳爪、叉燒包的小車,蘿蔔糕、馬蹄糕擺開,吃得人聲鼎沸,卻是只剩下吃,喝著杯子裡琥珀色的茶,眼睛和耳朵卻是閒著的。可惜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盛況不再了。二三十年代的廣州,讓人產生聯想的是西關青色的騎樓,旗袍大行其道,珠江上商船如織,還有寶華路、珠璣路、十八甫、帶河路、西堤等等一帶的茶樓,以及茶樓上的樂聲曼妙。林燕玉、卓可卿開創茶樓開眼女伶演唱之風,因此後來才有源妙生、小明星、李少芳、張惠芳、張瓊仙、熊飛影、袁影荷、張月兒等響噹噹的名字進入人們的視野。
五十年代李少芳(左)與黃少梅師徒合影五十年代李少芳(左)與黃少梅師徒合影
黃少梅有了女伶的茶樓便帶上幾分傳奇色彩。茶樓大廳向門處設歌壇,上置一幾兩椅,左首大佬官坐,右首次位配角坐。壇上裝五彩電燈,女伶盛服濃妝,光彩照人,歌壇下右方為伴奏樂隊。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聽曲,一邊還看女伶的眼波流轉,消費美食又消費美色,想想就知道為何“喝茶”一事在廣州有如此市場。在社交場合謀生的女人必定有她曲折動人的傳奇故事,女伶們是風光的,尤其若是她貌美,必受到眾星捧月般待遇,那時大部分女人還本本分分呆在家中相夫教子,她們是最早崛起憑一技之長自己養活自己的女人,當然換個角度說也是源於她們的身世淒涼,因為無依無靠,方需靠自己在歡場打拚,賣藝人的地位是低的,賣藝還要賣笑,養父母、師傅、伴奏樂隊、作曲師、包家、工會,還有惡霸無賴,各方勢力都來欺壓她們。太多女伶因為不堪忍受欺凌,或自盡或病死,小明星的吐血而亡是女伶們悲劇人生的一個典型。然而女伶是拒絕在開席飲宴時演唱的,因為她們的工作是唱而不是陪。
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她們甚至不憚強權,聯合起來自救,張瓊仙、黃佩英、熊飛影就曾組織“女子歌伶互助社”,反對政府“女子歌伶不法行為取締稅”的迫害。我欣賞她們的節氣,沒有被嚴酷生存環境逼倒的女伶,她們反而比受了啟蒙要反叛家庭束縛的女大學生們更早覺醒。

戲裡戲外

黃少梅,生於1931年農曆10月15日,祖籍廣東番禺,1945年拜“星腔”第二代傳人李少芳為師,後從師曲藝名家梁以忠、王者師、梁巨洵等人。國家一級演員。經典曲目有《子建會洛神》、《王十朋祭江》、《花木蘭巡營》、《瀛台恨》等。獲獎無數,被公認為“星腔”第三代傳人。
《子建會洛神》之後,黃少梅唱的“星腔”大受歡迎,她開始不斷接到邀請,馬不停蹄到各地演出。上世紀50年代後期,她一年演出400多場,有時一天得連演三場,沒有休息時間,第二天接著演,根本就是分身乏術。一次在廣西南寧,她發燒41.5攝氏度,已經十分難受,可台下觀眾都伸長脖子在等,台下掌聲一浪接一浪,她不願意辜負聽眾,就硬撐著上台。
因此梅姐說她最怕生病,特別是感冒,因為感冒會導致失聲,然而聲帶長期被過度使用,她已習慣了忍受聲帶水腫、小結、發炎等病變的痛苦。然而聲帶越是勞累,就越沒有時間休息,因為有演不完的演出等著她。她成了醫院咽喉科的常客。
只要在台上,她就不允許自己有失水準的表現。她的聲帶不堪忍受折磨,曾試過站在台上,曲子一唱完聲帶立即罷工,竟再吐不出一個字,台下掌聲雷動,她一次又一次出來謝幕,聽眾希望她再唱一小段,可她當時實在有心無力,只好一再鞠躬,對聽眾的支持表示感激。

獲獎情況

1956年憑《子建會洛神》獲廣州市文化一等獎;1958年赴北京參加曲藝首屆藝術節;1963年《花木蘭從軍》獲第一屆羊城音樂花會一等獎;1987年代表廣東曲藝赴京參加首屆藝術節;1981年載入《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成為知名演員;1985年在廣州平安戲院舉辦三場個人演唱會;1986年獲省人民政府給予記功獎勵,1986年粵曲《鄉戀》獲全國表演一等獎;1986及1999年獲第二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1986年專業唱腔改革特等獎;1996年任省曲協第五屆主席;1999年獲文化局專業技術人員突出貢獻獎;2005年獲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2001年獲中國曲協頒發的從藝50年積極貢獻獎。2015年12月7日,獲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